管理学院财务管理092班 099104044 李敬安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课程论文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这门课,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门“内容新、品质精、效果好”对我们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的课程。
在课堂学习中,李老师融创造学原理教育与发明案例分析于一体,融理论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于一体,以开发我们的创造潜力,而且注重案例分析和讨论,重点分析发明案例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发明者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规律,训练创新思维,激发我们探究性学习的潜能。
回顾这一学期对《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这门课的学习,我感触颇多!
回首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创造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创造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君不见,“若没有第一只猿猴的站立,恐怕我们人类至今仍与动物为伍。
”生物进化论的成功,标志着创造性思维是多么的完美,任何辩解在它面前都那么的苍白无力。
人类对创造最成功的应用那就是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达到一个个更高的境界。
从哲学观点来讲,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所以创造也不例外,虽然说前进的步伐是困难的,但我们坚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青山遮不住,毕竞东 流去”相信,创造一定会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
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 成果的思维过程 。
例如某同学一反史学界对方伯谦临阵脱逃、最终伏法的定论,认为“方案”纯属冤狱,并通过旁征博引,自圆其说,得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中的方伯谦”这一观念。
该过程实际就是由 心智到实
践,最终演绎出创造思 维的过程。
可见,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学生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囿于成规,突破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从史实的现象及本质中,剖析探索,寻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维结论。
从创造思维内容来看,它包括四种形式:(1)扩散思维, 即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重组眼前的新信息及贮存的知识,得出独特的、多维的新结论的思维。
(2 )聚合思维,即根据一定的规则,解决问题或利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一逻辑结论。
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形式。
(3)立体思维,即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不同方面,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的多维联体思维。
(4) 直觉思维,对客观史实或现象的直接领悟和认知。
创造思维的发展是一个由“潜”到“显”的内化过程,创造力的大小取决于创造思维的水平。
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是创造思维的品质。
创造思维的品质特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跨越性、深刻性、广博性和预见性 (一)创造思维的流畅性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速度敏捷顺畅。
记得高中时,老师要我们从历史角度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有一个同学在短短的三分钟思考后,一口气说出五个要点,而且富于创新:a.挽救战后世界资 本主义经济;b.阻止西欧国家发生革命,从而排除苏联势力; c.打开美国商品和资本进入欧洲的大门;d.用苏联不能提供的东西来吸引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对苏的离心倾向;e.更加明确和深化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 。
(二)创造思维的变通性,又称思维的自由度,指改变思维方向和范围的能力。
比如由哲学论点“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进而以整体观念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由此派生出系列专题如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别史……等等)。
在思维变通中,既有扩散思维,也有聚合思维;既可顺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
(三)创造思维的独创性
意即超越固定认知模式,以逻辑与非逻 辑的思维巧妙结合得出新论。
它是“ 独立思考创造出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 。
(四)创造思维的跨越性 是指创造思维的广阔容量及跨度
张力。
即思维主体避开事物“可见度”的限制 ,扩展思维前进的空间,迅速完成“虚体”与“实体”间的转化。
例如在理解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时,拓开思维时空,认为其本质就已体现了无产阶级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理由是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把全球结为统一整体,东方资本主义虽不发达(故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不尖锐) ,但它处于世界历史之中,它的各种矛盾必然带有世界历史整体特征; 进而又推导出东方落后国家不仅可能而且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同时还据其内在联系而得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必然性的结论。
(五)创造思维的深刻性 指思考问题的深度,即善于抓住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探幽发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六)创造思维的广博性 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推导、想象 和创意联想。
多条思维路线互相渗透、相互作用、彼此调剂,从而 实现最优组合。
例如“罗斯福新政” ,从其客观结果看,它是美国反危机的举措,相对缓解了危机,社会安定有了改善;但若多维联想,又可得出两条思维渠道:a.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机构大 调整的尝试,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b.为“二战”中美国作为反 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准备了条件 。
(七)创造思维的预见性,即通过联想,推测未来的发展。
它主要是以事物环链模型(即重复出现的现象所形成的规律性)为依据,推测事物发展的“后一环”。
总之,通过对创造学的学习使我在以后看待问题时,不在拘于一种固定的思维。
我们要想把创造发挥到极至,就必须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灵感,灵感就是创造的运滑剂。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借助前人的知识经验,高尔基说过, “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
”我相信,我们在前人的指点下,一定不会走那么多的弯
路。
“君子生非异也,其善假于物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感谢李艳老师这学期给我们讲授《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这门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课,让我学到了如此之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