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柳永《雨霖铃》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柳永《雨霖铃》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关于离愁:
雨霖铃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1
.
雨 柳霖 永铃
2
.
雨霖铃
柳永
3
.
学习目标
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
既然这首词写得是离别,那么哪句能表现 该词的主题?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
24
.
学生齐读,再次感悟其中的意境。重点鉴 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5
.
1.景语
寒蝉、长亭晚 离别前
骤雨歇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别后
烟波暮霭 晓风残月
别后去向 别后情景
2.情语
离别时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情事
情态
清秋伤别 别后 良辰好景
点旨 别后生活
26
.
合作探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言万语。 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 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请展开想象写一 写,和大家分享。
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
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
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10 。
.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 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 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 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 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11
16
.
思考:本文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 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 怎样的意境?
17
.
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的环境(记笔记)
1)首先交代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 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2)作用: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 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气氛,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
格。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品味诗歌的语言。
4
.
5
.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 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 “曲子词”、“歌词”等。
6
.
小令:58字以内
词 的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27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 “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 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 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阳修《玉楼春》)
28
.
名句赏析——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1
.
下片:想象离别后的设想。(虚写) 景语---杨柳岸 晓风 残月(冷清孤寂)
情语---良辰好景虚设(郁闷 )
千种风情无人说 (愁思难断 )
22
.
2.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 境的
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 物的设想。
3.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23
.
13
.
翻译: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 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 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 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 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 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 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 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 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 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14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 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 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 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 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 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 同谁去诉说呢?
15
.
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 词的下片写离别后的设想。(虚写) 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18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9
.
过渡(过片)这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 以后情景的写法,融情于景、即景抒情。 一个“念”字引出对别后情景的设想:行 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 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 令人不胜伤感。
20
.
提问: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有着怎样的特点?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9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
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Leabharlann 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
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
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
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
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
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
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分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类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7
.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 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 女恋情
8
.
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 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 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 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 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 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 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 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 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
.
文 章 通 解
12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chán/凄切,对/长亭晚。骤zhòu雨/初 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ǎi/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 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chén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