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语文试卷(I)卷新版一、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17分)1. (6分)(2019·北部湾模拟) 按要求填空。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2) 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杜牧《赤壁》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请完整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6分) (2019八上·德清期末) 下面是关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对联,请根据知识卡片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A.三五良宵秋澄银汉B.春满人间百花吐艳C.灯花礼花火树银花D.福临小院四季常安E.大干世界光满玉轮F.近景远景良宵美景【知识卡片】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对仗丁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春联讲究平仄,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春节: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中秋节: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元宵节: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3. (5分) (2018九上·萧山月考) 下面材料中小文的说法,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在他的QQ空间上写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00字左右。
小文代表学校参加萧山区“成语听写大赛”,花了不少时间去准备,结果却在学校的选拔赛中落选,只能当一名替补队员。
他在QQ空间发了一条消息:“花了这么多时间,才当个替补队员,有什么劲,我才不去呢。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36分)4. (11分)(2019·柳江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驎之,高率①善史传,隐于阳岐。
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尽訏谟之益② ,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③甚厚。
驎之闻命,便升舟,悉受所饷,缘道以乞④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一见冲因陈⑤无用翛然而退。
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甚厚为乡闾所安。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率:率直。
②尽讦漠(xūmó)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③赠贶(kuàng):赐予。
④乞:这里指“赠送”。
⑤陈:陈述。
⑥翛(xiā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 村中闻有此人/骥之闻命B . 悉受所饷/悉如外人C . 缘道以乞穷乏/缘溪行D . 不足为外人道也/征为长史(2)下列各句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B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C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D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甲】文村人“皆叹惋”,是为外界变化之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等叹惋。
B . 【甲】文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 . 【乙】文荆州刺史桓冲想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就聘刘驎之任长史,刘驎之鞠躬尽瘁地帮助他。
D . 【甲】【乙】两文中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在【乙】文中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5. (7分)(2019·福建)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 .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 . “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 . 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6. (16分) (2019八上·揭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季羡林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
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
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
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
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她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
总想用最快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
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
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
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
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⑤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⑥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
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
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
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的枝子。
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
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
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⑦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参加劳动。
一位老大娘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
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我虽然同她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她的历史。
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
我一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和母亲、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就是多余的了。
⑧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的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
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
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
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
(节选自季羡林《朗润集》,有改动)(1)本文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展开情节,请结合选文③—⑦段补充表格中的内容。
(2)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
②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3)请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写回忆“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是否矛盾呢? 如何理解画线的句子?7. (2分)填空。
(1)《我看》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________、翻译家。
(2)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________!/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________。
二、课内阅读三、写作 (共2题;共10分)8. (5分) (2019八下·长春期中) 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一)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阅读下面小故事,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
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9. (5分)(2019·临海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盼望艾青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17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36分)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三、写作 (共2题;共10分)8、答案:略9、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