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
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
• 材料二实质上反映了印度佛教的什么主张?结合 材料一.二和所学的知识,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 度社会广泛传播的原因.
三、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内容多为神话传说
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以及雅利安人的扩张情况
世界文学瑰宝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佛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1、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 急剧变化。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 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佛教的创立者 即为刹帝利种姓; 2、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因此获得 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得到了受婆罗门排斥的首 陀罗和贱民的拥护,传播迅速; 3、佛教教义“四谛”中所包含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对处境艰难的民众具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4、政府的大力推崇。
教文化。在绘画方面,历代著名画家大都精于佛画。如三国
时吴曹不兴、晋顾恺之和卫协并称为汉地最初三大佛画家。北齐 曹仲达与唐吴道子的画后世称为“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特 别是甘肃敦煌石窟壁画,还有各种石刻、木雕、金镂、漆塑、浇铸 等造像艺术,形式多样,气魄宏伟。在建筑方面,历代佛教寺 院不仅依照宫殿形式,而且多有发展,美轮美奂,为中国建筑艺术
汉传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
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
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 点的各种学派和宗派。
藏传佛教 历史悠久,教派林立,发展到今天,有四个大的 派别:格鲁派、噶举派、 宁玛派、萨迦派.
云南中甸——小布达拉宫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佛教自传入汉地(西汉末)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 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宗
早期佛教教义
四谛(真理)
释 迦 牟 尼
苦谛 ——世间一切都是苦的,人生一世会遇到生、老、 病、死……没有丝毫乐处。 集谛 ——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集”是 “原因”的意思):一条叫“业”(干事情),;一 条是“惑”(烦恼)。 灭谛 ——“业”和“惑”产生出无数苦果,如果断绝 “业”和“惑”,苦果自然随之断绝,就可以达到 “寂灭为乐”的境界 。 道谛 ——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就必须修道,这就 是“道谛”。佛教所说的“道”就是涅槃之道。人生 最苦,涅槃最乐,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 同时,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提倡各个种姓都可 以参加宗教生活,在教徒之间没有等级差别。
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 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 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 他的一切. _____<<摩奴法典>> • 材料二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 德相. _____释迦牟尼
• 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摩
奴法典>>只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
的精华。在音乐方面,相传曹植曾制山梵呗,以后龟兹等地舞 乐传入内地,逐渐形成了汉地特有的佛教音乐传统。此外,佛经的 翻译和佛教的发展,对中国音韵学、翻译理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此外,伴随佛教传入的医药、历算等知识也对中国这些学科的发展 起过一些促进作用。
• 材料一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
国家形成;
雅利安人征服土著居民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哪四大种姓?
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 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 的口变为婆罗门(僧侣贵族),双臂变为刹帝利 (王族官吏、双腿变为吠舍(一般公社成员),两 脚则变为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在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贱民”。)
两史诗的影响
• 确立了对天神化身的英雄、超人的崇 拜,确立了印度人民带有浓厚的信仰 色彩、宗教色彩的基本的宇宙观、世 界观和人生观。 • 广泛地进入了印度的音乐、舞蹈、绘 画、雕刻等艺术领域。 • 两大史诗还远播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 成为那些国家的文学艺术的启蒙、借 鉴和再创作的范本。
1.比较印度国家,埃及国家,两河流域国家建立的异 同点. 相同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化的加剧,部 落首领将氏族公社管理机构转变为国家机构,用暴力 手段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建立。 大河流域农业生产中,管理公共事务(比如,水利设 施建设)的需要加速国家产生。 不同点:埃及国家和两河流域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因 素比较突出,而印度国家运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 的因素比较突出。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地图
印度河流域文明
关于雅利安人: *18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发现 古代印度雅利安人所操的梵语和希腊语、拉丁 语、日耳曼语、斯拉夫语等具有共同之处,遂 用“雅利安语”来概括上述相互有关的语言 (现通称印欧语系语言)。
*19世纪,欧洲文献中将“雅利安人”作为操 雅利安语的各族民众的总称,这是很不科学的。 *近代种族主义者,尤其是德国法西斯分子, 更是胡诌“雅利安人”是“高贵人种”,并以 之作为对犹太人、吉普赛人和其他一切“非雅 利安人”进行种族排斥和种族灭绝的理论依据。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 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梵
天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 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一、吠陀时代 前14世纪—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
1、雅利安人征服印度:
(1)原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 (2)征服时间:前14世纪----前10世纪 (3)统治区域: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2、古代国家的出现:前6世纪 吠陀 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是主要的历史文献
种姓制度
产生背景:产生于吠陀时代.是氏族社会走向解体,
资料二:二十九岁那年,他看到世间人类的苦难,
决心出家虔心修道。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经过 多年的苦思冥想,他终于顿悟成佛。
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一反映的是那个国家的法律条文?说明了 这个国家实行了什么制度? 2、在这个制度下,国民分为哪四个等级?这个制 度对印度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3、资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于何时什么背 景下创办了什么宗教?宗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佛教产生的时间、历史背景? 创始人?
乔答摩· 悉达多 名悉达多,姓乔答摩
早期教义:
经典? 在印度佛教的鼎盛时期? 佛教的传播:
各抒己见
佛教传入了中国
早在汉朝时,佛教就 传入了中国,洛阳的 白马寺就是我国最早 的官方佛教建筑。
你知道《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是谁 吗,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今天,佛教在我国很盛行。你能说出 一些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佛教名山、石窟
中国佛教
公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 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 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 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 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 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又叫喇嘛教)和云南地区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种姓制度的影响:20世纪时的印 度
甘地曾说:“我想建立一 个连穷人也承认的自己国家 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 人们无高低贵贱之分,所有 人都可以自己自由接触”。
阅读下面资料
资料一:根据某个国家的法律条文规定:各等级
间贵贱分明,界限森严,不同等级不能通婚;若通 婚生子,其父母子女皆为贱民,贱民将被敢出婆罗 门村庄居住,成为不可接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