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护理常规

骨折护理常规

骨折护理常规
一、做好心里护理:关心体贴病人,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使之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二、采取合适的体位与肢体位置:卧位是,患肢抬高(略高心脏水平);变换卧位时保持患肢对线和肢体的固定位置。

关节内骨折治疗后,应维持患肢关节于功能位。

三、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四、患肢不负重,鼓励病人多做床上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加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及组织修复。

全髋置换病人护理常规
一、充分休息,调节好情绪,消除紧张心理。

二、增加营养,多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

三、入院后练习床上大小便,并保证大小便通畅。

四、返病房后,患肢穿防旋鞋,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

五、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脱落;1~2天拔管。

六、并发症的预防
1、坠积性肺炎鼓励自主咳嗽,做深呼吸。

2、泌尿感染及结石多饮水。

3、便秘多食粗纤维,高维生素类食物。

4、褥疮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利于抬手抬臀。

5、肌肉萎缩术后第一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利用秋千
拉手2小时抬臀一次,第2天开始练习曲髋、膝及踝关节
背伸运动,术后3天可利用拉手坐起。

普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安置病人,检查各种引流情况并妥善固定。

测量血压、脉搏,查看麻醉记录单,处理医嘱,向手术者了解病人术中情况。

二、协助病人根据病情取合适卧位,全麻病人未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且血压稳定,取半卧位,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4~6小时,然后取半卧位。

三、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每30分钟至2小时测量血压一次,并记录。

四、按时完成特殊治疗,做好对症处理。

五、手术后24小时内病人疼痛,睡眠不好,酌情应用镇痛剂、镇静剂,以保证充分的休息。

六、严密观察刀口有无出血,保持敷料干燥。

七、局麻或针麻病人,一般术后不进食。

椎管内麻醉的病人,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食。

全麻病人,清醒后肠蠕动恢复即可进食。

胃肠道手术后应按医嘱进食。

病人饮食种类应按医嘱执行。

八、做好大小便护理。

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及进食的病人,术后
3~4日无大便,不需进行处理。

观察有无小便,以防因术后卧床小便不习惯而导致排尿困难,使膀胱过度膨胀。

九、凡不能自行更换体位的病人,均应按时协助更换体位,预防褥疮发生。

十、凡禁食、高热、昏迷等术后的病人,每日行口腔护理3~4 次。

十一、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十二、严密观察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通知医师。

胆结石术后护理常规
一、执行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禁饮食。

肠蠕动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逐渐改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禁饮食期间,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如腹壁切口有胆汁漏出时,应及时用纱布吸除干净,防止伤口感染和皮肤刺激性炎症。

四、术后持续高热,可能为肝坏死,应及时处理。

五、T型管引流术护理。

凡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者,需安置T 型管。

1、妥善固定,防止移动或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

观察胆汁的量及性质。

3、能带引流管下床活动时,应告诉病人注意勿将引流管脱出或污染,引流管和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的水平位,以防胆汁逆流。

4、T型管一般在术后2~3周拔除。

如病人体温正常,黄疸消
失,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明显减少,颜色清晰,可先将T 型管夹住2~3日,观察无腹痛、黄疸、发热现象后可考虑拔除。

拔管前行T型管胆道造影。

如确定胆总管下端通畅,可拔除T型管。

肠梗阻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护理常规。

2、禁饮食。

禁饮食期间由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适当应用广谱抗生素。

3、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

4、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及呕吐、腹痛、腹胀情况,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5.、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药物。

二、术后护理
1、执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禁饮食。

待肠蠕动恢复停用胃肠减压后,方能逐渐进半量流质或全量流质、半流质饮食。

如无不适,可改为普通饮食。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观察引流量及性质、严格记录出入量。

4、术后2~3日即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避免肺部并发症及肠粘连发生。

协助病人咳嗽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应行雾化吸入。

5、如果出现腹胀,应考虑是否有吻合口水肿及狭窄。

如吻合口
狭窄且经透视证实,可暂行保守治疗。

必要时再行剖腹探查
术。

腹股沟疝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及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防止腹内压增高
(1)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活动。

(2)禁止吸烟并积极治疗支气管炎。

(3)防止因感冒、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而致腹内压增高。

3、进易消化的食物,术前12小时禁饮食。

4、手术前嘱病人排小便,以免术中损伤膀胱。

二、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刀口处压盐袋500g1~2日,并用提睾带将阴囊抬高,以防疝囊血肿形成。

若发现切口下或阴囊内有血肿征象,先行试验性穿刺,将血抽尽,用冰袋压迫止血。

出血多时,应施行手术止血。

3、术后3日内取平卧位,以减少局部胀力,5日后刀口基本愈合,可下床活动,防止手术后肠粘连、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4、术后1日进流质饮食,以后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多食蔬菜、水果,以防便秘。

5、避免造成腹内压过高,预防感冒、咳嗽,避免活动过度、便秘等,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

6、按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

7、做好卫生宣教,手术后14日可恢复一般性工作,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普通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人入院后热情接待,做入院介绍,通知医师。

二、入院后即刻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急症例外),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4小时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一次。

无异常时24小时后改为每日测2次。

体温在37.5度以上者,仍需每4小时测一次。

体温39度以上者,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三、根据病情给予不同饮食。

急腹症、胃肠道出血、危重、休克病人,均应根据医嘱禁饮食。

四、入院24小时内一定完成卫生处置,如洗头、更衣、剪指甲。

五、入院后协助做好辅助检查。

六、每日下午记录大便次数,如有腹泻、便秘给予适当处理。

七、对躁动不安或昏迷病人,床边置床挡,以防坠床。

八、禁食、昏迷、鼻饲病人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

长期卧床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

九、幽门梗阻病人,遵医嘱给予洗胃。

十、根据医嘱需行胃肠减压,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

十一、需清洁肠道的手术,术前3日改流质饮食,遵医嘱应用抑菌药物,口服缓泻剂,以利于清洁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