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文献综述 (1)

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文献综述 (1)

《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作者:指导老师:
一、引言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其中动物习语是习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地理环境、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民族喜好的不同,人们对某些动物习语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便导致了英汉动物习语中意义的异同。

而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中的异同,也可以进一步探求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揭示其丰富、幽默的内涵及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进而能更加准确、传神地进行中西文化交际。

因此,笔者想深入了解和研究中英动物的习语的异同的状况,汉英的动物的习语究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汉英动物习语的不同又体现了哪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主要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与河北省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来获得撰写论文所需资料。

此外,我还查阅了Wiley InterScience、Blackwell、Science Direct等外文文献资料。

通过网络,图书文献等的查找,我发现对中西文化的异同的研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范围,各类著述层出不穷,但在对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这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很多内容和成果都还有待发掘。

因此,笔者的本篇论文就是要从已有的对汉英动物的习语的研究成果出发,通过深入地剖析汉英动物习语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历史等各方面的状况,透过动物习语这一小部分,通过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研究方法来比较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进一步体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折射出的文化魅力。

二、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
习语是语言词汇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意深刻的断语或短句。

动物习语指包括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

这些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送某种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习语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经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

同一文化框架下的语言个体因生活环境、成长历程及教育程度的不同,对一定事物或概
念有着见仁见智、各不相同的心理倾向,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因人而异的内涵意义,而不同的文化群体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的不同,对相同事物或概念可能具有表现为个人爱恶的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

这种源于文化背景的内涵意义,在习语中我们称之为习语的文化内涵,即“文化附加意义”,是除了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以外的各种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文化所赋予的文化含义。

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近年来,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词块在语言运用和二词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

习语是词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人们目前所讨论的词块,绝大多数的属于习语范畴。

长期以来英语习语并未受到国内外英语专家和学者的足够重视,更不用说其的一个分支:动物习语。

时至今日,对英语习语的界定尚有争议,更不用说从跨学科,多层次的角度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国外对动物习语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早期的语言学家主要对习语的来源和表达功能进行综合分类和阐释,其代表人物有英国语言学家Smith(1925),他在习语的分类中把动物习语作为习语的一个部分,并对动物习语交际功能进行分类解释,划分出表达情感,态度,愿望,决心,恼怒,诅咒等范畴。

国外语言学家在对动物习语的分类上,根据动物的习性来分,Christine Ammer (1999) 在其Cool Cats, Top Dogs , and Other Beastly Expressions 一书中,将动物习语分为猫狗等宠物习语,鸟类习语,与牧场动物相关的习语,公园动物习语与水中水底动物习语。

在所有的动物中,狗和马在习语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L.P Smith,1925)。

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家开始探讨英语习语在交际活动中所引起的作用和功能。

如澳大利亚语言学家Fernando(1996)所著的《习语与习语特征》和Kramsch(1995)的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学家Ruth Benedict在其著作中Patterns of Culture认为动物习语的文化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表层,中层和深层。

英语动物习语传递的表层文化属于物质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反映在建筑,服饰,饮食,用具等方面。

英语动物习语表现的中层文化主要是制度文化,包括制度,法规,风俗习惯等。

英语习语蕴涵的深层文化一般指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包括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思维习惯,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哲学等方面。

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在研究动物习语是,首先从动物的联想意义出发,探讨习语中常用的动物,如猫,狗,马等和西方人类接触较亲密的动物。

由李玉平编著的《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中对宠物的联想意义进行了分析和举例说明;厦门大学编撰的《综合英语成语词典》(1985)收录与狗有关的联想意义的习语达90条,与马有关的80条,与猫有关的60条。

在动物习语的分类上,国内学者骆世平在其著作《英语习语研究》(2005)中分为四类,即陆上动物习语,飞禽习语,水生动物习语和昆虫习语。

而在平洪,张国扬教授(2001)所著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中,将动物习语按名词习语和动词习语分类。

在动物习语研究的方法上,主要有英汉对比法,隐喻认知法,语境学习法,寻根探源法和翻译对比法。

如邓炎昌,刘润清等编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和王德春等所著《汉英谚语与文化》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对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平洪,张国扬教授(2001)所著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和庄和诚教授(2002)的新作《英语习语探源》运用寻根探源的方法进行研究。

四、结语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英两种语言都从对方吸收了大量习语,但和植根于各自民族传统、文化的习语相比,仍不属于主流。

由于两大民族不同历史、不同传统、不同习惯,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动物词语,在文化内涵上虽然有些类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

对比汉语和英语,它们之间存在四大基本特征:一、所用设喻形象相同且喻意相近二、所用设喻形象相同而喻意相反三、所用设喻形象不同但喻意相近四、所用设喻形象或所表达的喻意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专门对应词汇。

通过对比汉语和英语动物词汇的不同内涵和基本特征,在对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指导与应用,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在外语教学指导中都具有积极意义。

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导致中西的价值观、时间观、空间观上出现差异。

加之历史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影响,笔者也因此由动物习语的不同类比到汉英其他词汇用语的迥异,这些差异都会使中西在交流、交际方面有行为的偏差。

所以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如果不了解词汇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和使用词汇,也就更谈不上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

很多语言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因为缺乏对所学语言的文化的了解,或是受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的影响,所以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所学语言的词汇,影响了阅读
效果。

由此及彼,语言学习者在写作和交际中所发生的词汇错用现象、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也可以归为这一原因。

所以,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包括动物习语在内的各种中西方的语言词汇,对于化解文化误会和文化冲突也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Ammer. Cool Cats, Top Dogs, and Other Beastly Expression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1999
[2]Eugene.A.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1
[3]L.A.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李玉平. 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彭庆华. 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8
[6]平洪,张国杨. 英语学习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7]张博明. 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D] 吉林大学2005, (05), P5
[8]张从益等. 中西文化对比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