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一)》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
(教材第42、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 使学生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体验平均分。
体验平均分。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能帮老师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吗?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一堆1个,另一堆5个。
·一堆2个,另一堆4个。
·两堆都是3个。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平均分”,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平均分”的兴趣】
自主探究
1. 教学例1。
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生1:还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生2:也可以平均分成6份,每份1个。
师:是啊,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要每份的数量相同,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2. 教学例2。
师:能帮助老师按要求分这8个桃子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师:题中要求我们每个小朋友分2个,大家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吧!
生:因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子,所以在分的时候,我把每2个桃子圈一份,表示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圈出4份,所以就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师:说得真好!我们可以摆圆片帮助分一分,还可以画图圈一圈来帮助我们完成分一分的任务,今后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这两种方法哦。
3. 教学“试一试”。
师: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自己分分看。
生:先数出12根小棒,每2根放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6份。
师:如果是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学生尝试自己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
经历由实物分法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一)
平均分: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1. 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2. 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的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替换它。
教学时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每只小松鼠分到( )个松果。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把实物进行平均分)
B类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摆到两个盘子里。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较为抽象的平均分)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
B类:
教材习题
第43页“想想做做”
1. 第二种。
2. 图略(1)5 (2)3 (3)3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