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至二战复习课件
(2)巴黎和会对中国影响: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影响: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时间:1929——1933年,美国开始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 a.美国罗斯福新政:①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②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③方式(特 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④中心措 施:对工业的调整, 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⑤作用: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 调整、巩固和发展;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b.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 立法西斯专政,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 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形成亚洲策源地。
C.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B
17.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以 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 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D
19.‚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 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最 能体现上述主张的行为是 A.组建协约国参加一战 B.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 C.参与制造慕尼黑阴谋 C D.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十月革命①过程: 年 领导 ②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胜利的 革命, (1)列宁的探索 ①经济上: 年,实行 内容: 。 ②政治上:成立 。 (2)斯大林: 政治上:1936年制定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 形成,这一体制为‚ 弊端:阻碍苏联进一步发展,导致
武装起义。
。
‛。 。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形成:1919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等构 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华盛顿会议签 订的《九国公约》等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 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A.欧共体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贸组织
B
15.历史知识竞赛题目:判断与‚‘冷战’的 兴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东欧剧变苏联解 体到多极化趋势‛相关的历史主题是 A.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C.中东局势的动荡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A
16.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 手机,该手机却是由中国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 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 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 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A.贸易自由化
A.大量进口原料 C.美国的经济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依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科技发明 蒸汽机 电动机 原子能 移动电话 转化为生产力 的周期 84年 65年 6年 4年
D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 术基础
B.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C.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 加快
A.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D
C.建设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D.国家干预经济
18 .列宁在评论华盛顿会议时说,这次会议‚为太平洋 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火种。‛这‚火 种‛被点燃的标志是 A.德国突袭波兰
C
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19 .根据下边的材料,判断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要原因是 “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 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 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 B 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 展的原动力。‛
雅尔塔会议
• 1945年,美苏英 • 内容: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 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对日作战
11.‚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 布, 1922 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 烂‛的原因是
A.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1)巴黎和会上签定的《凡尔赛和约》中殖民地 问题是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实质、损害中国 利益。 (2)华盛顿会议上签定的《九国公约》 损害中 国利益 。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形成: 年 签订的《 》等构成 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 会议签 订的《 》等构成了 体系,确立了 帝国主义在 、 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本课目标
• 1、苏联(十月革命、列宁和斯大林的 探索 •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资本主 义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 成、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对 策)
十月革命①过程:1917年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 义。 ②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1)列宁的探索 ①经济上: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 品经济。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政治上:成立苏联。 (2)斯大林的探索: 政治上:1936年制定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 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为‚斯大 林模式‛。弊端: 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英国、苏联、 中国等‚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建立起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其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14.某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 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 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该‚经济共同 体‛已发展为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时间: 年 (2)特点: 。 (3)影响: 。 美摆脱经济的危机的途径 (1)美国 :①前提: 目的: ;③方式(特点): ④中心措施: ⑤作用: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②直接 .
1.绥靖政策 (1)顶峰: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地割 让给德国)。 (2)危害: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削弱了反法 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二战过程: (1)全面爆发: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 (2)扩大: 德军突袭苏联;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 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942.1.1《联合国家宣言》 (4)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5)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 (6)雅尔塔会议1945 决定建立联合国 (7)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 结束。
A
20.某校举办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图片展。 其中,反映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是
A珍珠港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1.绥靖政策 (1)顶峰:
。
2、二战过程: (1) 全面爆发:时间事件 (2) 扩大: ; 进一步扩大: 。 (3) 转折: , (4) 胜利:时间事件
。
战争爆发
,二战结束。
二战重大事件排序:
• 德军突袭波兰—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偷袭 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 法西斯联盟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 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 议---柏林战役---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巴黎和会上签定的《凡尔赛和约》。 ( 是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实质、 损害中国利益)
(2)巴黎和会对中国影响: 1919巴黎和会中国过外交的失败 ,是五四运动 的导火线。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影响: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方便,使中国恢复到几 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消极: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能 长期维持。
C
12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 本身‛。为应对‚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的中 心措施是 A.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 C.兴办公共工程
A
D.缩减农业生产
17.图为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一幅图 片,从中反映出总统奥巴马要步罗斯福 ‚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 据此可以推断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 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