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总则 (2)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及职责 (3)双轨制职位体系设置 (6)招聘录用管理制度 (8)离职管理制度 (16)考勤管理制度 (21)员工请休假管理制度 (24)员工福利制度 (25)住房福利管理制度 (29)员工互助基金设立及管理制度 (32)人事异动管理制度 (38)培训管理制度 (50)奖惩制度 (57)薪酬管理制度(简化版) (71)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简化版) (75)监察制度 (79)总则第一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2.公司的企业文化大纲。
第二条目的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建设,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权限及程序,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在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工作的员工除薪酬制度、员工福利制度照当地实际情况外,其他均适用于本制度)。
第四条理念“以人为本”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选人理念:以德为本,德才兼备;不求最好,但求合适。
用人理念:适岗适人,以尽其才;合理流动,以尽其志。
育人理念:立其志,诚其意;正其心,练其能。
留人理念:志同道合,奖惩合理;和谐相处,共图大业。
不走捷径:做人、做事脚踏实地。
第五条准则1.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知人善任、唯才唯贤,是公司人力资源工作遵循的基本准则。
2.员工是企业之本。
认同企业文化、富有责任感和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给员工发展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是公司人力资源工作遵循的基本信条。
3.公司提倡简单、纯洁的同事关系;要求员工坦荡做人、正派做事;坦诚沟通、与人为善。
第六条重要概念释义1.公司:指“xx有限公司”及其下属的全资、控股子公司等。
2.执行机构:由高级管理成员组成的经营管理机构。
3.总部职能部门:为执行机构起参谋辅助作用的管理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行政资源部、监察审计部、财金资源部、市场资源部、信息资源部、技术资源部、基建管理部、研发中心等部门。
4.业务(经营)单位:公司直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单位。
5.员工:所有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
第七条解释及生效1.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修订亦同。
2.各单位结合本制度可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制度。
3.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原签发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部分)》同时废止。
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及职责第一条人力资源管理架构第二条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划分1.人力资源工作小组1.1负责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1.2负责公司六至八职等岗位编制的确定。
1.3负责公司六、七职等员工招聘(竞聘)、录用、转正、任免、升降等工作。
1.4组织八至十职等员工招聘(竞聘)、录用、转正、任免、升降等工作的评审。
2.人力资源部职责2.1编制及修改公司人力资源制度。
2.2组织实施公司人力资源规划。
2.3建立并完善公司薪酬、绩效考核体系,并监督执行。
2.4制定双轨职务体系,并监督执行。
2.5编制公司六职等及以上管理类岗位说明书,负责公司职能部门五职等(含)以下人员及业务区职能部门、直属业务单位四、五职等人员的任免、调薪,考核的审核。
2.6组织公司企业文化宣导工作。
2.7完善培训体系,制定公司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业务区、业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职责3.1编制本业务区、单位内的人力资源规划。
3.2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
3.3组织本单位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3.4编制本单位岗位说明书。
3.5本单位员工劳动合同的管理。
3.6负责本单位其他人事日常管理。
双轨制职位体系设置第一条目的为建立多渠道内部晋升体制, 确保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第二条释义1.双轨制职位体系: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肯定、鼓励员工在管理和专业方面的贡献与发展,有利于多渠道晋升和换岗。
2.职位层级:不同层级担负决策、计划、控制、执行、监督职责,以保证整个组织的正常运作,含普通员工、基层、中层、高层。
3.职等:按在公司内相对价值大小,包括应承担责任大小、需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程度来衡量。
同一职等岗位视为相对价值接近。
1.职类:依据工作特征、工作权责、工作场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将职位分成的不同类型,如:管理类、非管理类(含生产类、技术类、经济类、后勤类)。
第三条职类与岗位设置4.管理类:作对的决定,拟定执行计划,指导、监督执行;针对问题找寻原因,提出最佳对策;寻找更有效的工作方式,以领导组织达成预定目标。
5.生产类:生产最佳产品,熟悉石材特性及加工流程。
6.技术类:负责支援生产、销售、职能所需的技术功能作业及活动。
7.经济类:对绩效目标产生贡献;具备专业领域管理知识、实务经验等。
8.后勤类:提供最佳服务,具备行政管理及服务相关的知识及技能。
招聘录用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合理配置公司人力资源,适应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条原则1.德才兼备、以德(指认同企业文化)为先原则。
2.学历、经验及技能相结合原则。
3.人岗匹配原则。
4.公平竞争原则(同等条件内部员工优先)。
5.严格考核原则。
6.亲属回避原则。
第三条聘用限制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不得聘用1.曾被原服务单位开除(含劝退)者。
2.对本公司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者。
3.在本公司有经济问题离职者。
4.在本公司自离不足半年者。
5.在本公司范围内辞职3次以上者。
6.被剥夺政治权力尚未复权者。
7.通缉在案者。
8.刑期未满者。
9.因身体和心理的原因与岗位不适者。
10.未满十八周岁者。
招聘录用程序第四条人员需求的提出、审批和招聘1.总部职能部门1.1根据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提出“年度人力配置计划”,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执行机构批准。
1.2计划外增补岗位:用人部门负责人提出人员需求,并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执行机构批准。
1.3职能部门人员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招聘。
2.业务区/业务单位2.1根据本业务区/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年初提出“年度人力配置计划”,四职等及以上岗位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执行机构批准。
2.2计划外的四职等及以上人员的增补,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执行机构批准。
2.3计划外三职等及以下人员的增补,报业务区负责人或被授权人批准,人力资源部备案。
2.4五职等及以下人员由各业务区/业务单位自行组织招聘;六职等及以上人员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招聘。
第五条甄选和录用1.年龄、学历基本要求1.1管理类人员1.1.1四、五职等:43岁以下(含),本科及以上学历。
1.1.2六职等及以上:48岁以下(含),新聘管理储备人员原则上不超过42岁。
本科及以上学历。
1.1.3如为急聘或特别优秀的人才,经执行机构审核同意,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1.2技术类人员(含研发)1.2.1四职等:43岁以下,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或有和工作岗位相关的国家中级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等。
1.2.2五职等:47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和工作岗位相关的国家中级职称。
1.2.3六职等及以上:50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国家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1.2.4特别优秀的研发类人才,经人力资源部审核同意,可适当放宽年龄及学历条件。
1.3技术类设计人员1.3.1四职等:40岁以下,专业对口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
1.3.2五职等:45岁以下,专业对口本科及以上学历。
1.3.3六职等及以上:50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
1.3.4专业能力特别优秀的,经人力资源部审核同意,可适当放宽学历条件。
1.4经济类人员1.4.1四、五职等:4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备国家中级职称(含国家承认的同等职业资格证书)。
1.4.2六职等及以上:50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备国家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含国家承认的同等职业资格证书)。
1.5生产类人员1.5.1生手原则上不超过40岁,熟手原则上不超过48 岁。
1.5.2回聘曾在公司评为四职等及以上技工、技师的离职员工,优先组织职等的重新认证。
1.6营销类人员1.6.1无经验者不超过28岁,有同行销售经验者原则上不超过35岁。
1.6.2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1.7后勤类四职等人员1.7.1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
1.7.2对于特别优秀者学历可放宽至中专(高中),年龄可放宽至45岁。
2.招聘要求2.1用人部门完整填写《人员需求申请单》,须注明应聘者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及要求,职等、薪酬范围等方面的要求。
2.2与应聘者有亲属关系的面试及复试人员应予以回避。
3.应聘人员的甄选3.1甄选类别3.2考评权责4.录用4.1应聘人员经权责领导批准后正式录用。
录用者由组织招聘的人事部门口头通知或发送书面录用通知;未录用者一并致谢。
4.2直系亲属原则上不在同一部门任职。
4.3曾在公司工作过的员工,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但公司范围内辞职3次以上者例外。
5.工龄计算员工自入职当日起开始计算工龄。
重新入职者,离职时间累计不超过1年的员工,其离职前的工龄可累加;离职时间累计不超过3年的员工,离职前的工龄按一半累加;二者计算结果有差异时,以就高不就低原则处理。
6.报到应聘者按时带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个人简历、离职证明、健康证,近期免冠半身彩色照片(1寸1张)到人事部门办理入职手续。
6.1新员工报到时,人事部门应做好下列工作6.1.1签订《劳动合同》,编制内人员原则上签订三年期合同,编制外人员由批准录用的权责领导确定合同期限。
(实习生签订就业协议)6.1.2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协议由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拟定,报人事部门备案。
(适用于六职等及以上管理人员;工艺工程师、研发、石材采购、信息;财务、审计、律师、秘书、报价、报关、统计、管理统计、人事、总经办或营销办工资、奖金核算等岗位)。
6.1.3填写入职申请表、入职须知等入职所需资料。
6.1.4办理厂牌,发放员工手册、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大纲及岗位说明书(新员工签收)。
6.1.5建立新员工档案。
6.1.6为新员工安排好宿舍并告知就餐、工作环境及其他注意事项。
6.2直接主管负责将新员工在入职当天介绍给相关部门。
6.3新进员工在半年内,须由用人部门指定在职员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
试用第六条试用期限1.试用期限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确定1.1合同期限小于三个月,不约定试用期。
1.2三个月≤合同期限<一年,试用期为1个月。
1.3一年≤合同期限<三年,试用期为2个月。
1.4合同期限≥三年,试用期为6个月。
2.若公司和应聘者双方已相互了解,经单位/部门负责人审批可取消试用期。
3.试用期的计算:从实际上班当天计算。
第七条试用期间的薪资福利待遇1.试用期员工工资依据入职时双方议定工资计算,定薪标准参照薪酬管理制度执行。
2.试用期计入劳动合同期限和连续工龄。
3.试用期员工享有公司规定的福利。
第八条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的解除1.试用期内,员工要求离职的,应提前三天通知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解除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