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一、土方工程施工一般要求1、施工准备<1>在对本工程施工前,要结合甲方与规划等有关部门联系,摸清地下管线的走向、埋置深度等情况,在现场用灰线和木桩标识,施工时,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挖出管线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能加深的加深,能改道的改道,尽量迁出建筑物以外。

地上设施,如:树木、围墙、等,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基坑开挖前应做好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对施工要求和步骤都心中有数。

<3>在土方开挖前,应提前办好车辆通行证等有关事宜,并对所有司机进行安全行车教育。

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提前办理市容、环卫的一切相应手续。

2、土方开挖<1>本工程基坑采用机械式大开挖,由挖掘机挖至设计标高附近,人工进行局部修整。

<2>挖槽作业时由土建工长跟槽,严格控制挖土标高,基槽开挖至桩顶标高以上10cm地基土必须由人工开挖。

<3>工程桩0.5m范围内的土体由人工剥离。

<4>当挖土遇到地下构筑物或管线时,应通报技术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行处理方案。

3、土方回填<1>填土前,应将基坑的松散土及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并把基层整平。

<2>在摊铺土料前,做好水平标高的控制标志。

<3>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夯实,采用机械碾压时,每层铺土厚度25~35cm,并应及时夯(压)实。

<4>基坑回填应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夯打3~4遍。

夯打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不得漏夯。

<5>当整个土方回填完成,应进行资料整理。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设计要求的土干密度,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和试验人员签字归档。

<6>基坑和室内填土,每层100~500m2取样一组,但每层均不少一组;基础回填每20m3~50m3取样一组,每层均不少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7>回填土压实后测试土的干密度应100%达到要求。

4、临边防护措施1、槽边设1200mm高钢管防护栏,夜间悬挂安全标志灯,防护栏立柱根部固定牢固,并挂密眼安全网一道与钢管绑扎牢固。

2、施工人员上下处,设置钢管斜梯,上下两端固定牢,中间与坑壁附着一点。

斜梯两侧均带扶手,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二、本工程深基坑施工专家论证程序(一)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论证文件编制标准适用范围:建设工程范围内基坑支护设计工程。

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总体概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设计依据与基坑支护总体方案、施工要求、监测要求、风险源分析与应急预案要求、计算书以及设计图纸等。

封面:本页应列出工程项目名称、方案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公章或技术专用章)、编制日期,编制单位应是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法人单位。

内页:本页应列出设计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等,并有相关人员签字、盖章。

目录:本部分应按报告正文列出目录,各部分内容页码连续编排。

1、工程总体概况(1)工程基本信息<1>工程名称:本节应准确说明工程完整名称。

<2>建设单位:本节应准确说明建设单位完整名称,不可用简称。

<3>相关单位:本节应列出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监理等单位。

(2)基坑工程概况1)工程位置:本节应介绍工程地点如行政区位、相邻道路名称等,附上规划总平面图(插图、示意图)、建筑规划红线等,表明基坑与红线的相互关系。

2)基坑环境相邻或地下建筑结构设施、道路、地下管线、河流及湖塘等。

3)工程结构概况本节应准确介绍拟建建筑物的高度、结构体系、地下室层数、规模与功能。

4)基础概况:本节应介绍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布置、平面尺寸、标高、结构形式等。

5)基坑深度本节应介绍基坑分区、分区深度,电梯井与集水井等局部深坑的平面位置、深度。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本节应全面介绍基坑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描述,即给出土层名称、厚度及状态描述等,描述土层的不均匀性及特殊变化情况;说明存在的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如土体液化、滑坡失稳、地下水侵蚀性等(若不存在,可略);重点介绍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给出土的重度、压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类型及排水条件、天然含水量、孔隙比、侧向基床系数比例系数、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相对密实度、标贯击数等。

2)水文地质条件本节应介绍地下水位情况,如勘察期间水位、水位波动范围、施工期可能水位、常年平均水位等;介绍土的渗透性描述及指标,并应给出渗透系数及透水性定性描述;说明承压水分布及特性描述,给出承压水层深度及层厚、承压水水头埋深及其与其他含水层的水力联系等。

2、设计依据与总体方案(1)设计依据1)执行标准本节应介绍方案设计所遵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与基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国外和外地标准可作为设计参考,但不可作为基坑工程正式设计依据。

2)设计图纸本节应列出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所依据的建筑物规划、建筑、结构的总平面图、典型剖面图、基础平面图等。

3)勘察报告本节应列出基坑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名称,并说明勘察报告的勘察阶段;列出其他有关场地环境方面文件名称。

4)其他有关文件本节可列出与基坑工程设计相关的其他文件(如邻近地铁、已建物、正在开挖的基坑等)。

(2)基坑支护设计总体方案1)基坑安全等级本节应对基坑不同分区、不同剖面确定基坑设计等级及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2)基坑挡土方案本节应介绍基坑挡土结构类型、尺寸与分布范围,重点论述所选挡土结构的可行性,说明挡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技术要点与难点。

对不同基坑分区或剖面,应列出挡土方案汇总表,给出计算简图、荷载条件,计算参数及主要计算结果。

3)基坑支撑体系本节应介绍辅助挡土结构的水平(斜)支撑或外拉体系的结构类型、平面与立面布置情况。

对不同基坑分区或部位,应列出支撑或外拉方案汇总表,给出计算简图、荷载条件、计算参数及主要计算结果。

4)基坑止水方案本节应介绍基坑止水措施的类型、尺寸与分布范围,重点论述止水措施的可行性,说明止水措施设计与施工的技术要点与难点。

对不同基坑分区或剖面,应列出止水措施的汇总表,给出止水措施的结构简图,描述与地下潜水含水层和承压水层的关系,介绍止水措施的结构类型、平面及剖面主要尺寸,说明止水措施的主要施工参数或质量控制指标。

本节应说明基坑降水措施,包括基坑内部土体疏干措施及可能存在的控制基坑承压水措施。

对于深度大于14m应作专项降水设计方案的基坑,应重点论述所基坑降水措施的可行性,说明基坑降水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与难点,提出降水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进行降水设计方案专项论证;对深度不超过14m的基坑,应做降水设计方案。

对不同基坑分区,应列出降水方案汇总表,说明降水措施类型(如疏干井和明排等措施)、数量及布置情况。

3、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要求(1)基坑工程施工顺序本节应从设计角度对基坑工程的施工顺序、各个环节衔接条件等提出基本要求。

(2)挡土结构、支撑体系本节应简要说明挡土结构与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主要技术参数、质量控制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3)土方开挖前对支护结构进行渗漏检测在超深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4m)及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深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基坑支护结构(或截水措施)的隔水封闭效果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作为基坑开挖前条件验收内容之一,内容详见《关于加强深基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通知》建质安(2011)367号。

本节应简要说明基坑止水帷幕或其他措施的施工要点、主要技术参数、质量控制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5)基坑降水施工本节应简要说明基坑降水措施的施工要点、主要技术参数、质量控制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等,重点强调疏干井施工与运行要求,明排措施施工要求,减压井施工与运行要求。

(6)挖土施工要求本节应针对基坑挖土方法及挖土顺序要求、出土口施工要求如出土口的支护结构加强措施,运土车辆运行对挡土结构的超载控制的要求、针对内支撑体系及支护桩或边坡、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挖土要求。

4、基坑工程监测要求(1)监测项目本节应根据国家《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要求编制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对提出重点监测部位提出要求。

(2)预警值本节应根据国家《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要求编制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预警值。

5、基坑工程风险源分析与应急预案要求本节应针对基坑工程存在的各种风险源进行分析。

应明确有哪些基坑风险源、原因、风险程度及后果,并针对各项风险源,分别给出适于本基坑的施工应急预案的要求。

6、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1)挡土结构剖面设计(单元计算)1)设计方法原理及分析软件介绍本节应简明介绍挡土结构设计主要方法及使用软件名称及版本等情况。

2)计算简图本节应对各剖面给出计算简图、说明挖土、加撑、拆撑等施工阶段或工况描述,明确计算荷载条件。

3)荷载描述本节应说明基坑挡土结构外侧土层超载、施工超载、建筑设施荷载等的类型、大小及分布范围。

4)设计计算指标选用本节应介绍挡土结构如桩体、墙体、支撑及土体的材料类型与相关特性参数,说明参数取值类型,如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或特征值等。

本节应简要说明挡土结构的内力与变形的分析方法、计算值等,对各个计算剖面,应按照计算工况给出挡土结构水平方向变形、弯矩与剪力等的分布图,列表给出各项计算结果的计算值。

6)稳定性分析本节应按照基坑稳定性分析项目(如整体稳定分析、抗隆起稳定分析、抗倾覆稳定分析、抗渗透破坏稳定性分析、承压水突涌稳定性分析等等)说明分析方法、计算参数、计算值、及允许值,重点论述各种基坑失稳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对分级开挖的边坡,各级应均有稳定分析。

(2)支撑体系分析(整体计算)1)设计方法原理及分析软件介绍本节应简明介绍支撑体系结构设计主要方法及使用软件名称及版本等情况。

2)结构计算简图、荷载及材料计算参数本节应给出各层平面支撑体系的计算简图;给出结构荷载类型、大小及分布情况,给出支撑构件材料特性与截面尺寸。

3)计算工况本节应给出各层支撑在各种加撑、换撑、拆撑等工况与计算条件描述。

本节应说明支撑体系的内力与变形分析方法、设计计算参数、计算值,应按计算剖面给出各工况的计算汇总表,说明各计算结果的最大、最小值。

5)结构构件稳定性分析本节应对有失稳可能性的结构构件进行稳定性分析。

说明分析方法、设计计算参数、计算值、允许值。

6)支撑柱设计计算本节应对基坑中使用的各支撑桩、格构柱、钢管柱等进行计算分析。

说明分析方法、设计参数、计算值。

(3)基坑止水工程设计1)基坑止水问题论述本节应说明基坑止水措施的类型、平面与高程布置、进行基坑抗渗分析、选取基坑抗渗漏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