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家校衔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家校衔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标题:家校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家校衔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姓名:余妹燕
工作单位:龙门县沙迳中心小学
电话号码:
家校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家校衔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教育,作为一种教化培育人的活动,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毫无疑问,中国人是十分重视教育的,甚至可以说是对教育情有独钟,一直以来都把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其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出发,通过对新时期背景的分析,从中探讨家校衔接教育实践的可能性及方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衔接
一、前言
新时期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新时期的科技网络挑战。

科技的进步,信息的爆炸,今天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手机的时代。

学生沉迷于网络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针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这一问题,也曾几度被热议。

老师不再像是过去那样,管好三尺讲台就行了,今天的课堂已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空间。

面对网络多元化的冲击,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思考。

其次是新时期角色的转变。

一方面,家长和孩子的角色,较过去有所变化。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独生子女的关系,家长花在孩子的教育上的时间明显增多,也就是说,家长对
于孩子的期待值更高。

另一方面,老师也在无形中经历着角色的转变。

从过去的管理者,转变为现在的教育者、组织者、指导者。

老师不仅要管理好班级,还要教育学生做事做人、组织各项集体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那么,新时期下的网络挑战,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变化,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值得我们思考和追问。

在如此新环境下,需要家庭和学校有效衔接起来,同时希望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今天的教育,因为时代在变化。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无法定义,也无需定义。

家庭教育是繁琐的,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专门的课程,它需要耐心。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其实不然,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可能更重要。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树立好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书育人,老师职责之所在。

然而在今天,他们要做的更多,无论是教书亦或是育人。

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身心的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学校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
学生更好成长;另一方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是一句口号。

学校能做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变得尤为突出。

所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注重情感的提高。

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三、家校衔接的意义
(一)家校衔接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有些家长打着“智力开发”的旗帜,给孩子报各种奥数班。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我们可以理解。

但是,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而已,把自己达不到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他们一定不快乐,也不天真。

当然也有家长抱怨: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怎样,与孩子存在沟通代沟等等。

同时,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成绩不好的分在普通班、慢班,成绩好的分在强化尖子班,简称强尖班。

这样的分班制度是很不合理的。

也有老师的声音:对学生及其家庭环境不了解,可能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等。

这些现象,再一次证明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二)家校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家校衔接如此重要,那家庭和学校衔接教育就势在必行。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实践的可能性及其方式。

第一,家校彼此了解,互相沟通,是家校衔接教育的前提条件。

师生之间自不必说了,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个性、品德、社会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其实重点就是和学生的互动,建立信赖关系,比如主题班会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班级工作的看法。

同时,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了解也很重要。

过去,只有家长会和家访,家长和老师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很难形成合力。

现在,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间接地改变了家校衔接教育的方式。

学校或班级成立微信群,当然少不了学生的“激情吐槽”,不过也有老师、家长的交流。

通过对教育的发言,观点的讨论,老师更加了解家长的性格及其家庭环境。

家长也可以通过相关信息平台,更多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孩子教育中来。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得不提:现在的家庭作业都发微信,家长可以准确了解和监督孩子去完成作业。

除了作业,还有日常的班级管理,班级新闻等,老师也会发在班群、家长群里共享。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但随着新时期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家庭和学校两者有机地衔接到一起,为孩子的教育保驾护
航。

第二,家校制定合理目标,共促进步,这是家校衔接教育的主要目的。

如果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向和目标不一致,那后果可想而知。

只有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才能顺利到达彼岸。

具体来说就是,家长和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可行性的共同目标。

家长通过老师了解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老师商量,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其提高。

成长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制定了目标,家长和老师共同督促,学习目标达成时给予鼓励,不达成时帮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点,指导改正。

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做朋友,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才能深受彼此欢迎。

比如说在教学中,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分享学习的问题和乐事。

在生活中,家长不是一味说教,而是谆谆诱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陪伴其成长。

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用爱心、耐心和责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促进其进步,这才是家校衔接教育的主要目的。

第三,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这是家校衔接教育的重要方式。

只有教育的内容充实了,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教育。

教育的内容或方式,从班干部竞选到班委会成立,从课堂讨论到课外活动,都是家校衔接教育的一部分。

例如网络学习,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平等地获取学习资源,至于如何充分利
用好这些资源,就要看学校和家庭了。

一方面,老师可凭借其知识和经验,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监督好孩子的网络学习内容。

关于班级管理,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个性不同的学生融合在班集体中,需要老师的智慧。

陪伴孩子参加校园亲子活动,配合学校开展课外教育,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另外校外的秋游等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教育绝不仅限于课堂或说教,投身自然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只是方式不一样。

尤其是在今天,对于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来说,放松何尝不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又或者多开展一些家庭聚会日,以几个家庭为单位,分组完成布置的任务,如准备午餐。

通过任务的完成,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以上这些形式的教育活动,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真正地做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通过上述可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不分彼此。

同时,随着新时期的网络挑战,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家校衔接教育的实践方式也正在在发生着改变。

但有些东西一直没变,那就是:教育的教化育人的本质。

这是我们需要一直坚持下去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