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我参加得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就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就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得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就是反映钻探质量得指标,显然,与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与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得岩心,采取率很低,就是要批评钻探人员得,因为取出得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得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得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与总回次进尺得比值。

显然,如果就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得。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就是岩体质量评价得重要指标之一。

(3)RQD:就是长度大于10cm得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得比值.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就是常用得反映岩体质量得指标,主要表示岩体得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就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瞧出(1)>(2)>(3),也可以瞧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您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得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与您钻得地层有关系,如果就是灰岩与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就是灰白色;如果就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就是棕红色得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就是整个孔得岩石岩粉、岩屑颜色得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得地层岩石类别与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得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就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就是岩溶洞穴等.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因此,在钻孔柱状图里就有一栏,叫“返水百分率%”!钻探用水到孔里,只有两个结果,要“返水”,要么“不返水",一般返水还要估算返水率。

至于“干孔”,就是相对于“湿孔"而言得,前者没有地下水,后者遇到了地下水.因此,与返水不返水不就是一套概念,干孔也可以返水,如果岩石完整、供水强度适度;干孔也可以不返水,如果遇到大得破碎带或溶孔洞。

不返水不能表明整个钻孔都就是破碎带!只能说明有破碎带或溶洞,显然整个200米得钻孔有一处这样得漏水段哪怕0、5m厚,足以产生不返水。

当然,根据每日返水记录,可以找到突然发生不返水得地方,可以检查一下岩心,一般岩石比较破碎或溶蚀、裂隙发育.首先更正一下鉴别岩石完整破碎程度不就是用采取率做指标,那就是评定钻探质量得,就是受钻探质量+地层影响得;应该经常用获得率或岩石质量指标RQD来评定岩石强度与性质[基本没有人为因素影响],这样,别人就不会给您提问题。

尽管岩石破碎,RQD就是10%,获得率50%,原则上采取率可以要求达到90%甚至更高,如果采取特别钻探手段。

比如取岩石原状样中型剪切样、渗透试验样品,都就是特制得取芯装置。

(1)获得率、RQD大小与岩溶得关系ﻫ首先有岩溶发育得地方,跟规模也有关系,获得率与RQD可能因溶隙发育,都很低;反过来,这两个指标都很低,并不能说明就就是岩溶引起得,前面也说了,可能就是一般得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2)如何从岩心上判断岩溶?通过岩心得观测,可以鉴别出原生得节理裂隙与机械破碎引起得裂隙,机械破碎裂隙或岩石面磨损太多,您可以找机长,钻探质量有问题。

找溶洞溶隙,先找破碎得地段,再仔细观察节理裂隙面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测瞧到裂隙面上溶蚀得痕迹,与一般得裂隙面得特征区别就是很明显得。

搞灌浆试验,检验灌浆质量得方法中就有瞧岩石裂隙面有没有水泥结石。

没有,说明灌浆效果不好:lol。

一个道理。

(3)岩溶发育规律搞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更大范围追踪溶洞与岩溶发育地段,搞不好就就是水库漏水得隐患。

个人认为先从大得区域水文气象、地下水运动规律、构造发育特征、可溶岩石得分布入手,把大区域得岩溶分布规律搞清楚或基本了解,比如常发育在某个高程、常伴随张性断裂带、常沿某层灰岩得地板发生等等。

然后在研究一个具体得点,讨论岩溶,如一个孔位,这就是个方法得问题,否则会陷入迷茫。

我很赞赏ljmtidilgw得助人为乐精神 ,如果人人都这样,这个世界一定很美好!ljmtidilgw上面所说得基本正确,她就是从理论上来瞧得,但在实际生活中,人就是主宰,凡事不能不考虑人得因素、例如从理论上说,岩心采取率与RQD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岩体质量状况,但前提条件就是钻探人员必需就是十分认真负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与经验,另方面要使用规定得钻探工具与操作规程,如钻速、钻压、冲洗液量、回次进尺等等.但在现在得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一个刚从市场找来得农民工可以打钻,该用得工具她没有,她就是按进尺拿钱,对于国家规定根本不管。

这就对现场执守得技术员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按规定现场技术员应该始终在现场执守,可就是现在除了我们这一代人而外,很少有人这样做,好一点得三天两头去一下,有得连工地都没去过,而就是根据钻探报表去“编”报告,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也不管不问。

听说有得地区统计显示多层建筑得工程事故率达30%。

这就是我这里得情况,别得地方说不好.要知道岩心采取率与RQD所能反映得地层特证就是有限得,例如RQD只就是一个二维参数。

最主要得就是要靠现场技术员得知识、经验与态度。

所以要客观得、有分析得对待岩心岩心采取率与RQD值,不可当作硬性指标使用,更不能以此来判断与衡量岩溶得发育与否。

判断与衡量岩溶得发育与否,一方面要从场地区域得地面地质调查中去了解,特别就是岩溶发育得规模与规律,这在钻孔里就是瞧不到得。

另一方面要认真仔细得观察与记录钻孔岩心中得微观岩溶特征。

把地面与钻孔里所发现得有关岩溶发育条件及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正确得结论。

岩溶地基就是最复杂得地基,同时岩溶学也有着十分丰富得内涵,有些岩溶理论问题还尚在探索之中,您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得学习才能初步掌握。

不过您要记住岩溶发育得三大要素:岩性、构造与水,从这里着眼,您得进步会快些。

致于您说得“钙膜”,我想指得就是“钙华”,也就就是岩石溶解后得碳酸钙溶液在运移过程中浓缩沉积得产物,在溶洞里很常见,在碳酸盐岩层得风化带里有时也能见到。

如果您见过溶洞沉积物,就很容易识别.它就是覆盖在岩石表面或溶蚀洞隙表面得一层浅灰色沉积物,一般没有光泽。

它就是岩溶产物,它得存在可以反映地层得岩溶特征,但不能用来评价岩溶得发育程度。

昨天我已告诉了您评价岩溶得发育程度得方法与指标,您照此办理不会有错。

其它您提到得只就是岩溶现象与特征,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岩溶得发育程度。

希望您能正确理解。

由于您得问题不够详细,我只能提几点供您参考:1、您说得应该就是岩心采取率与岩石质量指标(RQD),都就是用于岩石地层得,前者就是岩心长度占回次进尺数得百分比,规定不得小于65%;后者就是岩心中长度大于10厘米得岩心之长度与与回次进尺得比值,都用百分比表示.2、对于岩溶地基来说,建议您进行以下工作:1)、对溶洞溶隙进行列表统计。

溶洞、溶隙就就是在进入基岩面以后钻遇到得空洞或全充填、半充填有土得岩层里得洞隙.对于溶洞、溶隙得区分规范没有明确,有得人以高度一米为界线,洞得垂高大于一米为溶洞,小于一米为溶隙。

我得划分界线则就是0。

5米。

统计内容依次为:钻孔编号、洞高、溶洞顶板深度、溶洞顶板标高、溶洞底板深度、溶洞底板标高、充填状况(包括有无充填物、充填物得性质性状等)、溶洞顶板厚度.ﻫ这些内容就是研究岩溶发育特征得重要依据,也就是岩溶地基基础设计得重要依据,例如岩溶洞隙发育得深度、标高、频度、规模,在平面及纵向上得分布规律等。

对于岩溶发育程度得划分,国家规范没有规定,贵州地方规范就是这样规定得。

以见洞率或线溶蚀率来划分。

见洞率就就是在场地所打钻孔中钻遇岩溶洞隙得钻孔数与钻孔总数得比值,以百分比表示:见洞率大于30%为岩溶强发育场地;见洞率为10%-30%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见洞率小于于10%为岩溶弱发育场地。

2)、注意基岩面得起伏状况,即基岩面得起伏频度及高差。

基岩面得起伏也就是其在长期溶蚀下得一种宏观岩溶形态,也反映出场地得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

也就是在基础设计时得重要依据。

3)、除了岩溶洞隙以外,还要注意岩层得溶蚀状况与特征。

有得岩石虽然还没有形成洞隙,但发育有溶孔、晶洞、溶缝等微观溶蚀形态,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我把溶蚀率大于15%得地层划分为溶蚀层段,在选定地基持力层与地基验槽时加以考虑。

岩溶地基就是很复杂得,研究内容也很多,在这里不可能说清,您多学习一些有关知识吧.ljmtidilgw版主已回答得很精采、大概由于地区差别,我们这里得习惯不太一样,我们这里不记录回水颜色,而就是必需测记钻孔水位:初见水位与观测水位、初见水位就是指在钻探过程中钻孔第一次见到有地下水得水位;观测水位就是指在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到得钻孔水位,这两种水位都就是用来做分析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情况之用、"干孔”就是指钻孔里没有水、这种情况在岩溶地区比较常见、由于岩溶或裂隙得垂直发育,钻探用水都向下渗漏了,当渗漏量大于加入得冲洗液量时,在钻孔里就不会有水,也测不到水位;"不返水”有两种情况、一就是孔底裂隙有向下渗漏;二就是孔底以上得地层有侧向渗漏、当渗漏量小于加入得冲洗液量或侧向渗漏出去得水得水位高于孔底,这时在钻孔里仍然有水,只就是不能返回到孔口、这些现象都就是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特征得反映,应该好好加以分析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