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名称钻井工程课程性质《钻井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三大主干专业课之一,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井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简介《钻井工程》从钻井工程地质环境、钻进工具、钻井液、现代钻井技术、钻井控制技术、固井完井、钻井工程设计、特殊钻井作业及技术等多方面,系统讲述钻井工程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基本设计和现代主要钻井技术的基本工艺过程。
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石油工程专门人才,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以传授现代钻井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与多种教学和训练方式相结合,通过整个《钻井工程》课程中的生产实习、课堂教学和实验、课程综合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再与最后的毕业设计相结合,使学生准确理解钻井工程中的基本概念,掌握钻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工艺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计算、设计和综合性分析。
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工程施工、工程规划和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达到“认识专业--有能力从事生产--有能力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生产--有能力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工程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四个层次的提高。
课程学习特点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室内实验、专题讲座、网络课件、生产实习、教具战士、网络录像片观看、现场专家讲座及自学多种途径完成。
让学生认识钻井对象(地层和岩石)的特征及掌握特征描述的理论及方法、掌握钻井工程及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方法、掌握现代钻井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注重突出钻井工程的基础理论以及实用技术讲授,形成实践课堂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多视角传授知识,使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程学时本课程的整体知识模块分为三个部分,按教学实施顺序分别为:生产实习-课堂教学及实验-综合课程设计。
其中:认识实习3天;生产实习2周,主要在油田现场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课堂教学及实验”56学时(课堂教学50学时,实验4学时,上机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2周,主要在学校进行。
其中,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讲授顺序及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6学时,其中岩石力学实验2学时)第二章钻进工具(6学时)第三章钻井液(4学时)第四章钻进参数优选(10学时,其中上机1学时)第五章井眼轨道设计及轨迹控制(11学时,其中上机1学时)第六章油气井压力控制(6学时)第七章固井与完井(10学时,其中水泥实验2学时)第八章其它钻井技术及作业(3学时)二、各章学习指南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井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用于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需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内容简介本章内容包括地下压力特性及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两部分。
地下压力特性: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异常高压地层成因、地层压力评价方法、地层破裂压力及预测方法;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岩石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分析、可钻性和研磨性等。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包括静液压力、上覆岩层压力、基岩应力、地层压力的概念及异常低压和异常高压的成因;掌握地层压力评价方法,包括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声波时差法,及地层压力检测方法——dc指数法;掌握岩石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岩石的力学性质(变形特性及强度特性)及影响因素、岩石的可钻性和研磨性。
重点与难点(1)岩石的组成(矿物颗粒与胶结物)(2)岩石三大类(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3)沉积岩类型(碎屑沉积岩、化学沉积岩)(4)沉积岩的特点(结构特点、构造特点)(5)岩石各向异性的概念(6)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力表现出来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7)岩石的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8)岩石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9)有效应力与各向压缩效应的概念(10)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的概念、计算(11)岩石硬度和塑性分级(硬度:6类,12级,塑性3类,6级)(12)岩石的可钻性和研磨性第二章钻进工具内容简介本章内容包括:破碎岩石的直接工具——钻头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及刮刀钻头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钻柱的组成(钻杆+钻铤+扶正器)及功用、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钻柱设计、钻柱的损坏与预防等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与要求明确钻头的选型及分类,掌握刮刀钻头、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明确钻柱的作用与组成及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掌握钻柱的设计方法。
重点与难点(1)刮刀钻头结构及破岩机理(2)牙轮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金刚石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钻头的选型及分类(5)钻柱的作用与组成(6)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7)钻柱的设计方法第三章钻井液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液的功用、钻井液流型及其流变参数、钻井液固相含量过高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钻井液滤失量的方法及降滤失剂作用机理、井塌的原因及防止泥页岩水化的方法、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钻井液的定义、功用、组成及分类,掌握钻井液的性能;了解钻井液的固相对钻速的影响并掌握固相控制的方法;了解井塌的概念并掌握各项防塌措施;明确储层损害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并掌握各类完井液类型。
重点与难点(1)钻井液的定义和功用(2)钻井液的组成和分类(3)钻井液的性能(4)钻井液的固相控制(5)井塌及防塌措施(6)油气层保护与完井液(7)优质快速钻井技术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第四章钻进参数优选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表征钻进过程中的可控因素所包含的设备、工具、钻井液以及操作条件的重要性质的参数——钻压、转速、钻进方程、水力参数等的基本关系、钻进方程、机械钻进参数优选及水力参数优化。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钻进过程中各参数间的基本关系,掌握五点钻速实验;掌握机械破岩钻进参数优选;理解射流对井底的作用和水功率传递的基本关系,学习提高钻头水力参数的途径,掌握水力参数优化设计。
重点与难点重点:(1)钻压、转速、牙齿磨损量、水力因素和钻井液性能对机械钻速影响(2)钻压、转速、牙齿磨损量对钻头磨损的影响规律(3)射流的概念、淹没非自由连续射流的基本特征、射流对井底的作用(4)射流水力参数的概念与计算(5)循环压耗的影响因素及计算(6)提高钻头水力参数的途径(7)水力参数优化设计难点:(1)五点法确定门限钻压及转速指数(2)射流水力参数及钻头水力参数的计算(3)钻井循环系统的压力损耗计算第五章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轨迹测量及计算、井眼轨道设计、防斜理论与技术、定向井轨道设计、定向井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等定向钻井工艺与技术、水平井钻井相关技术。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井眼轨迹相关参数的基本概念及参数之间的关系,明确轨迹测量及计算的方法,了解引起井斜的原因,并掌握直井防斜的钻具组合,能对定向井进行轨道设计并了解定向井的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1)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及参数(2)轨迹计算的方法(3)直井防斜技术(4)定向井轨道设计(5)定向井造斜工具及其轨迹控制(6)水平井的概念及设计(7)水平井的着陆控制与水平控制技术难点:(1)造斜工具的装置角和造斜率计算(2)井斜角及井斜方位角的计算第六章油气井压力控制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井眼内的压力平衡问题——井眼与地层压力系统、地层流体的侵入与检测、压井——恢复压力平衡的方法学习目标与要求理解井眼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学习地层流体侵入井眼的原因、流动特点及检测方法,掌握油气井压力控制维护钻井安全的有效措施。
,重点与难点重点:(1)井眼与地层压力的关系(2)平衡压力钻井(3)欠平衡压力钻井(4)地层流体的侵入(5)气侵情况下环空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分布与流动特点(6)地层流体侵入检测(7)压井钻井液密度计算(8)压井理论与控制方法难点:(1)关井立压与关井套压的计算(2)压井钻井液密度的计算(3)终了循环立压的确定(4)司钻法压井、工程师法压井及循环加重法的区别第七章固井与完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固井与完井的井身结构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油井水泥工艺技术、钻开生产层技术及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等固、完井技术。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固井与完井的井身结构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及校核方法;了解油井水泥工艺技术及钻开生产层技术及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等固、完井技术,掌握各类完井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1)各层套管的基本概念(2)井身结构设计(3)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与套管强度设计(4)注水泥的基本要求;油井水泥的水化作用(5)水泥浆性能与固井工程的关系(6)前置液及后置液的作用;提高注水泥质量的措施(7)油气井的完井原则及完井方式(8)裸眼完井法、射孔完井法和防砂完井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难点:(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柱的设计及套管柱强度校核第八章其他钻井技术及作业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井喷、井漏、卡钻、钻具事故、落物等的处理、取心、套管开窗侧钻。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掌握取心相关技术,了解取心工具,并掌握取心钻进的评价指标及提高岩心收获率的措施;了解套管开窗用途及目前所采用的两种套管开窗方法。
重点与难点(1)井下复杂情况、钻井事故的概念(2)造成井喷的原因,井喷前的预兆(3)井喷失控着火后的处理方式及各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