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概述》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概述》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鸡泽县毛遂中学 王荣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能理解、认识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难点: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首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和谐和美!(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提示:在观看的同时要留意影片中出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成分?)
【教师】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

二、学习新知
(一)、前置学习:(学生自学书本,独立完成生物练习册36页的填空) • 1、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叫___。

它的重要研究对象是_____。

• 2、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______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

•3、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和___组成,前者包括___、___、___和___等类群;后者包括___、___、___、___和___等因素。

•4、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可以利用___、___、___以及___等制造___,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___和___,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

•5、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__为食,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

•6、各种细菌和真菌能___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___和___,使生态系统中的___变为___,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

•7、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___和___组成的,其中前者又包括植物(___者),动物(___者)各细菌、真菌等(___者)。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展示“蒙古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蒙古大草原的构成及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总结,教师展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2)、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学生分析判断,并说出理由)
①、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物。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鱼类。

③、海南岛上四季常有的红树林。

④、一根朽木以及上面生长着的苔藓,蚂蚁,真菌等所有生物。

【总结】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两部分:一个是生物部分,另一个是非生物部分。

【过渡】大家总结得很好,那你们知道生态系统的有哪些类型呢?
3)、视频展示“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展示几种生态系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判断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各属于什么类型。

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可大可小。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池塘,甚至一个学校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过渡】那么,生态系统都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织活动“分析草原上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学生观看“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各种生物”图片,阅读教材P 71—P 72内容后讨论:(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将蒙古草原上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学生讨论后回答:分为二种类型:植物、动物)
(2)除图中所示生物,这个草原中还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学生讨论
后回答:还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为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草原中的生物还需什么生活条件?
(学生讨论后回答:土壤、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2)、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课件展示:
【教师】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72页第二段的内容,总结它们的作用。

(课件展示)
【课练】课件展示一个生态系统,学生从该生态
系统中找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教师设置问题链】植物为什么被称为生产者?
动物为什么被称为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为什么被称为分解者呢?
3)、展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

【设置问题】用反证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态
系统中可以不可以没有生产者中呢?可以不可以
没有消费者呢?可以不可以没有分解者呢?如果
没有会怎样呢?
【教师】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课堂小结: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
1、生态系统的定义。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2、生态系统内分解者的作用是()
A为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B使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C吃掉一部分绿色植物,使其在生态系统中不至于过量
D协调绿色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平衡关系
3、下列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A相思鸟吃蚯蚓B松鼠吃蘑菇C蛇捕食鼠D兔吃草
4、连接生命世界与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蛔虫和真菌分别属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和分解者D分解者和消费者
6下列各生物生活在同一鱼塘中,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水草B鲤鱼C螺蛳D浮游小虫
7、生态系统是指()
A一种生物的总和B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所有生物的总和D生物生活的环境8、“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9、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蓝藻B草履虫C蘑菇D蝗虫
10、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者都是异养需氧型动物
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C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产者
D分解者都是将有机物变为无机物的生物
11、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朽木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多种动物,朽木上还生长着一些蘑菇。

请分析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回答下列问题:生产者包括______;消费者包括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非生物环境是指___________。

12、(当堂独立完成课本第73页“思考与练习”)
五、作业布置:
课下确定一个生态系统,找到其中的各种成份。

六、板书设计:
第23章第1节生态系统概述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无机物有机物)(消耗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为生物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因在八年级上册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
物设及到这部分的知识点),但又陌生(学的知识点不全面),所以课前先
让学生留心身边的环境,以便课堂交流。

教学时充分展示课件,设置问题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
整体,环境中不只有我们肉眼可见的植物、动物,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还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但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对于教材挖
的还不深,有的地方还应解释的更详细一些,如在学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关系时,还应再多举几个学生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