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山:2.描述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物理定律是
(A)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C)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D)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8如图所示,在倾斜的环形赛道上有若干辆小车正在行驶,假设最前面的小车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所受的合外力
(A)是一个恒力,方向沿OA方向 (B)是一个恒力,方向沿OB方向
(C)是一个变力,此时方向沿OA方向 (D)是一个变力,此时方向沿OB方向
10.如图所示,用绳牵引小船,设水的阻力不变,则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
(A)绳子拉力不断减小 (B)绳子拉力不断增大
(C)船的浮力不变 (D)船的浮力增大
15.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第3内的位移是零,再过2.5s小球落至地面,则抛出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_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19.(14分)如图(a)所示,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的物体置于其上。t=0时对物体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s时撤去拉力,斜面足够长,物体运动的部分v一t图如图(b)所示。
(1)物体在第2s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m/s2?
(2)求斜面的动摩擦因素;
(3)物体运动到斜面最高位置时能否保持静止?请说明理由。
(4)物体在何时具有最大机械能?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最大机械能是多少J?
答案: 2 A 8D 10B 15 25,13.75
奉贤区5.如图是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下列时刻质点的加速度为零的是
(A)0 (B)1s (C)2s (D)4s
9.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为
(A)平行于斜面沿OA斜向上 (B)与杆右上端垂直沿OB斜向上
(C)竖直向上沿OC (D)与杆右上端平行沿OD斜向上
12.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固定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运动,然后又滑回斜面底端。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滑块两次经过A点的速率分别为vA1、vA2,上滑和下滑过程的重力2
势能的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EP1、△EP2,则
(A) vA1= vA2, △EP1=△EP2 (B) vA1= vA2, △EP1>△EP2
(C) vA1> vA2, △EP1=△EP2 (D) vA1> vA2, △EP1>△EP2
1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箱,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斜向上拉力F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_。保持木箱速度不变,改变F,当θ1=0°和θ2=30°时,让木箱发生相同的位移,两次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___________W2(选填“>”、“=”或“<”)
19.如图所示,ABC为金属杆做成的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AB段水平粗糙,BC段是半径为R=0.1m的光滑半圆弧。一质量m=0.2kg的小环套在杆上,在恒定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0.5到达B点,然后撒去拉力F,小环沿轨道上滑,到达C处恰好掉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环与水平直杆间动摩擦因数μ=0.3,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小环从C处落到B处所用的时间;
(2)小环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3)水平拉力F大小。
12
答案:5 D 9C 12 C
3
虹口 1.下列物理量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A.特斯拉 B.伏特 C.库仑 D.安培
2.下列物理量数值前的负号表示方向的是
A.气体的温度t=-10℃ B.物体的位移s=-8m
C.物体的重力势能Ep=-50J D.阻力做功W=-10J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于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地面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mg B.mgsinθ C. mgcosθ D. mgtgθ
6.如图(a),一小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至水平地面,其运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v-t图)如图(b)所示。现增加斜面的倾角a后,将该木块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忽略小木块从斜面到水平地面转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下列v-t图中的虚线部分表示该运动过程的是
9.物体A质量为1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从t=0开始以初速度v0向右滑行。与此同时,A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恒为1N的作用力,能反映A所受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设向右为正方向)
12.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设计了利用压敏电阻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压敏电阻固定在升降机底板上并接入电路,其上放置物块;合上电键后,在升降机运动过程的某一段时间内,发现电流表的示数I不变,且I大于升降机静止时电流表的示数I0,在这段时间内
A.升降机可能匀速上升 B.升降机一定在匀减速上升
C.升降机一定处于失重状态 D.升降机一定在匀加速上升
14.如图,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用轻杆连接后靠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现将B球向墙面推动一小段距离,两球再次达到平衡。将移动前后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相比较,地面对B球支持力___________,地面给B球的摩擦力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16.如图,光滑固定斜面的倾角为30°,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1。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分别与A和地面相连,开始时A、B离地高度相同。在C处剪断轻绳,当A落地前瞬间,A、B的4
机械能之比为___________,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17.如图所示是利用潮沙发电的示意图,左方为陆地和海湾,右侧为大海,中间为水坝,其下有通道。水流经通道即可带动发电机工作,涨潮时,水进入海湾,如图甲,待内外水面高度相同,堵住通道。潮落至最低时放水发电,如图乙,待内外水面高度相同,再堵住通道,直至下次涨潮到最高点,又放水发电,如图丙。设海湾平均面积为S=5.0×108m2,平均潮差为h=3.0m,每次涨潮时流进海湾(落潮时流出海湾)的海水质量为___________kg;每天涨、落潮各两次,利用潮汐发电的平均能量转化率为12%,则一天内发电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_W(p=1.0×103kg/m3,g取10m/s2,保留两位小数。)
18.(14分)如图,质量m=1kg的物体量于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从t=0开始,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上升。当t1=1s时撒去F,此时物体速度大小v1=18m。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f=6N,g取10m/s2.求:
(1)拉力F的大小;
(2)撤去F后,物体沿斜面上行过程中的加速度;
(3)4s时物体的度v2。
答案:1:D 2 B 3 A 6 A 9B 12 C
5
金山 2.小李坐汽车上午8时从枫泾出发,9时到达金山万达,两地的直线距离为33.8km,导航显示汽车实际行驶了43.2km,则此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4.8km/h (B)33.8km/h (C)43.2km/h (D)77km/h
4.升降机中的弹簧秤下端挂有一个物体,若弹簧秤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则升降机可能的运动情况是
(A)向上匀速运动 (B)向下速运动 (C)向上加速运动 (D)向下加速运动
6汽车在阻力一定的平直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加速行驶。若牵引力为F,加速度为a,则
(A)F增大,a增大 (B)F增大,a减小 (C)F减小,a增大 (D)F减小,a减小
8.一架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直升机下方固定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电缆。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电缆的形状最接近于
9.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k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图像是
12.如图,固定于O点的细线下端系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往B点运动,此过程中小球
(A)所受合力为零 (B)所受水平拉力还渐变小
(C)机械能守恒 (D)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还渐变大
14.正在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的长为L的列车,通过长度为L的桥。车头驶上桥时的速度为6
v1,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则列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列车过完桥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19.(14分)如图,竖直平面内粗糙直杆与半径为R=2.5m的光滑1/4圆弧轨道平滑连接,直径略大于杆截面直径的小环质量为m=2kg。与竖直方向成α=37°的恒力F作用在小环上,使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杆向上运动,当小环运动到半圆弧轨道左端B点时撤去F,小环沿圆轨道上滑到最高点C处时与轨道无弹力作用。AB间的距离为5m,小环与直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小环在C处时的速度大小;
(2)小环在B处时的速度大小;
(3)恒力F的大小。
20.(16分)光滑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水平方向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x轴平行,其电势随x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图线在x=05m处的切线。质量为m=1×10-4kg带电量为q=+1.6×10-10C的小物体处于x=0.15m处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小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守恒,取g=10m/s2。
(1)分析判断小物体的运动方向;
(2)已知图线上任意一点切线斜率的大小即为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求小物体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3)求小物体运动005m时的速度大小;
(4)若水平面粗糙,且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分析说明小物体的运动情况。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