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赵某曾因上街买家具,借了同村曾某100元现金。
一天赵某去银行买奖券回来,碰上了曾某,曾某问及所借的100元,赵某说:“我现在手里没有现金,给你100元的奖券可以吗?”曾某也想买奖券试试运气,就答应了,从赵某手中接过5张奖券(每张20元)。
两个月后,奖券正式抽奖,赵某用来抵债的奖券有一张中了二奖,奖金2000元。
消息传出,赵某立即找到曾某,要求用100元现金换回那五张奖券,曾某不答应。
于是赵某到银行要求不给曾某颁奖,银行答复说,按银行规矩,谁持有奖券,我们就把奖金发给谁。
问题:谁有权获得这 2000元奖?【思考】甲周日清理其长期未用的一栋老房子,将一台旧电视丢到楼下的垃圾堆旁,恰巧被拾垃圾的乙发现,乙便将该电视捡起。
甲是一个热心人,见状遂招呼乙到自己房中,将自己的一块水货劳力士手表和妻子的一个价值800元的首饰盒送给了乙。
数天后,丙与甲联系,希望承租该房子,甲明知丙是用该房子开办地下赌场,但为追求高额租金仍将房子租给了丙。
试问:1、甲丢弃电视的行为是民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民事行为2、乙取得电视的所有权属于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3、假设甲一周后发现送给乙的手表不是水货,而是正品,请问甲能否撤销该赠与?能撤销,属于重大误解4、甲将妻子的首饰盒送给乙,该行为效力如何?效力待定5、甲丙之间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无效甲欠乙800元钱,甲无力偿还。
丙替甲偿还,并对甲说:“这800元钱算送给你算了。
”甲坚决不同意,说将来一定要还。
后来甲还了500元,甲丙关系恶化,丙要求甲偿还剩余的300元钱,甲则要求丙偿还已经还的500元钱。
谁有道理?例:甲就自己的专利技术于10月1日与乙签订转让合同,后专利主管部门未予批准。
合同是否成立、是否生效?下列哪些行为不是要式法律行为:( )A.李某购宝马车一辆B.王某送给女朋友当生日礼物的别墅一幢C.小刘和小李结婚D.张某购买黄某的鸭梨200公斤【例】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王某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1、不知女友已与他人结婚而购买订婚钻戒。
2、误真画为赝画而贱售之。
3、误认主债务人的信用而为保证。
4、不知某车为泡水车而购买之。
5、误某人为儿时失散的生父而为扶养。
6、欲赠A画,误说为B画;赠与A画,误交付B画。
7、承揽粉刷他人围墙,因估算坪数错误,报价偏低。
8、传达意思表示之人,将出租A屋,误说为B屋。
[例1]王平与张其系朋友,张其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平处借款5000元。
张其结婚后宴请一些好友。
在宴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玩笑讲:“都是哥们,这5000元还借什么,干脆给张其算了。
”王平也随口讲:“算就算了。
”张其遂笑着讲:"那我就不还了,算你送的。
" 时隔数月后,王平因事需用钱,向张其催还借款。
张其对王平讲:"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不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平向张其解释,那是他随口开玩笑。
张其表示,他是当真的。
王平多次催要无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其归还借款。
本案中,王平所作的赠与的表示,根据当时的场合、语气,完全可以判断出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玩笑话,同其内在意思是不一致的,这一点从后来时隔不久王平向张其索款的行为可加以印证[例2]原告杨某经营餐饮,被告李某承建镇水泥路面的硬化工程后,经镇政府同意,将工程用的泥沙堆放于马路边以备使用。
杨某认为李某影响其经营,二人发生争执。
杨某要求李某将泥沙移开,李某说自己是经政府同意的,你不就是想要钱嘛。
杨某说:“你不要以为自己有个红旗轿车就不得了。
”李某:“我有个红旗轿车这么样?你叫我几声干爹,给我磕头、拜祭我,我就把红旗轿车送给你。
”杨某当即如此做,并要求李某交付轿车。
被告让原告叫其几声干爹,磕头、拜祭他,其真实意思是为了羞辱被告,并非想送轿车给原告。
被告听了辱骂自己的话反而采取自虐的行为,也是不对的,赠与合同不成立。
而且被告并未将车交付给原告,未办理过户手续,不能要求交付车辆。
甲乙兄弟二人,父死,分遗产不均,失和。
某日,母病笃,招甲、乙至其床前,泣告甲曰:“汝弟,素好艺术,可否将汝所分得之A画赠与之”。
甲为安慰其母,即对乙表示愿赠与该画,乙允受之,乙明知其兄内心实无赠画之意。
试问:1、乙得否向甲请求交付A画?2、设甲当场即交付A画时,乙是否取得其所有权?3、设乙于受领甲交付之A画后,恐甲于母殁后索回该画,即以20万元,让售于善意之丁,并已交付时,甲得向丁主张何种权利?胡铁花因为欠李寻欢的钱被法院强制执行其财产。
胡铁花为了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与沈浪串通,假装将自己的财产全部赠与沈浪。
后来,沈浪因为其分期付款的月供不足,于是将胡铁花的“天龙”音响出售于外地商人楚留香。
三人因此发生纠纷。
分析:在本案中,胡铁花与沈浪之间的赠与行为就是虚伪表示。
因为他们道彼此之间不是赠与关系,都不希望发生该转让行为本来应该发生的法律效力。
因此该行为无效。
但楚留香是善意第三人,所以胡铁花和沈浪不能向楚留香主张该行为无效,楚留香和沈浪之间的买卖合同是有效的。
【例】光大实业公司派业务经理张明到宏达集团采购某种化工原料500 吨。
宏达集团向张明出示了价目表,该价目表把250元/吨印成了150元/吨。
张明一看价格如此便宜,于是当即和宏达公司订立了购买500 吨的买卖合同。
张明回到公司后,公司没有发现这一错误,并按照买卖合同规定的期限支付了价款。
后来,宏达公司发现了错误,以价款打印错误为由拒绝交货。
但是光大公司认为宏达公司的打印错误与光大公司无关,要求宏达公司交货。
问:本案应该如何处理?例:甲商店从捷克购进了一批玻璃器皿,价格昂贵。
但因销售人员的错误,标成国产玻璃器皿,价格相差20倍以上。
顾客乙以国产品的价格,购进了该批玻璃器皿。
后被甲商店经理发现,并找到乙,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对于商场的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A应认定为欺诈,乙可要求商店假一赔二B应认定为重大误解,甲商店享有撤销权C应认定为重大误解,只有乙享有撤销权D应认定为显失公平,甲商店享有撤销权甲继承其父所遗A件油画,非因过失误认为复制品,以3万元出卖于乙,同时履行之。
乙支出缔约费用2000元。
3日后乙以4万元将A画转卖于丙。
1个月后甲获知该画为名家精品,价值50万元,即向乙请求返还。
试问:甲与乙间的法律关系如何?甲能否向丙请求返还该画?【例1】甲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但穿了一次后感觉并不合脚,遂将鞋子转卖给了乙。
但乙刚穿了三天鞋底就破了,经查,这是一双假耐克。
请问:(1)假设甲不知道这是一双假耐克,请问甲是否构成欺诈?NO(2)假设甲谎称这是真耐克,而乙看出这是一双假耐克,但乙仍然购买,请问甲是否构成欺诈?NO (3)假设甲谎称这是真耐克,乙信以为真,但由于手头缺钱而未购买,请问甲是否构成欺诈?NO(4)假设甲谎称这是真耐克,而稍有经验的人均可看出这是假耐克,但乙却信以为真,请问甲是否构成欺诈?YES(5)假设这是一双真耐克,但丙故意欺骗乙说这是假耐克,乙信以为真,将这双鞋丢进垃圾桶,丙赶紧把鞋捡回自己的宿舍。
请问丙是否构成欺诈?YES1.手段违法,目的违法。
如:甲找到乙,威胁说,给我5000元,否则烧你家的房2.手段违法,目的合法。
如:甲欠乙5万元到期不还,乙就以绑架甲的女儿为要挟,要求还钱3.手段合法,目的违法。
如:甲知道乙的贪污行为,遂找到乙,以到检察院告发为要挟,要求乙给甲1万元特殊:甲将乙打成重伤,乙对甲说:你如果不赔钱,我就到公安局告你。
[例]公民何全于1997年开始搞个体运输,成立了"大鹏运输车队",共拥有大货车三辆。
1998年,何全雇用于兵为车队修理工,维修车队车辆。
由于经营不善,该车队至2000年已负债累累,无法经营下去,何全决定将该车队的三辆货车处理掉。
但由于车况较差,一直无法脱手。
2000年6月,何到于家向于讲,于在车队作修理工时,拿了不少工资,车队亏损,于也应承担一部分损失。
于现在必须以3·5万元的价格购买车队一辆车。
于表示拒绝。
随后何全三次带人去于家要求于买车,并声称,他同"黑道"上关系很深,如果于不买车的话,要放放于的血。
2000年10月,何全又伙同五个朋友前往于家。
六人在于家打碎窗户玻璃,并在于家喝酒喧闹一夜。
于被迫同意买一辆车队的车,并向何写了欠条:今开走大鹏车队五十铃旧货车一辆,价款3·5万元,30日内付清。
第二日,何让人将车队一辆货车开到于家院内停放。
30日后,何带人到于家素款,因于确实无力支付,何多次索要未来,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判令于兵支付车款并赔偿其损失5000元。
例1:一个少女不小心掉到了河里,不停地在呼叫,但没有一个去救她,结果她说,谁要是救了她就给他2000元,这时,有一个小伙子冲下去把她给救上了,小伙子问这个少女要2000元,结果那个少女说,你这是乘人之危!这一案例到底是不是乘人之危呢?例2:甲企业盲目引进一条生产线,由于无原料、无资金而无法投产。
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为获得现金偿还到期银行贷款;甲急于将该生产线出售。
在与乙公司谈判的过程中,具有丰富商业经验的乙方代表察言观色,稳扎稳打,竟逐步摸清了甲企业所处的困境,遂在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以至买卖合同以极不利于甲的价格(进价50万元,报价40万元,售价24万元)订立。
合同订立后;有他人出35万元买此生产线,甲企业即以合同系乙公司乘人之危订立为由,拒绝履行义务。
乙只好向法院起诉,要求责令甲履行合同。
本案如何处理?例1:公民甲与房地产开发商乙签订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乙提出,为少交契税建议将部分购房款算作装修费用,甲未表示反对。
后发生纠纷,甲以所付装修费用远远高于装修标准为由,请求法院对装修费用予以变更。
该装修费用条款效力应如何认定?A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有效B显失公平,可变更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D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无效例2:2010年2月21日,山东省某法院依法审理一起原告连军义诉原夫妻双方刘大伟、宋燕要求二人承担连带欠款案。
刘大伟与宋燕原系夫妻,两人于2007年9月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原告诉称,在两被告离婚前,刘大伟曾向其借款10万元,现要求二人共同偿还债务,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被告刘大伟辩称,借款属实,同意还款,但上述款项属于其和宋燕婚姻存续期间产生,且用于工作调动等家庭开支,应由原夫妻双方共同还款。
而被告宋燕辩称其与刘大伟离婚后,法院判令刘大伟向其补偿的20万元刘大伟不愿补偿才提出两人还有共同债务,故宋燕不同意承担还款责任。
法院审理查明,原告连军义提供的借条等证据确实证明该借贷关系发生在被告刘大伟和宋燕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按照有关规定,该借款确属共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