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2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1.(2017·湖南十校联考)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
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答案 B解析材料说明了用的人身份低微,故A项错误;中朝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削弱丞相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王侯的处理,故C项错误;材料“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不能确定与反击匈奴有关,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
”明太祖此举主要是为了( )A.澄清吏治B.推崇严刑峻法C.强化君主专制D.发挥儒学教化功能答案 C解析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不是推崇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3.(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 B解析义律作为英国商务监督,此举将民间的商业贸易行为上升为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为后来侵略中国制造了借口,故B项正确。
4.(2017·四川宜宾一模)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
主要是因为当时(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始于甲午之战,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下中国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并从思想上发生重大变化,故A、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
5.(2017·四川遂宁高三零诊)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
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
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1949~197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推行的抵制城市化的政策的阻碍。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逐渐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D项正确。
6.(2017·广东惠州三模)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
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B.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C.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答案 B解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故A项错误;粮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粮食供应短缺,这是由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落后,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开展是正确的决策,不是“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7.(2017·吉林一模)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国家最初推动“211工程”计划的目的是( )A.普及义务教育B.多渠道筹措经费C.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D.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答案 D解析“211工程”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力争在21世纪初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211工程”,故A、B、C项错误。
8.(2017·江苏南通、如东、徐州丰县高三检测)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的时间是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始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故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侵害的是英国农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
9.(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汉莎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
13世纪同盟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
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
导致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北部经济的衰落B.欧洲重商主义兴起C.德国宗教改革的出现D.新贸易路线的竞争答案 D解析材料中汉莎同盟的衰落,根据提供的时空从13世纪到17世纪,没有德国北部衰落的信息,故A项错误;重商主义对汉莎同盟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冲击力,可能会促进其发展,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使德国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剥削,理论上应该发展,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和材料所给的时空比较吻合,故D 项正确。
10.(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1781~1786年,美国政府摊派给各州的款项共1 500万美元,各州共交纳2 419 000美元,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分文未交。
因此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和其他开支不得不大量举债,大量发行纸币。
结果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劳动人民负债累累,社会严重动荡不安。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体设计的缺陷B.各州权力过大C.政府权力有限D.政府政策失误答案 A解析结合题目中的时间“1781~1786年”,得知此时美国的国家体制是邦联制,邦联制下中央的权力太小,各州的权力大,故出现了题目中的问题,故A项正确;B、C项是A项的表现,故B、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错误。
11.(2017·河南安阳高三调研)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
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
巴黎公社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社工作效率B.保持政府良好形象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D.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并不能提高公社工作效率,故A项错误;其主要目的是得到民众支持,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政府的良好形象,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将重要决议公之于众,目的是获取民众的认可,故C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民主监督,故D项错误。
12.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乔治·泰勒旨在强调(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B.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C.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答案 C解析乔治·泰勒强调的是当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这反映了经济状况与消费能力的关系,“裙边理论”说明经济的增长会提高人们消费能力,经济不景气会降低人们消费能力,故C项正确。
13.(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进步的”和“反动的”,蓄意分裂不结盟运动;70年代后期把自己打扮成不结盟运动的“朋友和战友”。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的增强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C.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 A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70年代后期”不符,故D项错误。
14.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答案 A解析三次“柏林危机”均从危机走向妥协,体现了冷战期间美苏都力避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故A项正确;三次危机都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说明苏联处于劣势,故B项错误;“柏林是双方的前哨阵地”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对策,故D项错误。
15.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答案 D解析开放浦东是对外开放的步骤,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技术和资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包产到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的是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简政放权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市场规模的扩大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奇迹,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