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适用: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含答案)
全国适用: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含答案)
你能帮小明在地图上画出藏宝地的位置吗?请你设计出找出藏宝地的方案。(设计找出 藏宝地的简要步骤,画出示意图)
A B
5. (本小题 12 分) 从甲地到乙地有 A1、A2 两条路线,从乙地到丙地有 B1、B2、B3 三条路线, 从丙地到丁地有 C1、C2 两条路线.一个人任意先了一条从甲地到丁地的路线.求他恰 好选到 B2 路线的概率是多少?
4
6. (本小题 12 分) 将宽为 18cm 的彩色矩形纸带 AMCN 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如 图 1).如图 2 是一个三棱柱包装盒,它的底面是边长为 10cm 的正三角形,三个侧面都是 矩形.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纸带 ABCD 按如图 3 的方式把这个三棱柱包装盒的侧面进行包 贴(要求包贴时没有重叠部分),纸带在侧面缠绕 3 圈,正好将这个三棱柱包装盒的侧面全 部包贴满.求按图 3 方式包贴这个三棱柱包装盒所需的矩形纸带的长度.
C D
B 45°
60°
A
E
3.(本小题10分) 用两种方法求函数 y x 4 4x 2 1 的最值。
3
4.(本小题 10 分)小明在课外读物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和一幅图: 下图是寻宝者得到的一幅藏宝地图,荒凉的海岛上没有藏匿宝藏的任何标志,只有 A、B
两块天然巨石。寻宝者从其他文件资料上查到,岛上 A、B 两块巨石的直角坐标分别是 A(2,1)和 B(8,2),藏宝地 P 的坐标是(6,6)。
,
这些悖论触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5.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支撑理论是建构主义,其代表人物有:
(填两
个)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计 25 分)
6.大约在公元前 6 世纪至 4 世纪之间,古希腊人遇到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三大尺规作
图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作图三大难题。请你简述这三大难题分别是什么?
3.今天,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试探寻找“外星人”,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地向宇宙发
射了地球上人类的形象、问候语言、自然音响、世界名曲等信号,尝试与“他们”通话、
建立友谊。数学家曾建议用
作为人类探寻“外星人”并与“外星人”联系
的语言。
4.1900 年前后,在数学的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其中最重要的悖论
A
D
N
M
B 图1
A
C
图2
图3
7 (本小题 16 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 y ax 2 bx c 交 x 轴于
5
A(2,0), B(6,0) 两点,交 y 轴于点 C(0,2 3) .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 y 2x 交于点 D,作⊙D 与 x 轴相切,⊙D 交 y 轴于点
(一)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15 分) 1.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勒奈·笛卡尔。 3.“勾股定理”的图形。 4. 罗素悖论。
7
5.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填两个)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计 25 分) 6.答:(1)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2)立方倍积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 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3)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 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7.答:化归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思想、建模思想、算法多样化、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 想、极端化思想…… 8.答:(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将问题情境数学化的能 力;(3)养成学生关注情境问题的数学本质和数学特性,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视角关注问 题、审视世界的思维习惯;(4)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9.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 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所谓“知道 什么”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够知道什么”就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从而着 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发挥其潜能,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 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 10.答:八上从图形变换角度出发,利用轴对称性,通过图形变换,想象、类比、归纳得 出结论,重点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九上是从证明的角度出发,通过演 绎推理得出结论,有相对严密的逻辑体系,重点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y 的位置,使得△PGA 的面积被直线 AC 分为 1︰2 两部分.
E
D
C
F OA
B
x
(第 7 题图)
6
第Ⅱ卷 三、教学设计(80 分):
对给出的教材,请写出: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媒体使用、设计简要说明,并写出完整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40 分):
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
(全卷满分 200 分,考试时间:第Ⅰ卷 90 分钟,第Ⅱ卷 120 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40 分):
(一)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15 分)1.数学课Fra bibliotek教学的三维目标是
、
、
。
2.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被称为解析几何学的创始
人。
二、解题能力(80 分)
2
1.(本小题 10 分)证明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本小题 10 分) 如图,某校一幢教学大楼的顶部竖有一块宣传牌 CD.小明在山坡的坡 脚 A 处测得宣传牌底部 D 的仰角为 60°,沿山坡向上走到 B 处测得宣传牌顶部 C 的 仰角为 45°.已知山坡 AB 的坡度 i=1: 3,AB=12 米,AE=18 米,求这块宣传牌 CD 的高度.(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 0.1 米.参考数据: 2≈1.414, 3≈1.732)
E、F 两点,求劣弧 EF 的长; (3)设 K 为线段 BO 上一点,点 T 从点 B 出发,先沿 x 轴到达 K 点,再沿 KC 到达 C 点, 若 T 点在 x 轴上运动的速度是它在直线 KC 上运动速度的 2 倍,试确定 K 点的位置,使 T 点按照上述要求到达 C 点所用的时间最短。
(4)P 为此抛物线在第二象限图像上的一点,PG 垂直于 x 轴,垂足为点 G,试确定 P 点
1
7.请你说出几种数学思想方法(至少三种),并就其中一种思想方法举实例说明。
8.简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什么?
9.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教师的提问是浪费时间,那些提问是想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 其实真正的提问艺术是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或能够知道什么”。结合你的教学观,谈谈你对 爱因斯坦这段话的理解。
10.“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结论在苏科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八上的 《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以及九上的《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都有所出现。请 你结合教学实际,简述课本上八上和九上分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得到这一结论的,说说它们 之间的区别、联系和这样安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