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板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项目年月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说明 (3)1.1工程概况 (3)1.2编制依据 (3)1.3模板方案选择 (3)1.4材料选择及搭设参数 (4)第2章典型构件模板加固 (5)2.1墙模板 (5)2.2柱模板 (7)2.3梁模板 (8)2.4楼梯模板 (9)第3章模板安装过程 (9)3.1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9)3.2 模板安装要求 (10)3.3 模板组拼 (12)3.4 模板定位和支设 (12)第4章模板拆除 (13)4.1 模板拆除原则 (13)4.2 墙、柱模板拆除 (14)4.3 楼板、梁模板拆除 (14)4.4后浇带模板拆除 (14)第5章模板技术措施 (15)5.1进场模板质量标准 (15)5.2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15)5.3 其他注意事项 (19)第6章维修及养护 (19)第7章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20)第10章附件计算书 (21)第1章工程概况说明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
主体建筑地下一层至二层楼面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下承台基础柱墙、地梁、拉梁及倒墙模板采用18厚九夹板做模板,50*100方木做支楞。
模板排架系统采用Ф48钢管做支撑体系。
1.2编制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3模板方案选择1.3.1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5)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要求。
结合以上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在基础施工时采用以下模板及其支架方案:全部采用木模,支撑采用A48钢管,并用对拉螺栓拉结固定模板。
外部架体采用双排架。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横距1.0米,立杆纵距1.0米,步距1.5米。
底端距板面200高设纵横扫地杆,每步纵横水平管,所有水平管和扫地杆均通长连通。
支模架立杆均坐落在底板面上,立杆底部均采用18厚模板(20cm×20cm×1.8cm)铺设。
1.4材料选择及搭设参数材料选择如下:钢管:选用直径Φ48*3.0厚焊接钢管;模板:选用18厚九夹板;扣件:扣件选用对接、十字和旋转扣件;木枋:选用100×50的木枋,对拉螺杆:基础承台、地梁、墙、柱选用φ14的对拉螺杆,对有防水要求部位如,挡土侧壁等采用φ14的止水对拉螺杆,本工程所选用螺杆暂定长度有820㎜、870㎜、920㎜、1020㎜、1120㎜、1220㎜、1820㎜共7种(如下图):1、止水螺杆柱、梁、墙厚加2、普通螺杆第2章典型构件模板加固2.1墙模板本工程墙厚度有400mm厚挡土侧壁。
钢筋混凝土墙的模板纵向采用木枋背肋,间距200mm,横向采用双排钢管,并用φ14对拉螺栓拉结。
对拉螺杆水平间距400mm,竖直方向间距450mm。
地下室外墙采用φ14止水对拉螺栓拉结。
挡土侧壁DQ1与DQ3采用φ14止水对拉螺栓拉结,DQ2由于一侧为临空一侧为室内所以不存在防水要求直接用对拉螺杆连结,且对拉螺杆用20PVC管贯穿墙柱,以便回收利用。
设置对拉螺杆时请注意以下四点:①最上一排和最下一排水平方向对拉螺杆距现浇板底150~200mm;○2最端处竖向一排对拉螺杆距构件端边150~200mm;○3上、中、下三道加固支撑钢管和架子连接。
模板接缝处用双面酚醛胶等粘接。
在砼浇筑前,下口与地面交接处用1:3水泥砂浆堵漏,以防漏浆。
节点附图如下:墙模板立面图墙与柱(附墙垛)节点模板水平剖面图挡土侧壁模板垂直剖面图由于基础施工时存爱后浇带,所以后浇带部位在挡土墙封模前采用钢板收口网进行隔离拦截。
挡土墙需在楼面上加设一道止水钢板,此处翻高>300与楼面混凝土同时浇筑。
该处剪力墙支模示意图如下:地下车库坡道处底板及剪力墙、挡土墙预留施工缝设止水钢板,分两次浇筑。
2.2柱模板本工程柱子截面尺寸为600×600、800×800、800×600、800×700、1000×800。
柱模内龙骨采用木枋做竖向肋,柱箍采用双钢管加固。
柱箍间距d=400mm。
柱截面示意柱立面模板接缝处用双面酚醛胶带粘接。
在砼浇筑前,模板下口与底板交接处用1:3的水泥砂浆堵漏,以防漏浆。
2.3梁模板本工程梁的截面尺寸有:300×600、800×1200等。
梁模板采用木楞九夹板体系,模板拼缝使用双面酚醛胶带粘接以防漏浆。
模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搭设,立杆的横间距为0.6米,纵向间距0.8米,拉杆步距为1.5米;梁侧内楞、外楞采用木枋,外楞间距500mm,内楞根据不同的梁而定,梁高超过600 mm(包括600 mm)时在梁中部加φ14的对拉螺杆,间距500mm。
2.4楼梯模板楼梯模板均采用18mm九夹板为斜梯板底模,斜木楞次龙骨为50×100的木枋,间距不大于200mm。
支撑系统、水平拉条、剪刀撑均采用钢管固定。
把楼梯梁及平台标高及轴线位置确定后,支梁底模、踏步板模,最后加固、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施工前根据实际层高放样,支设时,须注意楼梯的建筑与结构标高差别,留出地坪厚度;检查支撑扣件稳定性,为防止踏步模板下滑,支撑杆必须固定;检查梁底模和踏步板底平整度及标高,踏步宽及高度逐个检查,减小误差。
第3章模板安装过程3.1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
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定位砂浆。
弹出定位控制线。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
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定位砂浆。
弹出定位控制线。
3.2 模板安装要求3.2.1 墙模板安装:(1)模板安装顺序定位放线→模板就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2)技术要点1)安装墙模前,要对墙体接茬处凿毛,用空压机清除墙体内的杂物,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为防止墙体模板根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墙模安装前,在底板上根据放线尺寸贴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结牢固并注意穿墙螺栓的安装质量。
2)按位置线安装门洞模板,下预埋件。
3)把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装塑料套管和穿墙螺栓,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按本方案参数设置。
4)清扫墙内杂物,再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拉杆)使模板垂直后,再拧紧穿墙螺帽。
5)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
6)墙模板宜将木枋做竖肋,双根φ48×3.0钢管做水平背楞。
7)墙模板立缝、脚缝宜设于木枋和胶合板所形成的企口位置,以防漏浆和错台。
墙模板的水平缝背面应加木枋拼接。
8)防止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墙体上口过大,混凝土墙体表面粘连,角膜与大模板缝隙过大跑浆,角膜入墙过深,门窗洞口变形。
(3)预防措施:1)墙身放线应准确,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模板就位调整应认真,穿墙螺栓要全部穿齐、拧紧。
2)支模时上口卡具按设计要求尺寸卡紧。
3)模板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拆模不能过早。
4)模板拆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固,应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5)门窗洞口模板的组装及固定要牢固,必须认真进行洞口模板配模,能够保证尺寸,便于装拆。
3.2.2 柱模板的安装(1)模板安装顺序定位放线→焊接定位筋→柱模就位安装→安设支撑→固定柱模→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脚手架、模板→清理模板(2)技术要点1)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应严密拼接,加贴胶带,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
2)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后,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装柱模板,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3)安装柱箍:柱箍选择双钢管。
柱箍间距、柱箍材料及对拉螺栓直径参数按本方案要求设置。
4)防止胀膜、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的现象。
(3)预防措施:1)根据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3.3 模板组拼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构件尺寸配好的模板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拼装的精度要求如下:(1)两块模板之间拼缝≤1.5(2)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1(3)模板平整度≤2(4)模板平面尺寸偏差±33.4 模板定位和支设当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1.2MPa),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方可上人开始进行轴线投测。
根据轴线位置放出墙柱截面位置尺寸线、模板500mm控制线,以便于梁、柱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当、柱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以后,开始引测500mm标高控制线,并根据该500mm线将板底的控制线直接引测到柱上。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柱轴线,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三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模板支设前将楼面清理干净。
不得有积水、杂物,并将施工缝表面浮浆剔除,用水冲净。
所有模板内侧必须刷脱模剂。
第4章模板拆除4.1 模板拆除原则4.1.1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后,由相关工长提出拆模申请书,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拆模。
4.1.2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表要求。
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2MPa(依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4.1.3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4.2 墙、柱模板拆除墙、柱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坏时方能拆除,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外墙后内墙,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先整模后角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