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最多见于儿童,腹部常可扪及变形、 最多见于儿童,腹部常可扪及变形、变位的条 索状团块
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按肠壁血运 有无障碍
单纯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
后退
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按肠梗阻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部位 1.高位肠梗阻(如空肠上段) 高位肠梗阻( 高位肠梗阻 如空肠上段) 2.低位肠梗阻(如回肠末端和结肠) 低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 如回肠末端和结肠) ★按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 按肠梗阻的程度 按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 1.完全性肠梗阻 完全性肠梗阻 2.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展过程的快慢可分为 按发展过程的快慢 按发展过程的快慢可分为 1.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2.慢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体 征
(1)局部 ) 叩诊:麻痹性肠梗阻: 叩诊:麻痹性肠梗阻:全腹呈鼓音
绞窄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移动性浊音
听诊: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 听诊:机械性肠梗阻:
有气过水音或金属音 麻痹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全身:脱水、感染中毒、休克 )全身:脱水、感染中毒、
辅助检查
闭袢性肠梗阻: 闭袢性肠梗阻: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 塞,如肠扭转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
局部的病理 生理变化
肠蠕动增强
肠腔积气积 液、扩张
肠壁充血水肿 血运障碍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
全身性病理 生理变化
水电解质失衡
全身性感染 和毒血症
呼吸和循环 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肠梗阻患者典型的临 床表现可归纳为痛、 吐、胀、闭四点
临床表现
3.腹胀 腹胀
高位肠梗阻: 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 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常伴有肠型 闭袢性肠梗阻: 闭袢性肠梗阻:腹胀多不对称 麻痹性肠梗阻:均匀性全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均匀性全腹胀,不伴有肠型
临床表现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性肠梗阻: 完全性肠梗阻:多停止排气排便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多次少量排便排气 高位肠梗阻: 高位肠梗阻:早期能自行肛门排气排便 绞窄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血性黏液样便
1.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液浓缩,WBC和中性粒细胞 血常规:血液浓缩,WBC和中性粒细胞 比例↑(绞窄性肠梗阻) 比例↑ 绞窄性肠梗阻) 血气分析:代碱(PH、HCO3- ↑ )或代酸 血气分析: 、 电解质: 电解质:低K+、低Na+、低CL、 、
2.X线检查 2.X线检查
一般可见多个阶梯状气液平面 一般可见多个阶梯状气液平面
动力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几种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
1.粘连性肠梗阻 1.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且以腹部手术后发生 的肠粘连最多见,主要为机械性肠梗 阻的表现 2.肠扭转 2.肠扭转 最常发生于小肠,其次是乙状结肠
后退
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 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在饱餐后立即进行 多见于青壮年 剧烈活动而发病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 多见于男性老年人 惯
定义: 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 过肠道,即称为肠梗阻 过肠道,即称为肠梗阻
发病率: 发病率:是急腹症的第三位 病死率: 病死率:5%~10%
绞窄性的则可达20% 绞窄性的则可达
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 肠腔堵塞 肠管受压 肠壁病变 麻痹性 痉挛性
肠梗阻 按病因
摄片时最好取直立位,如体弱不能直立可取侧卧位。 摄片时最好取直立位,如体弱不能直立可取侧卧位。在梗阻发生 4~6小时后即可出现变化,可见到有充气的小肠肠袢,而结肠内气 小时后即可出现变化, ~ 小时后即可出现变化 可见到有充气的小肠肠袢, 体减少或消失。空肠粘膜的环状皱壁在空肠充气时呈“鱼骨刺” 体减少或消失。空肠粘膜的环状皱壁在空肠充气时呈“鱼骨刺”样。 较晚期时小肠肠袢内有多个液面出现,典型的呈阶梯状 阶梯状。 较晚期时小肠肠袢内有多个液面出现,典型的呈阶梯状
3.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和中毒 4.支持治疗 5.病因治疗 6.病情观察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1.危重性:急、快、重 危重性: 危重性 2.局部临表:腹膜刺激征 局部临表: 局部临表 痛: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 吐:血性液 胀:不对称腹胀 闭:血性便 3.X线检查: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 线检查: 线检查 孤立、
3.肠套叠 3.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其中回盲部 肠套叠多见 幼儿型肠套叠: 幼儿型肠套叠: 腹痛、 腹痛、腹部包块和便血为三大典型症状 成人型肠套叠: 成人型肠套叠: 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和腹部包块
4.肠蛔虫堵塞 4.肠蛔虫堵塞
如无肠绞窄,可从胃管注入石蜡油 如无肠绞窄,
6.呕吐的护理: 6.呕吐的护理: 呕吐的护理
呕吐时坐起或头侧向一边, 呕吐时坐起或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口腔内呕 吐物,做好口腔护理, 吐物,做好口腔护理,注意记录观察呕吐物的 颜色、 颜色、量和性状
7.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7.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8.纠正水、 8.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纠正水 9.遵医嘱正确、 9.遵医嘱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 遵医嘱正确 10.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0.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了解小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了解小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2.熟悉肠梗阻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 熟悉肠梗阻的病因与分类、 熟悉肠梗阻的病因与分类 临床表现、 线特征及治疗原则 线特征及治疗原则。 理、临床表现、X线特征及治疗原则。 3.掌握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掌握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掌握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4.了解肠瘘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 了解肠瘘的临床表现、 了解肠瘘的临床表现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健康教育
1.合理的饮食结构,饭后忌剧烈运动 合理的饮食结构, 合理的饮食结构 2.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 3.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 4.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心情愉悦 5.加强自我监测 加强自我监测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贴上标签。 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贴上标签。 通畅, 保持引流管通畅 经常挤捏引流管。 2)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挤捏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 观察引流液颜色 气味、 3)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 记录24小时引流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渣,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若引流管周 围流出液体带粪臭味,及时报告医生 医生。 围流出液体带粪臭味,及时报告医生。 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 5)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6)下床活动时引流袋高度不高于出口平面。 )下床活动时引流袋高度不高于出口平面。
后退
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和纠正因 解除梗阻和 解除梗阻 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 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 肠梗阻、 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 禁食、 1.禁食、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最重要)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最重要)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 绞窄性肠梗阻 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粘连松解术 肠切开取出异物 肠切吻合术 肠扭转或套叠复位术 短路术和肠造口术
健康史 身心状况 辅助检查
与呕吐、禁食、 ㈠体液不足 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胃肠减压有关
课程主要内容
一、解剖和生理概要 二、肠梗阻★ 三、肠瘘
肠蠕动减弱
交感N兴奋 交感 兴奋
肠腺分泌减少 血管收缩 促进肠蠕动
副交感N兴奋 副交感 兴奋
肠腺分泌增加
小肠的生理
消化 吸收:营养物质、 吸收:营养物质、胃肠分泌液等 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 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胃肠激素 肠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IgA 免疫功能:肠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 肠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
体 征
(1)局部 )
视诊:机械性肠梗阻: 视诊: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肠扭转: 肠扭转:可见不对称性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均匀 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 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轻度压痛 绞窄性肠梗阻:固定压痛, 绞窄性肠梗阻:固定压痛,腹膜刺激 征,触及压痛的包块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腹中部扪及条索状 团块
临床表现
2.呕吐 呕吐
早期:多为反射性, 早期:多为反射性,以胃液和食物为主 晚期: 晚期:多为返流性呕吐 高位肠梗阻:出现早,呕吐物主要为胃液、 高位肠梗阻:出现早,呕吐物主要为胃液、 胆汁、胰液、 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 低位肠梗阻:出现晚,呕吐物呈粪样 低位肠梗阻:出现晚, 麻痹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呈溢出性 绞窄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腹痛、腹胀、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腹痛、腹胀、呕吐及 腹部体征情况, 腹部体征情况,注意绞窄性肠梗阻的出现 后退
术后护理
1.体位:平卧→半卧位 体位:平卧 半卧位 体位 2.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 饮食: 饮食 术后禁食、 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忌甜食和牛奶 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 少量饮水→半量流质 全量流质 半流质→软食 少量饮水 半量流质→全量流质 半流质 软食 半量流质 全量流质→半流质 3.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4.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5.静脉输液、抗生素抗感染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腹腔感染及肠瘘 ) (2)肠粘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