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自评报告教务处是全校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现有人员23人,机构设置分为教务科、教学科、招生办、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5个科室,工作职责包括教学运行、教学研究与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招生等组织与管理。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学校三大转型为宗旨,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广大教师和各学院通力配合和支持下,教务处全体人员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运行秩序稳定而高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生源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成效显著。
(一)质量工程项目硕果累累。
近年来,我校逐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教学建设与研究成果不断显现。
继2009年,学校教学成果取得丰收,标志性成果取得突破后,今年我校质量工程项目再次突破30项以上,处于全省高校的前列。
《鞋靴结构设计》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学专业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高中英语“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小企业创业实务》等9门精品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女装结构设计》等12门课程获得市级精品课程,《《地基处理》交互式设计教学平台建设及其应用》等12个教改项目获得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立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校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研究---以温州大学为例》等21个项目获得市级教改项目立项。
1人获省教学名师,1人获省教坛新秀,3人获省级教学技能奖。
(二)学科竞赛再创佳绩。
全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08项、省部级奖励192项。
(其中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的84项,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的154项),其中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荣获金奖1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获奖率居全省第一。
并被评为2010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学校首次承办了“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主办了17项校级学科竞赛活动,参加省级以上竞赛55项,2010年全校约有4000学生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400名教师参加培训和指导。
(三)教务管理在稳定高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信息化、科学化。
教务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系统排课、排考,毕业生审核等功能进一步完善。
日常排课、选课、调停课、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室调度等等各方面工作高效稳定。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益完善。
通过常规性制度和信息化平台,构建全程化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平台,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
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系统化、立体化(五)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2010年,我校的二本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为文科531分,理科487分,分别高出省定分数线72分和85分,2009年,我校的二本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为文科548分,理科537分,分别高出省定分数线70分和108分。
与省内其他地方院校拉开明显差距,生源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总体上,教务处全体人员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工作职责明确合理、工作纪律严肃活泼,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圆满的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六)分指标自评根据指标体系做如下自评:(1)工作职责自评自评依据:职责负荷:根据2010年教务处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流程安排,本学期全校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按部就班的完成全年的工作,相关科室工作分工明确,合作无间。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分工协作,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
具体表现在(1)本年度教务处共安排各类大型考试10余场,考场3000余个,学生参与人次达10万人以上,全年教务处全体共500余人次参加各类考试考务、教学日常工作检查,公选课和双专业授课情况检查。
(2)全学年40个双休日中,其中教务处全体人员因组织各类大型考试加班达到16周,约占全年双休天的40%以上。
工作纪律:全部门23人次严格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无迟到早退现象,上班时,杜绝从事任何形式与本工作无关的活动。
教务处人员流动较大,大部分时间均为超负荷运作,没有时间进行与本工作无关的活动。
(2)工作质量自评自评依据:办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依据,2010年教务处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10多项,如《温州大学教学研究与建设计分与奖励办法》、《温州大学学生转专业制度》等数项管理制度,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学校教学管理制已达到80余项,已覆盖了教学工作各个环节。
制定制度并不囿于制度,教务处处处发挥“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理念。
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广大师生各项工作。
具体体现在:(1)在教务处网站上公布每个科室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联系方式,方便师生查询。
(2)实行首问负责制,无论师生打电话到教务处任何一个科室,都会得到相对满意的答复。
(3)各类教学项目严格按照管理办法,事先公布评审规则和办法,事后向全校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监督。
办事效率:众所周知,教务处的工作繁琐而繁重,它要求每个员工必须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强的时间观念,因为如果不具备两点,学校教学秩序基本没法正常维持,也无法承担教务处的工作。
教务处本年度组织考试10余场,学生参与人次达10万人以上。
完成各类学科竞赛和教学技能测试72场,参与4000人次,完成各类教学项目评审40余场,参与教师1000余人次,组织省内外招生考试6场,考生人数达到8000余人,组织毕业生审核2600人,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工作创新:教务处各科室在保持全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现状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科学而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实效。
具体表现在(1)教学科注重国家质量工程建设导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本年度共获22门市级以上课程,其中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创历年精品课程立项数之最。
获市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与成果共34项,其中教育部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改12项,市级教改21项;省新世纪教改一类项目全部立项,为全省四所立项率100%的高校之一;市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研究课题立项率84%,立项量及立项率均列温州市高校之首。
(2)学科竞赛成果丰硕,本学年共获得权威级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300项,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获得金奖,获得历史性突破。
(3)工作水平自评自评依据:业务水平:教务处全体人员平时注重业务能力学习,注重国内外教学动态,注重吸收最新的教学管理成果和教学管理理念,业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
具体表现在(1)2010年,教务处人员共立项各类教学项目7个,其中市级以上5项,所有项目都是紧密联系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涉及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管理。
这些项目的获得体现教务处人员较好的研究能力(2)本年度一位同志取得硕士学位,一位同志申请博士学位进修,补充2位硕士,学历、年龄结构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发展态势良好。
(3)各科室群策群力,经过仔细调研,针对我校教学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主管领导做好参谋助手,如本年度教务处提出的“特色化专业建设与评估计划、示范性人才培养计划、质量工程二期项目推进计划、课堂教学激励计划、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高层次教学队伍建设计划、管理体系优化工程”等。
这些措施必将对我校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管理水平:2009年,教务处提出用扁平化、精细化管理方式代替传统多层级、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构建良性的教学系统支持机制。
这既符合学校管理现状,也是适应现代管理趋势的举措。
新的管理方式将进一步加强教务处“服务、指导、引领”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4)工作作风自评自评依据:思想建设:教务处作为机关党总支第六支部,全体教务处人员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组织生活,领导班子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强。
具体表现在(1)本年度共组织政治理论学习4次,组织生活3次,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正常丰富。
(2)本年度,总共40个双修日中教务处人员共16个双休天加班,组织各类考试、迎接各类教学专项检查,敬业精神突出。
(3)教务处负责人挂职浙江大学教务处一年,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教学运行正常有效,教学成果硕果累累,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这一切与教务处全体人员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
(4)领导班子爱岗敬业、亲密无间。
戴海东处长因在浙江大学挂职,常常两地奔波,参加学校各类教学活动,敬业爱岗。
各分管处长团结协作,教务、教学、实践、招生成果突出。
服务态度:教务处全体人员本着“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理念,在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原则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全体教学人员热情周到,文明礼貌,群众评价较高。
具体表现(1)实行首问负责制,要求所有教务处人员在工作中杜绝踢皮球现象,对于来电来访的本职工作必须立即核实解决,对于非本人承担的工作,则要明确告知师生如何处理。
(2)本年度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4次,分别针对青年教工、普通教师、专业负责人、各类主管领导了解教学工作实情,改善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
(3)本年度1人获评温州大学优秀教学工作者,无师生投诉现象。
廉政建设:教务处全体人员模范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工作清正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