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装饰混凝土与装饰砂浆生产配比说明
装饰混凝土与装饰砂浆生产配比说明
0
<1.0 <1.0 合格 <0.5 <0.01
<1.0
<2.0 <1.0 合格 <0.5 <0.02
<2.0
<2.0 <1.0 合格 <0.5 <0.06
(2)砂的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MK)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骨料的级配情况见图5.1所示。
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常用筛分法进行
粗骨料。
粒径在150μm~4.75mm之间的岩石颗粒,称为
细骨料;粒径大于4.75mm的称为粗骨料。
粗细骨料的总体积占混凝土体积的70%~ 80%。
5.1.2.1 细骨料
混凝土的细骨料主要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 按规定砂的表观密度一般应大于2500kg/m3 散密度大于1350kg/m3,孔隙率小于47%。
混凝土工程特点及 所处环境条件 在一般气候环境的 混凝土 在干燥环境中的混 凝土
建筑工程中常用水泥的选用
优先选用 普通水泥 普通水泥 可以选用 矿渣水泥、火山灰 水泥、粉煤灰水泥、 复合水泥 矿渣水泥 普通水泥 火山灰水泥、粉煤 灰水泥 不宜选用
在高湿度环境中或 矿渣水泥、火山灰 长期处于水中的混 凝土 泥、复合水泥 矿渣水泥、火山灰 厚大体积的混凝土 水泥、粉煤灰水泥、 复合水泥 要求快硬高强(> C40)的混凝土 硅酸盐水泥
压碎指标检验,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的
石子装入标准圆模内,放在压力机上均匀加荷至
200kN,卸载后称取试样质量G1,然后用孔径为
2.36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颗粒,称出余留在筛
上的试样质量G2,按下式计算压碎指标值Qa:
G1 G2 Qa 100% G1
压碎指标值应符合表5.8的规定。
表5.8
硅酸盐水泥 矿渣水泥、火山灰 普通水泥
泥、复合水泥
混凝土工程特点及 所处环境条件 严寒地区的露天混 凝土,寒冷地区处 于水位升降范围内 的混凝土
优先选用
可以选用
不宜选用
普通水泥
等级>32.5)
火山灰水泥、粉煤 灰水泥
严寒地区处于水位 升降范围内的混凝 土
等级>42.5)
矿渣水泥、火山灰 水泥、粉煤灰水泥、 复合水泥
根据《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
2001)对碎石和卵石的质量及技术要求有以下几 (1)含泥量、泥块和有害杂质含量 碎石、卵石的含泥量指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 含量;泥块含量是指粒径大于4.75mm经水洗、手 捏后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碎石和卵石中有害
杂质含量应符合表5.5的要求。
化学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制之前或拌制过程 中加入的,使混凝土性能产生所希望变化的化学 物质,其掺入量一般较小;矿物外加剂是在混凝 土拌制之前或拌制过程中以控制量加入的,具有 一定细度和活性,用于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 能的某些矿物类物质,其掺入量一般较大,如磨 细矿渣、硅粉、粉煤灰等。
量。 砂中的有害杂质主要有云母、轻物质、有机 物、硫化物、硫酸盐、氯盐以及草根、树叶、树 枝等。其含量应符合表5.2的要求。
表5.2 含泥量及有害杂质含量
项目 Ⅰ类 含泥量(按质量计)(%) <1.0 指标 Ⅱ类 <3.0 Ⅲ类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云母(按质量计)(%) 轻物质(按质量计)(%) 有机物(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SO3质量计)(%)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5.1.1.4 水泥的选择
(1)选择适宜标号的水泥
水泥标号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一般以水泥标号为混凝土28d强度的1.5~2.0倍为宜。
(2)正确选用水泥品种 品种不同的水泥其技术性能不同,适用范围 也不同,因此,在实际生产和施工中应根据具体 情况(参见表5.1)选用所需要的水泥。
表5.1
测定。
图5.1 骨料的颗粒级配
其测定方法如下:称取500g干砂试样使其依
次通过一套方孔孔径为9.50mm、4.75mm、2.36
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的标准筛,
然后称量余留在各筛上的砂量,并计算出各筛上 的分计筛余和累计筛余。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MK表示,其计算 式如下:
三个级配区(见表5.3)。
表5.3
级配区 累计筛余(%) 方孔孔径 9.50mm 4.75mm 2.63mm 1.18mm 600μm 300μm
砂的颗粒级配
Ⅰ区
0 10~0 35~5 65~35 85~71 95~80
Ⅱ区
0 10~0 25~0 50~10 70~41 92~70
Ⅲ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项目
(5)强度
碎石和卵石的强度,采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 压碎指标两种方法检验。 岩石立方体强度检验,是将碎石的母岩制成 直径和高均为5c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5cm的立方体。 其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与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 级之比不应小于1.5。按照规定,火成岩的抗压强 度不应低于8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60MPa;沉积 岩不应小于30MPa。
5 装饰混凝土与装饰砂浆
本章提要
主要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技
术性能如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和
检测方法。介绍常用装饰混凝土、装饰砂浆的
基本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装饰混凝土
和装饰砂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
本章内容
5.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5.2 普通混凝土技术性质 5.3 装饰混凝土 5.4 装饰砂浆
强度等级。在混凝土装饰工程中多采用普通硅酸 盐水泥。
5.1.1.2 白色水泥
白色硅酸盐水泥,简称白水泥。白水泥是由
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
它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成分上的主要不同点
是白水泥中的着色氧化物,特别是氧化铁等的含 量很低,约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十分之一,故呈 白色。 白水泥的“白度”是它的主要质量指标,白 度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
矿渣水泥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 普通水泥、火山灰 土 水泥
有耐磨性要求的混 硅酸盐水泥、普通 矿渣水泥(强度等 火山灰水泥、粉煤 凝土 水泥 级>32.5) 灰水泥 矿渣水泥、火山灰 受侵蚀性介质作用 水泥、粉煤灰水泥、 的混凝土 复合水泥 硅酸盐水泥
5.1.2 骨料
混凝土骨料按其粒径大小不同分为细骨料和
5.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5.1.1 水泥
5.1.1.1 普通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6%~ 15%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共同磨细而成的水硬性
胶凝材料。根据国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
水泥》(GB175—99)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分
为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
小于0.10%。
5.1.2.2 粗骨料
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分为碎石和卵石两
类。 碎石大多是由天然岩石经破碎、筛分而成; 卵石是由天然岩石经自然风化、崩裂、水流搬运 而形成。
常用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为2600~2700kg/m3,松 散密度碎石在1300~1400kg/m3,空隙率45%;卵石 在1400~1600kg/m3,空隙率35%~45%。碎石和卵 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三种类别。
天然砂主要有河砂、湖砂、山砂和淡化海砂 人工砂为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和混合砂的统
称
根据我国《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的规定,砂按细度模数(MK)大小分为粗、中、 细三种规格,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对砂的质量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含泥量和有害杂质含量
含泥量是指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
( A1 A2 A3 A4 A5 A6 ) 5 A1 Mk 100 A1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一般为
3.7~1.6。其中MK=3.7~3.1为粗砂,MK=3.0~2.3
为中砂,MK=2.2~1.6为细砂。
砂的颗粒级配用级配区表示,以级配区或筛 分曲线判断砂级配的合理性。对细度模数为3.7 ~1.6的普通混凝土用砂,根据600μm孔径筛(控 制粒级)的累计筛余,划分为Ⅰ区、Ⅱ区、Ⅲ区
表5.4
砂的坚固性及压碎指标 指标 Ⅰ类 <8 Ⅱ类 <8 Ⅲ类 <10
项目
质量损失(%)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4)碱-骨料反应
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分及环境中的碱与
骨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会缓慢发生反应,
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而破坏。 混凝土应进行碱-骨料反应试验,经碱-骨料 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应无裂缝、酥松、 胶体外溢等现象,并在规定的试验龄期内膨胀应
(4)坚固性
坚固性是碎石和卵石在自然风化及其他外界 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骨料越 密实、强度越高、吸水性越小时,其坚固性越高, 而结构酥松、矿物成分越复杂、构造越不均匀, 坚固性的测定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 碎石和卵石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 5.7的规定。
表5.7 碎石、卵石的坚固性指标 指标 Ⅰ类 质量损失(%) <5 Ⅱ类 <8 Ⅲ类 <12
表5.5
碎石、卵石含泥量、泥块含量和有害杂质含量
指标
项目 Ⅰ类 Ⅱ类 <1.0 Ⅲ类 <1.5
含泥量(按质量计)(%)
<0.5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有机物(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SO3质量计)(%)
0 合格
<0.5
<0.5 合格
<1.0
<0.7 合格
<1.0
(2)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
骨料颗粒形状一般有多面体形、球形、棱角 形、针状和片状等几种类型。比较理想的骨料是 接近正多面体或球形颗粒。 碎石和卵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5.6 的规定。 粗骨料的表面特征主要指表面的粗糙度和孔 隙特征。它们将影响骨料和水泥浆之间的粘结力, 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抗弯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