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张亚彪 孙昊 杨波(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 天津 300450)摘 要:文章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 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论述了我国沿海海平面近年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平面 变化趋势 成因分析 经济建设 影响 对策1 引言海平面上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它带来的严重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在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当前全球环境状况∀就指出:!全球变暖将会加速海平面升高,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会威胁低洼岛屿及疆海地区∀。

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更是呼吁各国政府要重视海平面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希望将其纳入!政府决策进程∀。

而在2006收稿日期:2008-02-16作者简介:张亚彪(1981-),男,浙江磐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水文研究工作。

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召集了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等29个国家、40个国际组织的163位科学家,在巴黎举行了专门针对海平面上升与变异问题的研讨会。

同时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对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也极为重视,国务院领导曾专门对我国海平面研究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国家海洋局也根据此批示进一步加强了海平面上升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价业务化工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海平面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海平面变化的成因,分析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性库信息查询空间地理位置;根据地理分布查询地貌属性库信息。

通过图形或功能菜单查询海岸地貌、海洋底质相关内容。

5.3 三维地形图形生成技术三维模型的建立最终目标是生成网格化的Gr i d 数据。

由离散数据获得网格数据,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一种可靠的、无限接近真实度的插值方法由离散数据计算出每个网格节点的坐标与Z 值。

本系统用A rc m ap 生成网格数据,生成的网格数据以三维图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模型建立的结果就是生成了DE M 数据,DE M 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如果提供给用户使用,必须同时提供一个图形化的界面,把三维数据显示出来,并扩展标准的操作接口,以便用户通过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输入设备对数据进行诸如放大、缩小、查询等基本的操作。

三维模型显示系统采用ESR I 公司的A rc Objects+VBA 开发,功能包括常用的菜单操作、三维数据的导航、飞行、缩放、观察点设置、以目标为中心缩放、视野缩放、平移、数据属性查询等功能。

6 结束语中国陆架和边缘海是西太平洋沟-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沟-弧-盆系是当前地球科学前沿课题之一,也是推动地球科学产生重大理论变革的重要研究领域。

西太平洋沟-弧-盆系所在区域,在国防建设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洋测绘必须紧跟地学研究步伐和充分运用其研究成果。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海洋地貌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也是此项前沿课题的组成部分,尽管数据库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该数据库的完成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必将对海洋测绘工程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 朱世立.电子海图应用系统设计[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7[2] 王伟长.地理信息系统控件(Acti ve X)[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1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张亚彪 孙昊 杨波D oc u C o m P D F T r i alww w .p d f w i z a r d .c o m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指出:最近3年来,中国全海域海平面都高于常年,其中2006年更是比常年高出71mm 。

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mm /年,高于全球1.8mm /年的平均值,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分别为2.2mm /年、2.5mm /年、3.1mm /年和2.4mm /年。

与2003年相比,近3年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变化呈起伏上升趋势,其中,大部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域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海域一致,天津呈持续上升趋势,上海和广西低于2003年,呈波动起伏状态。

资料同时还显示,预计未来3至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比2006年上升9~31mm 。

3 海平面变化成因分析海平面上升成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绝对海平面上升,即气候变暖引起的极地冰盖和陆源冰川冰帽融化、海洋热膨胀等,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

在未来100年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存在,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将受其直接影响。

二是相对海平面上升,即地面沉降、河流、季风和海流等变化引起区域性的海平面上升。

如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天津、上海和广州等,位于河口淤积平原,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大型建筑物群增加的地面负载,加速了地面沉降,造成了海平面相对上升。

但往往某个区域的海平面上升同时包括了全球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全球性和区域性各因素本身变化情况、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贡献大小、影响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了海平面上升成因分析的不确定性。

4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沿海低地和海岸受到侵蚀,海岸后退,滨海地区用水受到污染,农田盐碱化,潮差加大,波浪作用加强,减弱沿岸防护堤坝的能力,迫使设计者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增加工程项目经费投入,还将加剧河口的海水入侵,增加排污难度,破坏生态平衡。

而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6%,全国大城市有70%以上、全国总人口的41%以上、社会总财富的6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

同时 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指出:在2004-2006年期间,我国沿海遭受海洋灾害的频度和强度都重于常年,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及江苏、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和海岸侵蚀呈上升和加剧的趋势更加明显。

因此,研究海平面上升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通过近几年不断地监测和研究发现,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 海岸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加强了海洋动力作用,使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

据统计,2004-2006年,山东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地区海水入侵累计面积己达649km 2;龙口至烟台海岸侵蚀长度约30km,累积最大侵蚀宽度达57m;上海市崇明岛东岸侵蚀长度达8.14km,最大侵蚀宽度67m;海南全省遭受侵蚀的海岸线长度己达300km,三亚湾和亚龙湾最为严重,侵蚀速度为每年1m ~2m,使当地海岸工程设施和海滨旅游区受到严重威胁。

4.2 风暴潮灾害加剧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暖产生的结果,而气温上升将会导致台风强度的增加,使一些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频发。

同时随着海平面的升高,风暴潮位也会相应抬升,使原有的海堤和挡潮闸的防潮能力受到减弱,增大了遭受风暴潮灾害袭击的可能性和破坏的影响力。

如2003年渤海湾沿岸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的袭击,发生了海水倒灌和海水漫堤现象,使受淹地区的积水深度达0.5-0.8m 。

而在2004-2006年期间登陆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台风风暴潮竟达17次之多,其中2005年8月的台风!麦莎∀,给浙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5.6亿元人民币;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更是碰上了天文大潮期和季节性海平面最高期,沿岸多个站的潮位都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水平,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港口功能减弱海平面上升降低了港口码头及仓库的标高,增加了遭受风暴潮淹没的次数,使港口功能日益减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天津港老码头泊位和仓库的标高已较原设计标准降低0.5-0.8m,码头最低处已降至历史最高潮位以下近1.0m,因此1992年的台风暴潮给港口老码头造成4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为此,天津市现提高了城市防护工程设计标准,加固了139km 的海挡,同时还在尚未封闭的16.2km 的海岸线上新建海挡,以保障该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4 土地流失严重、盐碱化加剧海平面上升造成了海岸线后退,导致土地流失严重、盐碱化加剧。

如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沙螺寮村到2005年被淹没的土地面积达4.2k m 2,造成100多户村民迁移。

2004#2006年期间,秦皇岛市海82天津航海 2008年第2期D oc u C o m P D F T r i alww w .p d f w i z a r d .c o m港区和抚宁县部分地段海水入侵长度已达32km,造成300多平方公里面积土地盐碱化;海口市海甸岛和新埠岛长约6k m 岸线因海岸侵蚀损失土地约1.5k m 2。

4.5 城市供水不畅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影响沿海平原的陆地径流和地下水的水质,海水随河流侵入内陆,使地下水水质咸化、盐度升高,影响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造成现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不畅和报废。

虽然我国部分城市正在逐步的完善沿海海防设施,使沿海地区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大幅提高,但受天文大潮、季节性海平面升高和干旱等因素影响,咸潮入侵频度和程度不断加重。

近年,上海市由于受咸潮频繁入侵的影响,地下水盐渍加重,城市供水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

珠三角地区也相继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咸潮入侵,使当地地下水的盐度升高,影响了当地的供水系统。

5 关于海平面上升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发达、高速发展的地区。

海平面缓慢而持续上升将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既需要有长远规划和打算,又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以达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效、协调发展的目的。

为此建议:5.1 提高设计标准,加强抵抗风暴潮和洪水的能力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可参考的历史资料比较缺乏,许多早期堤防工程的设计标准较低,能抵御百年以上洪水或风暴潮灾害的不多。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围堤防御能力降低,使原设计能抗百年一遇的工程只能抵御20年一遇的甚至10年一遇的灾害。

鉴于近年我国沿海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建设得到巨大发展,同样的风暴潮灾害会带来比以往更多倍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沿海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按照经济发展程度,采用不同的工程标准,把加高加固沿海和大河口的堤防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5.2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及海岸侵蚀专家认为,比起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更为可怕的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大幅度地面沉降,它正使一些沿海地区一步步!滑向大海∀。

要想遏制和减缓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势头,除了全球共同努力减轻温室效应外,当务之急还须对由于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沿海地区,要有规划地、合理地、有控制地利用地下水,并持续进行人工回灌,控制地面沉降;对沿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区,采用海水替代地下水,减少或不采用地下水作为注水采油的水源,以缓解地面沉降;对海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要加强对沿海湿地、河口和洪积平原的保护,减缓其破坏程度,提高自然防御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