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害防治专项措施

水害防治专项措施

xxxxxx煤矿
水害防治专项措施编制时间:2018年3月30日
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本区为单面山地形,煤系地层分布在走向槽谷和谷地边坡上,槽谷中小溪和谷地边坡之冲沟是排泄地表水的渠道,排泄条件好。

(1)含(隔)水层特征
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为煤系的基底地层,出露高程为+1850m~+1650m,相对高差200m。

岩性主要由玄武岩、凝灰岩及凝灰质角砾岩组成,含裂隙水或孔洞裂隙水,是井田直接充水的弱含水层,本段内发现的地面泉点8个,以玄武岩第一段(P2β1)为主,玄武岩第二段(P2β2)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是隔水层段;玄武岩第三段(P2β3)由玄武岩、凝灰岩及凝灰质角砾岩组成,本段赋存裂隙水,一般含水性弱。

龙潭煤组(P2l)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

细砂岩、粉砂岩是井区直接充水的弱含水层。

绿色层(TP)为飞仙关组下段,岩性以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是井区直接充水含水较弱的地层。

紫色层(T1f)为飞仙关组上段,岩性以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位主,含裂隙水,是井区直接充水的弱含水层。

永宁镇组(T1yn)该层裂隙溶洞水与煤系相隔飞仙关组厚约700m,对井区充水无大的影响。

(2)构造富水性
断层水:地表观察较大断层的断层带1.5~3.0m不等,一般已胶结,挤压较紧密,在一般自然条件下,基本查明区内断层同属含水微弱或属不含水导水的封闭性断层。

(3)地表水、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
地表水,井田内松河及它的上游支流,都归雨源型河流,没有较大的地下水作为源头,一般暴雨后1~2小时河溪水暴涨,枯季流量甚微,河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随大气降水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从井水、小窑水和钻孔流量观测资料看,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

在自然状态下,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潜流转而又变成明流。

(4)充水因素分析
煤层赋存于富水性弱的岩层中,与富水性强的石灰岩地层和地表水之间有较厚的相对隔水层。

断层、破碎带的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不构成水力联系通道。

煤层与强含水层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

仅在浅部与含煤地层风化裂隙水、小煤矿、老窑水及第四系有直接水力联系,露头区小窑采煤引起的冒裂带及基岩风化裂隙带水是煤组地层主要含水段。

因此,区内露头区属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直接充水矿床。

深部主要直接充水水源为煤系地层裂隙水。

(5)水文地质类型评述
矿区地表水体主要为数条雨源型冲沟,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采空区面积大、层数多且有不确定性,老窑分布凌乱,采空区积水对其影响严重,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龙潭组富水性弱,矿区应属以顶板裂隙水直接充水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6)矿井涌水量
根据2012年9月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所作该井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井区内实际涌水量最大35.5m3/h、正常12.6m3/h,在此基础上根据附近同类型矿床,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未开采区域的矿井涌水量,得出合么珠井正常涌水量21.9m3/h,最大涌水量61.7m3/h。

二、掘进探放水
我井区现无掘进工作面。

三、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1、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水害排查治理工作小组,矿长杨仁国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刘永坤、生产副矿长袁胜超、安全副矿长马贵、机电负责人吴德永,后勤负责人李启荣等人任成员。

全部安全员、瓦检员、地面全部后勤人员及矿井生产工人组织成抗洪抢险队。

2、备足防洪抢险物质。

3、地面防治水:
1)、堵水:
季节性河流横穿本矿区,大气降水经采动裂隙流入井下坑道是矿井直接充水的主要原因,综合治理地表裂缝,杜绝水流直接渗入井下。

2)、清理地面排水沟渠,排除地面工业广场积水。

3)、排水:
在矿区范围内的低洼地点修筑排水沟,(在主井口附近的低洼地点修筑一条排水沟,用水泥沙浆铺底,再勘测地表其它可疑的地点修筑排水沟)疏通水路。

4)、遇暴雨天气,对通过井区的河流进行监测,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处理。

5)、派专人巡视矿区地面,发现新崩塌和裂缝地点立即报告,采取措施处理。

完成泄水汇合点的挡墙施工。

4、井下防治水:
1)、井下堵水:
在采掘工作面布置时,必须留足留够保安隔水煤柱。

2)、井下排水:
(1)、11159采面、11036采面在掘进期间回风巷以对上帮采空区进行了探放水工作,不受采空区水害威胁,井下排水主要重点是3#层排水。

(2)、我矿在3#层水仓安装有三台55KW、110m³/小时的水泵。

在15#水仓安装有两水平有2台55KW、110m³/小时的水泵,在主平硐中部临时水仓安装有两水平有2台37KW、50m³/小时的水泵。

上述水泵及配套设施(包括供电设施)己在4月15日前全部安装完毕,并且进行试运转。

全部水泵的排水能力为160m³/小时左右。

(3)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安装工作、备用及维修水泵,且保证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排水能力能在20小时内排完矿井24小时的涌水量。

我矿的原有水泵能力和新安装的水泵大大超过上述规定。

(4)、为确保排水能力,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一次水泵排水联合试运转并写出《水泵联合试运转报告》。

(5)、加强对水泵的正常维护,不得带病工作。

(6)、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一次水仓清理,以增大容水量。

并始终保持2/3空仓容积,以备涌水量突然增加之用。

注:在向上述老空区打孔时,为防止瓦斯事故和其它有害气体的危害,应加强探水地点的供风量,及时检查探水地点的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探水工作面一切电器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良好,发现情况,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3)、井下截水:
在主平硐、副平硐及回风平硐井口堆放足够数量的防洪沙袋,防止地面大降暴雨时,将其截住,不致造成地面水涌入井
下。

4)、各班安全员必须认真观察井下各出水点的涌水量,做好观察记录,发现涌水突然增加异常时,立即报告并通知所有工作人员撤到安全地带。

三、水害应急预案
(一)、地面水害应急预案
1、每当天气突然变化时,即预先通知所有抢险队员做好防洪抢险准备。

2、调度室、机电运输组、瓦斯监控室、安全检查组当班人员及抢险队员不得离开各自岗位,随时听从矿长指挥。

3、如发生特大洪水时,按下列预案进行:
1)、观察水位:
A、是否高过历年最高水位?
B、是否对井口造成威胁?
C、是否对办公楼造成威胁?
2)、当洪水初起时,调度室立即通知井下带班副矿长,迅速将除水泵工以外的井下其他所有作业人员按水害避灾路线撤退到地面。

3)、当洪峰未达到最高而已威胁地面人员及房屋设施时,除抢险队员外的人员马上按次序向办公楼后面山坡撤退。

4)、如水位继续上涨,已无抢险希望,矿长应马上命令放弃抢险,将所有人员带到安全地带。

5)、紧急撤退前必须切断电源,关闭所有电气设备。

6)、放弃抢险时,必须立即通知供电部门,并向当地乡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管责任的部门报告。

(二)、井下水害应急预案
1、井下水害刚发生时的处理方法
1)、当井下发生水害时,当班矿领导必须立即命令全体施工人员停止工作,由当班瓦检员立即快速地用电话或其他方式向调度室报告。

2)、由当班安全员带领和指挥所有人员,按水害避灾路线撤退到地面或安全地点。

3)、如被水困在独头上山巷时,应尽量向高处攀爬等待救援,严禁盲目潜水逃生或大呼大叫,更不能因惊慌失措而发生其他冒险行为。

4)、当遇险人员被水堵隔无法退出时,应选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和有风的地点静坐待救。

2、自救和互救
1)、工作时,发现有透水预兆,要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探放水、加强支护、泄压等措施防止透水。

2)、灾害发生后,撤退时应尽量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尽量避开压力水头或泄水流,防止被水流冲倒和被泥水矸物撞伤。

3)、如迷路时,应朝有风流通过的上山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留设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注意。

5)、被困人员要做好长时间避灾准备,除轮流观察水情外,其余人应静卧,减少体力和氧气消耗,毒害气体侵入严重或空气即将耗尽,迫不得已才可以使用自救器。

6)、被困人员要相对集中休息,尽量减少使用矿灯,使用的矿灯也只能开备用灯,以延长矿灯照明时间。

7)、用敲打的方法,有规律地发出求救信号。

8)、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绝不能食杂物充饥,饮用井下水时,要用毛巾或过滤。

9)、长时间被困井下,一旦获救时,不可过分兴奋或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3、救援
1)、当接到井下发生水害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矿长,矿长根据汇报迅速启动救援预案,并立即向煤管站、乡政府报告。

2)、掌握灾区地点及范围,查清该区人员分布,分析被困人员可能躲避地点,撤出灾害可能波及地点的作业人员。

3)、启动所有排水设备。

4)、组织人员积极采用排、堵、截水的措施,防止整个矿井被淹,并密切注意水位的变化情况。

5)、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积聚而发生中毒事故。

6)、当被困人员被水隔堵在巷道较高位置时,如水位接近
或超过巷道标高,严禁采用打钻孔的方式供风或投递食物。

附矿井排水示意图及避灾路线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