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7页例4.教学目标:1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教具: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开火车口算:210÷70 360÷60 720÷80180÷20 450÷50 200÷302、判断商是几位数,并说理由。
928÷50 263÷50二、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板书:笔算除法)三、新知探究1、情境导入师:下周的庆“十·一”演讲比赛要在学校礼堂举行。
(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算算吗?2、列式。
师:“怎样列试呢?”生述师板书:197÷28=3、讨论试商师: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把28看作哪个整十数试商呢?生:(略)。
师:197里面最多有()个30 ?因此试商几呢,商写在哪一位呢?生:(略)。
师边引导试商,边板书:628197师:同学们,这道题做完了,做的对吗?生:不对,因为余数大于除数了。
师:是啊,余数比除数大可不行,那应该试商几呢?生:试商7.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7197284、 回顾试商方法,完成板书。
5、验证 :“这道题作的对吗?让我们一起验算吧!”学生说验算方法及步骤,师板书。
6、 写清答语 。
7、归纳小结: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先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借助估算的方法初步判断商的最高位上商几,如果商小了,要把商改大1再试商。
四、当堂训练1 、77页“做一做”1、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在练习本上。
6318 9039 24578 301499719 2789 19928 297592 、改错963872 6316533 、每个篮球48元,张老师拿450元,可以买几个篮球?还剩多少元?五、全课总结师:谁能说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生:(略)。
学生说不全的师补充。
六、布置作业:79页、13题板书:笔算除法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197÷28=7(排)……1(人)28验算: ×7 ̄_____答:可以坐满7排,还剩1人。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位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体会小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具:米尺,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都喜欢逛超市吗?生;(略)让我们一起走进超市,(课件出示货架上的商品及价格)看看都有哪些商品?一根火腿肠5.98元一盒牛奶0.85元一袋面包2.60元师:看到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答案:生:和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是啊,这些数字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字不同,它们叫小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新知探究。
一)读写小数1、认识小数点师手指小数点介绍:小数中的小圆点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读数的时候,我们把它读作:“点”。
2、读小数①师:你能把这些小数读出来吗?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读一读吧。
一分钟后指名生试读,有不同意见的可指出。
②师纠正错误读法,领着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读法不一样?③学生汇报各自想法。
④总结:小数点左边的数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要按从左向右的顺序一个一个依次分开读。
⑤练习:读出下面各数125.67 0.03 5.0 8.2053、写下数师:小数我们会读了,那写小数,你能行吗?师读、生试写,指名2人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
师生订正:一点二九零点零七师提醒学生注意,读数时要大写,写数时要小写。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1、以元为单位。
出示货架上商品的标价。
问: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翻到88页看表格,先自己试填,再同桌交流。
生独立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订正:指1名学生将课本放在投影下,集体订正。
小结:师引导学生归纳: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师板书:元角分)2、以米为单位师:小数不但可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时间、温度、长度、重量等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小数,怎样表示长度。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谁能边打手势边说呢?生:(略)。
师:如果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分米也就是()米,还可以用0.1米来表示。
()中的数字引导生填写。
1米=0.1米师边引导生述边板书:1分米=10生齐读两遍:师:那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几米?8分米呢?3米=0.3米结合学生的抢答,师板书:3分米=108米=0.8米8分米=10师:根据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89页例中的填空,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督学。
学生汇报:预设答案:(学生想不到的教师引导)生: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小数点后面只有1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小数点后面有2位小数。
师板书: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生:不够1米,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用“0”表示。
生:用米作单位时,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分米,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师:我很为你们的发现而骄傲:你们是最棒的,下面看谁表现的最好。
三、当堂训练1、89页做一做2、91页第1题3、91页2题读小数4、93页8题写小数四、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生活中处处可见小数,虽叫“小数”,可它的作用却不小,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小数的有关知识。
五、作业:93页6 调查完成填空。
93页7 实际测量,做好记录,下节课课前进行交流。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点1米=0.1米元5 .9 8元=5元9角8分1分米=103米=0.3米3分米=108米=0.8米8分米=10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平均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2页内容。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解答。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具:投影仪,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板书课题师:“阳光体育”活动在我县开展的有声有色。
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毽子踢的怎么样?男女生来一场比赛好不好?生(好)。
师:这么多人踢太浪费时间了,谁有好主意?生:选代表踢。
生:分组踢。
师:那我们选了3名男生,3名女生进行比赛,其他同学裁判吧。
活动开始,全班同学数个数,老师做记录。
活动结果:一方获胜,一方输了。
师:输的同学别难过,把老师踢的个数送给你们,你们就是冠军了。
此时,原获胜方的同学一定大叫:不公平,你们的人多了,踢的个数才多的。
师:看来,要知道哪个队获胜,不仅和踢毽子的总数有关,还和人数的多少有关。
为了公平,就要求“平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平均数)二新知探究:师:自从我校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以来,同学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请看图片,(投影出示主题图)。
1.分析题意:师:从图中获得了那些信息?生:同学们收集矿泉水瓶,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师:他们原来收集的瓶子不一样多,(板书:不一样多)要求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就是让他们收集的一样多。
怎样才能让他们收集的一样多呢?(板书:一样多)“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小棒,分好角色,然后进入自己代表的角色,分一分,摆一摆,比一比那个小组的办法好,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2.学生动手实践3.小组汇报4.预设答案:生1:小明拿出2个给小亮,小红拿出1个给小兰,他们收集的瓶子就同样多了。
生2:我们也用这种办法,多的拿出来给少的,最后每人都有13个瓶子。
生3:我们吧所有的瓶子放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收集13个瓶子。
……师:同学们能开动脑筋想办法,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从多的里面拿出来给少的,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这种操作学习很直观,可有些情况不能直接操作求平均数。
例如:求平均体重,你就不能从胖人身上割下一块肉给瘦小的人。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求平均数。
4.指导学生列试计算。
师:根据刚才同学说的“把所有的瓶子放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列式计算,师板书:(14+12+11+15)÷4=52÷4=13(个)答:平均每个人收集13个瓶子。
5.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归纳,教师板书)总数÷总份数=平均数6.引导发现:师:“13”是哪个同学捡的瓶子数吗?生:(不是)师:把“13”和“11.12.14.15”这四个数比较,发现了什么?生:(略)师:嗯,“13”是“11.12.14.15”的平均数,是把这4个数的总和平均分成4份得来的,它是一个虚数,比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它代表四个人捡瓶子的平均水平。
7.应用解决问题:“让我们再回到课前的踢毽子比赛,要想公平怎么办呢?”学生动手求各组的平均数。
男生:3人踢毽的总数÷3女生:4人踢毽的总数÷4师生共同为获胜队鼓掌。
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平均数,还会求平均数了。
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1.明辨是非(a)汶川地震,全校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平均每人捐款5元,也就是说每名同学一定捐款5元。
(b)小明身高1米50厘米,他去平均水深1米20厘米的河里游泳很安全。
2.期中考试小红的各科成绩如下:语文94分,.数学97分,英语91分,科学90,品德与社会93分。
求小红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
、3.44页2题根据“本周温度记录”完成统计表,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45页5题,根据王叔叔的行走路线图,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能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
希望在生活中,你们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