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xx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板块
下的二轮专题复习与综合模拟的三轮复习方法
经过近几年的初三中考复习,我们学校物理组在市、区教研室的领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不懈的探究高效有序的中考复习方法,下面就二轮和三轮复习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供大家交流和讨论。
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板块下的二轮复习
按照我们中考复习的传统,在结束一轮的基础复习后,二轮复习是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的,就像我们升学指导书中设计的那样,按照实验、问答、作图、选择、计算等题型进行专题复习,这种复习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几年复习下来我们也发现了这种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一是一节课都进行单一题型的复习,学生容易厌倦。
二是有些专题内容学生“吃不饱”。
例如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已经重点强调过的实验、问答和作图,大部分学生基本过关,对这些熟悉的题型学生找不到兴奋点就不能投入最大的精力
三是有些专题学生“吃不了”。
例如综合计算、综合作图和问题解决等,一般学生一堂课只能消化一道题,讲多了他们就糊涂了,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在区教研员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改革:变专题复习为板块复习。
所谓的板块复习就是按照中考试卷的内容,将二轮复习分为声光热、运动和力、电和磁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要复习基础的选择、实验、问答和简单计算,同时为了提高课堂的难度和容量,在声光热板块加上
归纳式探究和演绎式推理,在运动和力板块加上力学的综合计算和问题解决、在电和磁板块加上电学的综合计算和综合作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吃得饱”。
为了将板块复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下面几方面的平衡
1、基础和拔高并重:复习到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对难题比较有兴趣,对基础内容感到厌倦,为此我们坚持每堂课拿出5分钟对基础问题进行检测,在检测中查缺补漏,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的漏洞来提醒学生注重夯实基础。
2、课前和课堂并重:每堂课我们都会告诉学生我们下节课的复习内容,明确告诉他们需要自己先完成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准备基本概念、做几个小题等,目的就是为课堂上的难点做铺垫,例如今天许莉老师这堂课,需要学生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如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复习数学太浪费时间,我们就先将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提前布置给学生,这样会减少占用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的容量。
3、落后生和优生并重: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一堂课的30分钟处理基础题,只用15分钟处理专题五、六的相关习题,让各层次学生都收益;二是利用每天一个小时的分层次辅导,学校将学生分成5个不同的层次,老师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目的,利用不同的习题使他们都能得到提高。
二、综合模拟的三轮复习
往年复习到三轮师生都比较疲劳,所谓“行百里而半九十”就是这个阶段,有些学生会对习题产生厌倦,发给学生的试卷很多学生出现大量的空白,只是上课将答案抄上了事。
还有些学生会跟无头苍蝇一样,逮着一份试卷就做,不求质只求量,但是我们发现到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得分水平不一致。
经过两轮复习后,其实大部分学生对中考试卷中85%(选择30、卷二前四个专题50、综合计算3-5分)的内容都是有能力做会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达不到这个标准呢?我们分析的不同的学生,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是不良的答题习惯造成的,每年中考试卷中漏题、审题不清、笔误、答题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这类失分让人非常可惜
原因二是学生不习惯头脑长时间高度集中,每次批学生的综合试卷我们都发现这样的学生:前面试卷答得很好,越往后脑子越糊涂,很多相似的难题,学生在家做的很好,到了真正考试时经常找不着思路。
很多学生经常出“昏招”
针对原因一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课堂上采用整个大的题型进行模拟训练。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一堂课中给出完整一套卷一选择题(10分钟完成)或卷二前三个专题(30分钟完成)或专题四五六(35分钟完成)。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牢记试题结构,加强学生答题的时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审题认真、杜绝漏题、规范答题语言等)
针对原因二我们采取的采用措施是:每周完成两套模拟题,其中一套利
用周末的时间告知家长监督学生在90分钟内完成,叮嘱学生完成一个专题记录一次时间,了解自己的做题节奏,并不断改变直至达到最佳的应考状态。
这份试卷课堂上教师讲解,同时学生互批,另一套拆成三部分在课堂按时完成,当场做当场讲,及时发现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学校在二、三轮复习到的一些粗浅想法和做法,借此抛砖引玉,欢迎领导和老师们留下宝贵意见。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xx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