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类癌PPT学习课件

肺类癌PPT学习课件

小病灶呈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长。 大病灶由于病理成分不同,早期呈不均匀强化,强化
程度比同层肌肉组织密度高,CT值(50~135HU)延 迟扫描,呈缓慢持久强化,部分病例见明显低密度囊 变区。
14
病例2——CT图像
15
16
17
鉴别诊断——肺炎性假瘤
大部分有感染史,通常肿块较大,形态不规则, 可呈四边形,增强扫描中等强化,周围可见“晕” 征、结节征。
中心型肺类癌主要向腔内生长,生长缓慢,多限于局 部,早期不明显,当阻塞管腔后形成阻塞性肺炎并将 肿瘤掩盖。
周围型肺类癌常表现为边缘锐利的光滑组织块影, 可有分叶,但无毛刺,偶尔可见细小钙化和空洞形成。
6
影像表现
中心型类癌在阻塞出现前易显示支气管腔内的肿瘤,呈 现较典型的“冰山之巅”征象;阻塞形成后可见肺不张 或阻塞性炎症。但不易将肿瘤和邻近的肺不张或阻塞 性肺炎区分开,增强后瘤体周边可有强化,使肿瘤的大小 和范围更清楚。
基本信息
男性,38岁
1
2
3
病理结果
右上肺叶大小13*8.5*3cm,支气管切缘长1cm直径1cm,距支气管 肉眼所见:切缘1.5cm处肺实质内见一实性灰白色质中肿块,大小3*2.5*3cm,
边界清楚,距脏层胸膜0.5cm。 肿块内细胞大小较一致,实性巢团内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 镜下所见:核Cg分A+裂、罕Sy见n+,、支C气D5管6+切、缘C及K5脏/6层-、胸T膜TF均1-、未C见K癌7散组+织、。N免a疫psi组nA化-、: Ki67+(最高处约20%)、P40-、EGFR-。 病理诊断:“右上肺”类癌,支气管切缘及脏层胸膜均未见癌组织。
之巅”征象。 对疑似类癌综合征患者(依据发作性皮肤潮红、腹泻
及尿中5-羟吲哚醋酸增多可诊断)要考虑到肺类癌可 能。
进行最终确诊仍须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21
谢谢!
22
4
类癌可发生于消化道胃以下的任何部位,尤以阑尾多见, 发生在肺内少见。
肺类癌源于支气管黏膜的K细胞,占原发性肺部肿瘤的 1%~7%[3]。本病发生年龄90%小于50岁,平均年龄40 岁左右,5年生存率可达90%。
5%患者临床上可出现类癌综合征,预后差。
5
影像表现
肺类癌分为中心型与周围型。Zweiebel等报告31 例,中心型58%,周围型42%,发现瘤内钙化26%,发生 部位右肺居多,尤其好发于下叶。
男性多见 密度不均,常含有脂肪成分,及钙化,典型表现爆米
花样钙化 增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12
鉴别诊断——孤立性纤维瘤
增强扫描时呈轻至中度强化,大部分不均匀强化少数 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增强的血管。动态强化可呈持续 强化或 右肺下叶者外侧居多,多为园形或卵圆形单发肿物,与肌 肉密度相仿,边缘光滑、无毛刺,偶有浅分叶,可伴有钙 化。
18
鉴别诊断——结核球
结核病史 好发部位(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 密度不均,中心多有干酪样坏死,周围见纤维索条影
及卫星播散灶 增强无强化或环形强化 多伴有点状或层状钙化
19
20
总之,肺类癌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缺乏特异性。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肺内孤立结节表面光滑进展较慢,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 较大气管内结节与较大腔外肿块的融合,呈现“冰山
周围型类癌轮廓较规整,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锐利,少数有轻度分叶,难与球形肺炎、结节型细支气管 癌等鉴别。
7
8
9
10
鉴别诊断——肺癌
年龄多偏大,男性多见 临床症状:胸痛、干咳、痰中带血 形态不规整:多有分叶、短细毛刺与棘状突起、胸
膜凹陷征、空泡征
11
鉴别诊断——错构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