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链路层协议分析

第3章 链路层协议分析


21
冲突
正常传输 广播
冲突域
22
寻址方式
源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帧(采用交换机后,由交换机用交换方 式发送)。 目的节点的底层硬件(如网卡)首先无条件接收帧,然后根据目的 地址确定是否保留所接收的帧。
处理规则: ①若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保留该帧并送高层。 ②若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当目的地址为本结点地址时,保留该 帧并送至高层;当目的地址不为本结点地址时,丢弃该帧。 ③若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且其OUI部分与本结点地址的OUI部 分相同,保留该帧并送至高层。
8
IEEE802是一个标准集,是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在以太网推出 后不久公布的一个局域网标准。 IEEE802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即LLC( 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层)和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 访问控制层)。 IEEE802.2规定了LLC的有关内容,而802.3则针对整个CSMA/CD网络 对MAC有具体的规定。IEEE802的MAC子层用于规定网络传输介质或 称为网络媒体的访问,LLC子层则用于管理在两个MAC层地址之间的 点到点数据传输。 802.4和802.5都是令牌网络有关的标准,现已较少使用。
16
地址字段:DSAP和SSAP
地址段:含1个7位地址和1个控制位(I/G或C/R)
DSAP段:I/G表示地址为单地址或组地址

I/G=0:单地址(I) I/G=1:组地址(G),只用于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全1的组地址为全局DSAP地址
SSAP段:C/R表示该PDU为命令帧或响应帧
以太网封装 RFC894 目的地址 源地址 类型 6 6 2 类型 0800 2 类型 0806 2 类型 8035 2 ARP 请求/应答 28 RARP 请求/应答 28 PAD 18 PAD 18
46-1500 字节 数 据 CRC 4
46-1500 IP 数据报 46-1500
图 3-2 IEEE 802.2/802.3(RFC1042)和以太网(RFC 894)的封装格式
20
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送的比特流中还要在图3-2所示的帧序列前面 多出8个字节的前导字节(7个字节的前同步码和1个字节的起始帧 定界符),用作帧收发的同步控制。 这里没有标注出来是因为只有链路层硬件接口(如网卡)正确地从 网络链路上接受到能够识别处理的比特流数据且没有差错并组装成 帧后,才会由链路层协议栈来处理。或者说,不能够识别的或错误 的比特流都丢弃了。 在各种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里都不会看到帧前导字节,甚至是校 验字节。
7
3.2 以太网的帧结构 TCP/IP支持多种不同的链路层协议,现在最为广泛使用的链路层 协议有以太网、串行接口链路等。 3.2.1 以太网的两种主要标准 以太网是在1982年由美国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制定的 局域网技术标准,目前采用的是Ethernet V2标准,因此也叫DIX Ethernet II格式。 在TCP/IP标准中由RFC 894[Hornig,1984]来说明,是目前最常用 的局域网标准。
18

大多数应用程序的以太网数据包都采用Ethernet II格式的帧来封 装(如HTTP/Telnet/FTP/SMTP/POP3等应用)。 执行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的交换机之间 的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桥协议数据单元)是采用 IEEE802.3 SAP帧( 即802.3MAC和802.2LLC)。 VLAN Trunk协议802.1Q和Cisco 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 ,思科发现协议)都是采用IEEE802.3 SNAP帧。 CRC字段用于帧内字节差错的循环冗余码检验,它也被称为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帧检验序列)。当一帧到达目的地后重新 计算校验和,如果新计算的校验和不同于帧中所包含的校验和值, 则数据链路层报错,采取措施处理差错——丢弃坏帧,并发回一个 差错报告。
1
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导线管(导向媒体)
双绞线 T 电信号 10Base T(10:带宽 Base:基带) 同轴电缆 C 电信号 光纤 F 光信号
无线介质——电磁波
2
局域网(LAN)
LAN
允许一些独立设备在受限地理范围内彼此直接通信 共享介质——广播式
技术
LAN Ethernet 令牌环 FDDI 接入方法 CSMA/C D 令牌传递 令牌传递 地址 6 6 2或6
当类型值≥0800H时,表示帧的类型。如:该字段的值=0800H时表示 数据部分是IP包;该值=8137H时,表示数据部分是IPX包。 当类型值<0800H时,该字段表示数据部分的长度
15
在802帧格式中,跟随在长度后面的是3字节的802.2 LLC结构。 其中LLC由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目的服务 访问点)和SSAP( Source Service Access Point ,源服务访问点 )及Cntl组成。 DSAP和SSAP通常取值相同,用于说明通信两端采用的链路协议。如 果其中封装的是802.2 SNAP(Sub-network Access Protocol,子 网访问协议)的协议数据,则DSAP和SSAP的值都设为0xAA(因为 DSAP和SSAP都只有一个字节,所以可以表示的数据有限。因此采用 另一种解决方案,在802.2的基础上增加两字节长的类型域,同时 将DSAP和SSAP值设为0xAA)。
802.2SNAP org code 类型 3 2 类型 0800 2 类型 0806 2 类型 8035 2 数 据 CRC 4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DSAP 6 6 2 1
38-1492 IP 数据报 38-1492 ARP 请求/应答 28 RARP 请求/应答 28 PAD 10 PAD 10
23
帧的发送与接收流程
24
帧的发送与接收流程
25
交换
交换系统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数据报 虚电路
报文交换
26
电路交换 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 拆除连接 共享设备,可以同时发送
27
分组交换 数据报
1
2
3
1
2
节点速度不一致,接受数据可能出现乱序,也可能丢失
28
分组交换 虚电路
1
2
3
顺序接受
29
广域网
5
网络在链路层所使用的硬件不同则采用不同的链路层协议。 如: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及RS-232串行线路等。 今天的TCP/IP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链路层协议。 在网络技术中,局域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可以分为星型、环形、总线型和树形网络 ,代表性的网络主要是以太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网。
9
IEEE 802标准关系图
10
11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功能
LLC子层的功能



数据帧的组装与拆卸 帧的收发 差错控制 数据流量控制 发送顺序控制:给帧加上序号 为网络层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成帧、进行合理的信道分配 解决信道竞争问题
MAC子层的功能

第3章 链路层协议分析
第3章 链路层协议分析 在TCP/IP协议族中,链路层也叫网络接口层,包含着OSI参考模型 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数据帧在这里转换成在网络传输媒体上传 送的比特流,或将从传输媒体上接收到的比特流组装成数据帧。 本章将着重学习链路层最常用的以太网协议,并详细比较DIX Ethernet V2和IEEE802.3封装的异同,对SLIP和PPP只做简单的介 绍。 实验部分要求掌握分析链路层帧的基本方法。
33
路由器
A P
网络层屏蔽下层的差异
N
A P
S
T N DL Ph
DL
Ph
S
T N
DL
Ph Ph DL Ph
DL Ph
A to D
34
网关
A P
A P S T N DL Ph P S T N DL Ph
A P
S
T N DL Ph
S
T N DL Ph
A to F
MAC地址
速率 10M、100M 1G、10G 4M、16M 100M 帧 数据帧 数据帧、令牌帧 数据帧、令牌帧
3
3.1
用户进程
链路层的作用
用户进程 用户进程 用户进程 应用层
TCP
UDP
传输层
ICMP
IP
IGMP
网络层
ARP
硬件接口
RARP
链路层
传输媒体 图 3-1 TCP/IP 协议层次结构
4
3.1
链路层的作用
在图3-1中“硬件接口”即对应着链路层的主体。从图中可以看出 ,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 (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在这里可以十分明确:链路层在各层协议中要直接打交道的就是三 个协议IP、ARP和RARP。
19
3.2 以太网的帧结构 IEEE802标准定义的帧和Ethernet II的帧都有最小和最大长度要求 。 802标准规定帧的数据部分最少要有38字节,以太网则规定为最少 要46字节。 如果不足最小长度时,协议要求用插入填充(pad)字节的方式来 补足。 最大长度要求就是通常所说的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最大传输单元),这里IEEE802和Ethernet II分别是1492和1500字 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