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无法统一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无法统一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

作为一个基本理论,量子力学原则上,应该适用于任何大小的物理系统,也就是说不仅限于微观系统,那么,它应该提供一个过渡到巨观「古典」物理的方法。

量子现象的存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样从量子力学的观点,解释巨观系统的古典现象。

尤其无法直接看出的是,量子力学中的叠加状态,如何应用到巨观世界上来。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物理系统仅通过同时可以被测量的可观察量来定义,是它与古典力学最主要的区别。

只有通过彻底地使用这样的状态定义,才能够理论性地描写许多量子物理现象。

量子力学与古典力学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测量过程在理论中的地位。

在古典力学中,量子世界除了其线度极其微小之外(10-10~10-15m量级),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它们所涉及的许多宏观世界所对应的物理量往往不能取连续变化的值,(如:坐标、动量、能量、角动量、自旋),甚至取值不确定。

许多实验事实表明,量子世界满足的物理规律不再是经典的牛顿力学,而是量子物理学。

量子力学可以算作是被验证的最严密的物理理论之一了。

至今为止,所有的实验数据均无法推翻量子力学。

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它「几乎」在所有情况下,正确地描写能量和物质的物理性质。

虽然如此,量子力学中,依然存在着概念上的弱点和缺陷,除上述的万有引力的量子理论的缺乏外,至今为止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存在着争议。

1)微观粒子的基本运动方程(非相对论形式)--薛定谔方程。

微观粒子的二象性,由此而引起的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特殊方法--波函数,以及微观粒子不同于经典粒子的基本特征--不确定关系。

不过,在今天的理论中,不确定性不是单一粒子的属性,而是一个系综相同的粒子的属性。

一个物理系统的位置和动量,可以无限精确地被确定和被预言。

至少在理论上,测量对这个系统本身,并没有任何影响,并可以无限精确地进行。

在量子力学中,测量过程本身对系统造成影响。

要描写一个可观察量的测量,需要将一个系统的状态,线性分解为该可观察量的一组本征态的线性组合。

测量过程可以看作是在这些本征态上的一个投影,测量结果是对应于被投影的本征态的本征值。

假如,对这个系统的无限多个拷贝,每一个拷贝都进行一次测量的话,我们可以获得所有可能的测量值的机率分布,每个值的机率等于对应的本征态的系数的绝对值平方。

量子力学中的测量是不可逆的,测量后系统处于该测量值的一个特征向量上。

2)至今为止,仅仅万有引力无法使用量子力学来描述。

因此,在黑洞附近,或者将整个宇宙作为整体来看的话,量子力学可能遇到了其适用边界。

目前使用量子力学,或者使用广义相对论,均无法解释,一个粒子到达黑洞的奇点时的物理状况。

广义相对论预言,该粒子会被压缩到密度无限大;而量子力学则预言,由于粒子的位置无法被确定,因此,它无法达到密度无限大,而可以逃离黑洞。

因此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个新的物理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互相矛盾。

寻求解决这个矛盾的答案,是目前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量子重力)。

但是至今为止,找到重力的量子理论的问题,显然非常困难。

虽然,一些亚古典的近似理论有所成就,比如对霍金辐射的预言,但是至今为止,无法找到一个整体的量子重力的理论。

目前,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弦理论等。

3)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建立的场的理论,是微观现象的物理学基本理论。

场是物质存在的
一种基本形式。

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

场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一些定义在全空间的量描述〔例如电磁场的性质可以用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或用一个三维矢量势A(X,t)和一个标量势_(X,t)描述〕。

这些场量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描述场的运动。

空间不同点的场量可以看作是互相独立的动力学变量,因此场是具有连续无穷维自由度的系统。

场论是关于场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

量子场论则是在量子物理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场论,即把量子力学原理应用于场,把场看作无穷维自由度的力学系统实现其量子化而建立的理论。

量子场论是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统计物理、核理论和凝聚态理论等近代物理学的许多分支。

量子场论本质上是无穷维自由度系统的量子力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