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知识
1、织机按织物纤维分类可分为棉纺织机、毛纺织机、麻袋织机、丝绸织
机、地毯织机等。
2、地毯织机可分为阿克明斯特织机、威尔顿织机、簇绒织机、方块地毯
织机、尼龙印花地毯织机等。
3、我们公司的地毯织机属于威尔顿织机及阿克明斯特织机。
4、地毯织机可分为前台、中区、纱架三大区域。
5、地毯织机的六大运动为开口运动、引纬运动、打纬运动、送经运动、
卷取运动、提花运动。
6、开口运动的含义: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把经纱上下分开,
形成梭口的运动,简称开口。
7、完成开口动作的机构称为开口机构。
8、开口机构的类型:
1)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织制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可用2-8页综框。
2)多臂开口机构——织制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
一般用16页综框,最多可达32页综框。
3)提花开口机构——织制复杂的大花纹织物。
直接用综丝控制每根经纱的升降。
9、共轭凸轮开口机构——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
特点:利用双凸轮积极
控制综框的升降运动。
整个机构从摆杆一直到提综杆都是刚性连接,综框运动更为稳定准确
10、引纬运动是将纬纱引入梭口。
11、打纬运动是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到织口,形成织物。
12、送经运动是持续从织轴放送出适当长度的经纱,使经纱能在一定张力控制范围内进行交织。
13、卷取运动是将纬纱交织所形成的织物牵引离开织口,卷到布辊上。
14、提花运动是利用提花机进行复杂组织的制织。
15、筘密:单位长度每米内的筘齿数。
16、纬密:单位长度每米内的纬线根数。
17、绒密:单位长度每米内的绒头排数。
18、点数:单位面积每平方米内的绒头个数。
电子提花机
(一)电子提花机的控制原理
电子提花机开口(electronic jacquard shedding)融合了现代微电子技术和电磁、光电技术,在纺织CAD系统和新型机械机构的配合下,实现了高速无纹版提花。
其中的电子提花控制部分的设计方案以通用微型机或工控机作为控制主体,用磁盘文件、网络文件等形式的数据来源以适应不同织造环境要求,研制相应的接口电路读取提花信息和产生时序信号,并把提花信息驱动后发送至提花龙头,实施提花控制。
组成:
1、电子程控装置:正确发出提综信息,可带有键盘,显示,打印等功能;
2、电信号与机械量的转换机构:一般采用电磁铁,即由程控装置发出的提综信息
转换成机械位移量来实现机械控制。
(二)电子提花控制系统的组成
1、提花信息磁盘:存放提花信息。
2、主机:80286以上能用微机或工控机,用于提花信息、发讯盘信息、故障信息的读取及人━机管理。
3、控制接口:用于提花信息的处理与变换。
4.断电记忆接口:用于技术管理信息及生产统计信息的长期存贮。
5、界面板:用于提花信息的传输及硬件保护。
6、提花驱动卡:用于选针提经控制。
7.集成电源:采用分散供电,固体电源方式,用于提花龙头的供电。
8、传感器:各种故障如断经、断纬等信号的采集,输入主机,适时作出处理。
(三)人━━机操作界面与控制信息
电子提花控制部分人机界面采用英汉两种提示,简洁明了,操作方便,十分友好。
整个人━━机界面由三部分组成,采用彩色大字体菜单形式。
1、织机运行:选中后分页显示出贮存在硬盘(可选择)上的所有*·EP提花文件,通过移动彩色提示方块选中的所选文件即要进行织造运行。
2、信号测试:分控制信号测试与驱动卡测试两部分。
为用户和维修人员迅速查找故障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控制信号有时序信号CLK、吸合开放OE,贮存允许STB等。
驱动卡测试可在提示下输入要测试的驱动卡序号即可进行,方便实用。
3、文件管理:选中该项,系统退回到DOS状态,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图象文件拷贝、文件删除、磁盘格式化等操作。
4、提花信息的输入
提花信息来自纹制CAD系统生成的*·EP文件,以磁盘文件作为提花信息的载体,用通用微机的软盘驱动器,文件转贮简单易采用网络文件时,需配置网卡和传输电缆,网络系统可把提花信息由设计室CAD系统直接至提花控制系统主机。
5、控制接口与信息变换
控制接口的主要任务是读取提花织机工作行程信息(发讯盘信息)及故障信息(经线断,纬线断电源异常),由控制接口打采集后适时分别作出处理。
例如控制主体根据行程信息决定何时发出提花信息到提花龙头,并对各种异常情况作妥当处理。
对控制主体来讲,这些信号的发生是无规律的,具有突发性,因此接口充分利用了微机的中断机制来解决这些随机的突发性信息,从而实现了规范的闭环控制。
(四)提花信息的传输与执行
1、电磁板原理
提花信息利用串行分配,长线传输方式,经由界面板送至提花龙头,传输距离可达40m,送至提花龙头的电磁阀板。
经长线传输的提花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经界面卡分配给电磁阀板,其中数据信息串行分配到各电阀板后,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同步并行输出实现对提花织机的升/降经线的控制,实时地按提花数据织出每梭的图。
2、电磁力转变为机械力
电磁力转变为机械力的工作原理将分四个工作阶段进行阐述如图1-40所示。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