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

1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


2. 有主操作E
3. 有逆操作
即:AE = EA = A
AA-1 = A-1A = E
4. 结合律
(AB)C = A(BC)
有限物体的所有对称元素至少通过一个公 共点,该点在对称操作时保持不变,所以有限 物体的对称操作群称为“点群”。
点群具有一定的符号: 如C2、C2v、D3h、Oh、Td等。
分子可以按 “对称群”或“点群”加以分 类。
一、 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
如果一个图形能经过某种不改变图形 内部任意两点间距离的操作而复原,就称 该图形为对称图形,这种操作就叫做对称 操作。 在进行对称操作时,必须借助于点、 线、面等几何元素,这些几何元素就称为 对称元素。
对称操作包括:恒等操作、反演、旋转、反 映、象转(旋转-反映)等,相应的对称元 素为:
化学群论的任务是用群论的理论、方法揭 示对称性与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对称性知识对于化学家之所以重要,不仅 因为它是结构测定和分子识别的重要内容, 且分子电子结构和微观性质,晶体及分子 集合体呈现的宏观性质、光谱、以及化学 反应性质,均与对称性密切相关 现代化学文献中,分子光谱项标记、谱线 归属、MO标记,广泛采用群论符号。若缺 乏群论知识将导致阅读和理解的困难
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为何需 要掌握群论知识?
—— 群论是数学的一个抽象分支。化学群论是前者在 化学问题上的具体化,是研究与对称性有关的分子性质 的得力工具 —— 多数化学工作者不必刻求群论理论的完善和推导 的严密。应着重运用群论基本原理和处理来认识分子 (或分子聚集体、晶体)的对称性与其微观性质的关系
*
δ
g
g
2
2
一个节面通过成键原子, 另一个位于成键原子之间
节面通过成键原子
4、化学反应中的轨道对称性
化学键的形成与否取决于参与成键的轨道的对称性,具有相似对称性的相 互作用有利于反应的发生,即是允许的反应。对称性不同的相互作用是禁阻的 反应。对于一个双分子的反应,在反应时,在前线轨道中的电子流向是由一个 分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流向另一个分子的最低未占据轨道。
……
对称性不仅从视觉的均衡、协调为美 学提供了重要几何原则,且制约着物体各 部的力学平衡。从而,文明世界中人类创 造的实物大多具有对称性。如服装、花瓶、 家具、建筑物、汽车、飞机、火箭。
Symmetry is all around us and i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of nature.
群论用数学语言为分子对称性提供了科学、 定量和简明的表述
群论为分子对称性和量子力学在化学中的 应用架设了桥梁。许多场合下,不必具体 计算,通过简单的群论处理即可得到分子 电子结构和光谱的主要性质;在需要量子 化学计算的场合,借助群论方法可使计算 量成倍乃至数十倍地简化 群论与量子化学是现代理论化学两大支柱
显然, 这些轨道,对称性不同,净重叠为0,反应是禁阻的;
★ 由I2分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p)与H2分子的最低未占据 分子轨道s*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轨道对称性匹配,净重叠不为零。但从能量看, 电子的流动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因为:
(1) 如果电子从I2分子的反键分子轨道流向H2分子的反键分子 轨道,则对于I2 分子来讲,反键轨道电子减少,键级增加,I-I 键增强,断裂困难; (2) 电子从电负性高的I流向电负性低的H是不合理的。
H C H C
C2'
H C H
C2, S4
5、n-重旋转-反映轴(非真旋转轴)Sn
如果绕一根轴旋转2/n角度后立即对垂直于这根轴的一平面 进行反映,产生一个不可分辨的构型,那么这个轴就是n-重旋 转一反映轴,称作映轴。
如,在交错构型的乙烷分子中就有一根与C3轴重合的S6轴, 而CH4有三根与平分H-C-H角的三根C2轴相重合的S4轴。
第一提琴的乐谱
谱纸平面旋转180º 即为 第二提琴的乐谱
Violin 1
Violin 2
C2

第一 、第二提琴两张乐谱构成 C2 对称性
Violin 1
Violin 2
总之,从宏观到微观,对称性普遍存 在。它在各种表观上毫不相干的事物、现 象和理论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而又实在的 联系。
原子结合成分子,物质的相变过程,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生物生长与进化。在 这些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对 称性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尚有待探讨。
2、分子的对称性与旋光性判定
旋光性,亦称为光学活性,它是当偏振光射入某些物质后, 其振动面要发生旋转的性质。
当物质的分子,其构型具有手征性,亦即分子的构型与它的 镜像不能重合,犹如左右手的关系,这种物质就具有旋光性。从 对称元素来看,只有不具有任何次映轴或反轴的分子才有可能有 旋光性,换句话说,如果分子本身具有镜面和对称中心,则分子 就不可能有旋光性。
以水分子为例,其结构是O以sp3不等性杂化轨道与两个H形成 两条σ键,键角104°21’,在氧上有两对孤电子对。
水分子的偶极矩主要由两部分所确定: H2O= 键(电负性)+ 孤电子对 ○ 键偶极矩 键: 由键的极性所确定。 键(电负性): O H 3.5 2.1 两条氢氧键偶极矩矢量加和产生的水分子的键偶极矩矢量 的方向是由H到O。
(a)顺式-[Co(en)2Cl2]+ 具有旋光性
(b)反式-[Co(en)2Cl2道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
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 对称性 节面数 节面方位 s g o 无节面 p u 1 节面通过成键原子 d g 2 节面通过成键原子 f u 3 节面通过成键原子 g o 无节面 * u 1 节面位于成键原子之间 u 1 节面通过成键原子
水分子有1 C2、2 v
Vertical v
If the reflection plane contains the Principle Axis, it is called a “vertical plane.”
Horizontal plane h
If the reflection plan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rinciple Axis, it is called a “horizontal plane.”
如,H2 与I2 的反应在1967年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双分子 反应:H2和I2通过侧向碰撞形成一个梯形的活化配合物,然后,I -I键和H-H 键同时断裂,H-I键伴随着生成。
如果H2与I2进行侧向碰撞, 则他们的分子轨道可能有两种相互作用方式:
★ H2分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即σs与I2分子的最低未占据分 子轨道即σz*相互作用:
1、恒等E
对分子不作任何动作构成恒等操作。一切分子 都具有这个对称元素。因为对分子不作任何动作,这个分子的 状况是不会改变的。似乎这个元素是个毫无价值的对称元素, 但因群论计算中要涉及它,所以必须包括。
2、对称中心(反映中心)i
如果每一个原子都沿直线通 过分子中心移动,达到这个中心 的另一边的相等距离时能遇到一 个相同的原子,那么这个分子就 具有对称中心。显然,正方形的 平面正方形的PtCl 2- 四面体SiF 不 4 PtCl42-离子有对称中心,但四面 具有对称中心 4 具对称中心 体的SiF4分子就没有对称中心。
一、 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 二、对称性在化学中的应用 三、群的定义 四、化学中重要的点群 五、群的表示 六、特征标表 七、群论在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的 应用 八、群论在振动光谱的应用
在数学上,群是由一定结合规则(称为乘 法)联系起来的元素的组合。
一组对称操作可构成一个对称群,它们能满 足以下条件: 1. 封闭性 AB = C,则C必是群元素
原子轨道(AO)的取向和角度分布呈 确定的对称性
s
p
d
AO成键的“对称性匹配”和“最大重叠”
条件导致晶体和许多分子中原子排列具 有对称性。构成微观世界多彩绚丽的图 景
C60
C80
C180
C240
奇妙有趣的是:听觉艺术─音乐 也或多或少地与对称性有联系!
莫扎特的一首小品 “小提琴正反二重奏” 以在乐曲的结构、节奏 和旋律上巧妙运用对称 性而引人瞩目、世代流 传
3、 n-重对称轴(旋转轴)Cn
如果一个分子绕一根轴旋转 2/n的 角度后产生一个不可分辨的构型,这根轴 就是对称轴,例如,平面形的BCl3分子具 有一根三重轴C3和三根二重轴C2。 分子的较高重旋转轴通常取作 z 轴。
BCl3分子有1C3、3C2
4、对称面(镜面)σ
如果分子的一切部分在通过一 个平面反映后,产生一个不可分辨 的结构取向,这个平面就是对称面 。 对称面分水平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 与分子主轴垂直的对称面称为水平 对称面,记作h; 通过分子主轴的对 称面称为垂直对称面,记作v。
综上所述,这两种相互作用方式都是不可能的,说明H2与I2 的作用是双分子反应难以成立。
现在研究表明,H2与I2的反应是一个叁分子自由基反应,I2分 子先离解为I原子,I原子再作为自由基同H2分子反应。
第一章 分子的对称性和群论初步
molecular symmetry and group theory
6、旋转-反演(反轴)In(非独立)
旋转-反演 是绕轴旋转2/n并通过中心进行反演。旋转-
反演和旋转-反映是互相包含的。
Sn=Cn h= hCn
i = S2 = C2h=hC2 (x, y, z) (-x, -y, -z)
第一章 分子的对称性和群论初步
molecular symmetry and group theory
孤电子对产生的偶极矩 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集中在原子 的某一侧面,因而该原子的这个侧面就集中了过多的负电荷, 因而将产生偶极矩: 孤电子对: :O ─ H 键偶极矩和孤电子对偶极矩具有同样的方向(总方向是H方为 正,O方为负) H2O=键(电负性)()+ 孤电子对()=1.85 D ()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部的几何结构,因而可以根据分子 的对称性来判定分子的偶极矩。事实上,由于分子的对称性反 映了分子中原子核和电子云分布的对称性,分子正、负电荷重 心总是落在分子的对称元素之上。 如果分子具有对称中心,或者,换句话来说,如果分子的 对称元素能相交于一点,亦即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这个 分子就不可能有偶极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