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摘要]福建省民办高校在20余年的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当前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扰,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拥有一支与福建省民办高校相适应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G645.1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JBS09231)[作者简介]许书烟(1985-),男,学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许书烟,施少芳,吴春来(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362700)据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福建省共有高等院校86所,其中民办高校26所,占高校总数的30%。

经过几年的努力,民办高校的规模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对福建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但师资紧缺已成为福建省民办高校的普遍现象。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师资队伍在民办高校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福建省民办高校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突出人才优势,师资队伍建设决定着福建省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成败,决定着办学质量的高低,师资队伍建设将是福建省民办高校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透视(一)师资队伍不稳定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

首先,兼职教师在民办高校授课缺乏主人翁意识,很难上心,而是把在民办高校授课看作是一种增加收入的副业,这些教师没有合同约束,一旦其在本职岗位上遇到不如意之事,或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就会随意地单方解除临时雇佣关系。

其次,寻求到公家单位、外资企业任职已成为现在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首选择业目标,选择民办高校的刚毕业年轻教师,绝大多数由于一时进不了公家单位、外资企业,而过渡性地进入民办高校,并以此为跳板,继续钻研,视机再次走公务员、事业编等公家路线或海外路线。

再次,由于政策、待遇、社会认可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普遍存在打工心态,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流动性大,更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师招聘工作面临招“师”难,甚至有民办高校出现“教师荒”的现象,更谈不上有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来充实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二)师资队伍结构失衡一是专兼结构倾斜,兼职教师比例过大。

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师资紧缺,同时举办者要降低办学成本,所以大量聘用兼职教师一举两得。

在我们的调查中,近80%民办高校,专职教师仅占师资队伍的30%,兼职教师比例过大。

二是年龄结构青黄不接,中青年骨干教师断层。

目前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6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比例较少,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

三是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

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普遍偏低,具有硕士、博士的教师较少,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呈“三角形状”。

在职称上,虽然很多民办高校的高职称比例较高,但绝大多数是年纪高的退休教师,构成职称上的一种“虚胖”。

四是“双师型”教师紧缺。

民办高校多数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需要的不仅是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的教师,或者是这两方面都具备的复合型教师。

而目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从公办高校退休的教师占大部分,他们大多数从事于学科教育,理论水平高深,但实践能力不一定强,这与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匹配。

绝大多数年青教师不仅缺乏教学经验更加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只能充当“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三)师资队伍缺乏职后培训教育民办高校存在着重使用不重视培养、不重视师德建设的情况,只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举办者舍不得投入大量资金培养教师,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层次偏低,有的民办高校除了采取教研组活动外,基本没有采取其他培训措施。

稳定的师资队伍未形成,民办高校担心教师只是把这份工作作为一个过渡时期,不愿意承担培养费用。

民办高校教师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素质,加之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渠道不畅。

二、面向海西发展,建设福建省民办高校特色师资队伍(一)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制度创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福建省、地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大胆地先行先试,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尽快制定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实施条例、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为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在政策上保证落实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同等地位。

为公办、民办高第6卷第7期2011年7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6No.7Jul.2011校之间教师流动提供政策保障和社会保障,建立公办、民办高校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消除愿意到民办高校任职的教师的后顾之忧。

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和教师职务评聘办法,针对民办高校特点,制定一套适用福建省民办高校的职称评审和资格审定方案。

大力表彰和宣传民办高校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奖励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创设良好的氛围,从政策层面维护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利益,真正做到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一样不仅让社会尊重而且是令人羡慕的高尚职业。

(二)优化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第一,扩宽师资来源,走“海西”特色,广纳社会贤才。

教师来源的多元化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民办高校应该注意多方位引进各类有用人才:(1)由于研究生的扩招,这两年大量硕士研究生毕业,而公办高校主要招聘博士生以上学历,这就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契机,引进高校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充实到师资队伍中,他们年龄低、学历高、可塑造。

(2)民办高校大多数是以培养实践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

从社会上各个行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师资来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能成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的中坚力量。

(3)充分利用福建省地处“海西“的优势以及海外资源丰富和民营企业多的优势,积极从海外引进教育资源或者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任职的归国留学生和优秀人员到民办高校兼任“讲师”。

第二,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队伍建设思路。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制度,适时做好工资调整,提高教职工待遇。

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应该为教师建设教师公寓,解决教师的住宿问题,例如闽南理工学院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教师公寓,保证了全院教职工100%入住教师公寓;组建工会、协会等组织,丰富教师生活,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使每一位教师进入民办高校,就感觉踏进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注重以人为本,通过优质、高效和灵活的管理与服务,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感情,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环境,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帮助教师在其事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使民办高效成为教师成就事业和理想追求的地方。

第三,建立高校教师之间的互聘机制。

尽可能鼓励公办高校教师到民办高校挂职,充当学科带头人,并且允许民办教师带薪到公办高校深造、参与教学或科研。

实现高校教师资源共享,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既能避免教育资源处于闲置或者浪费当中,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又可以弥补民办师资队伍的不足,帮助民办高校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民办教育、公办教育的共同发展。

例如,闽南理工学院自1998年建校以来先后与长春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华侨大学签订了教师资源共享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重视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水平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自主权,更方便、更高效地组织培训活动,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特点建立教师培训计划、制度和专项培训经费。

1.师德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以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师德建设的方向。

2.业务培训民办高校对培养师资队伍要有长远的规划。

首先,对新教师严格实施岗前培训和课堂试讲,努力以老带新,新老搭配,跟班听课,建立各个专业的学术梯队;其次,对中青年及骨干教师实施在岗培训,以在职学习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主,同时采取讲课比赛、观摩教学、研讨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执教和科研水平,营造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组建众多优秀的学科团队;再次,要发挥地处海西的优势,主动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送往海外考察交流和培训;最后,应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加大对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和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和挂职锻炼,在专业岗位接受实际训练,向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努力提高实践技能。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福建省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设一支具有海西特色的、稳定的、适应福建省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福建省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是福建省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1]傅丽芳.当议民办本科高校优秀师资的引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1).[2]唐安国,黄之茜.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制度建设[J].民办教育研究,2004.[3]刘焕阳.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