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立法
(2)新中国成立后地方立法的简单历史回顾 ☻多极化分散型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颁布) ——短暂的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时期 在中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有最高立法权;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立法权; 在地方: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大行政区辖市、省辖市、 县、民族自治地方等各级人民政府有一定的立法权限;
宪法
效 力 等 级 :
部 门 规 章
行政法规
法律
授权立法
省级地方性法规
省级地方政府规章
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
一 般 地 方 立 法
较大市的地方政府规章
2、一般地方立法权:
(1)制定和变动地方性法规 它是一般地方的首要和主要的立法权,也是一般地方的最 主要的常规性的立法权; 法定来源是《宪法》、《组织法》、《立法法》的直接确 定;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的归属经过了一个发展历程;
立法特点:适当的分权 结果:既保证了中央政令的统一,也发挥了地方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地方立法体制 从地方立法的演进中可以看出: 80年代之前,中国的地方立法的主要任务是“破”,即冲 破长期的集权制传统; 80年代之后,地方立法的发展任务是“立”,即立有中国 特色的地方立法体制 ——立法体制的历史变迁,本身就反馈了立法权的不断民主 化、科学化发展的时代趋向。
☻立法权的集权化阶段(1954宪法颁布~1979年五届二次人大
会议) ——中央集权主义时期、地方立法权基本上被剥夺 1954年宪法Art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 的唯一机关。” 地方国家机关的任务被限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法律、 法令的遵守和执行”方面,各级人大只有发布决议权无立法权
☻立法权的适当分权时期(1979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1979年的《组织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 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有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1982年修改的组织法——省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 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 提请 ”省级人大审议的权力; 1982年宪法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分享立法权的基本体制。 在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享有各自的立法权; 在地方,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 方人大享有各自的立法权; 1986年,第二次修订的地方组织法又将省、自治区人民政 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的立法权 确定下来,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规章; 2000年的《立法法》进一步规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 民政府可以制定规章;
(3)“可操作”原则 坚持审议统一原则 即是立法法在总结20年的地方立法实践,在地方立法程序中 明确规定地方性法规由人大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这是从制度 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重要决定。 地方立法,必须坚持国家法制统一,同时又坚持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在地方立法中,维护法制统一是前提,地方特色是内容,可 以操作是重点。
自主解决应当由地方立法解决的各种问题; 促使中国社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多年来,地方立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制和文化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积极调整经济关系和规范经济生活,促使经济建设的发展; 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完善人大制度,建设地方法制和促进民主政 治的发展; 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事业的发展; 实行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建立保障华侨、归侨合法权益 方面的制度。
(2)制定和变动地方政府规章 法定来源是《组织法》和《立法法》的直接确定; 地方政府规章是中国法的形式或渊源体系中最低的一种法的 形式或渊源; 规章的数量很多,调整范围大,规范具体;
(3)根据授权立法 《立法法》施行后,授权立法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 权国务院立法或是授权经济特区立法的情形; 今后一般地方立法通常不存在授权立法的问题。 (4)立法监督 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它 的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省、自治区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一级政府制定的不适当 的规章; 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违背授权要求的法规 或规章,必要时还可以撤销授权。 ——上下级是领导关系:撤销或是改变,审查适当性和合法性 上下级是监督关系:撤销,审查合法性。
中国地方立法
1
内容:
地方立法的概述 一般地方立法 特殊地方立法 现行体制下地方立法困境
若干问题思考
2
一、地方立法的概述
1、
地方立法的概念诠释
2、
我国地方立法的历史发展
3、
地方立法的地位和作用
4、
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
3
1、地方立法的概念 (1)地方立法的含义 地方立法——享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代议制机构和 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 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P1) 《地方立法实证研究》 崔卓兰 于立深 孙波 刘福元著 地方立法——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 的规定或者授权,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 特点,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活动。 (P1)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 汤唯 毕可志等著
3、我国地方立法的地位和作用
(1)地方立法的地位 法定地位——以根本大法或是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地方 立法在现行中国立法体制中的合法地位; 实践地位——1979年《地方组织法》施行后,地方立法起 到重大的作用; 国情地位——我国需要地方立法的存在 (2)地方立法的作用 使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及其他国家政策在本行政区域内 得到实施; 解决中央立法不能独力解决或是暂时不宜由中央立法解决 的问题;
4、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 ——“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
(1)“不相抵触”原则 必须坚持法制统一原则: 一是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文的内容相冲 突、相违背(直接抵触) 二是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 相冲突、相违背(间接抵触) (2)“有特色”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一是地方立法要充分反映本地经济、政治、法制、文化等 对立法调整的需要程度,适合本地实际情况; 二是地方立法具有较强的、具体的针对性
(2)地方立法的特征: 地方性(制定主体、制定内容、效力范围); 复杂性; 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从属性; 尝试性; 城市立法在地方立法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
2、我国地方立法的历史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地方立法的简单历史回顾 封建专制统治时期: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立法权 近代: 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艰难的起步时期 解放前——苏区和解放区发布了大量的管理法规和命令, 根据地的"各级苏维埃政府”具有立法权 概而言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受到了专制传统的影 响,中国未能建立起民主、自由、科学的立法体系,中央与地 方之间无权限的划分,地方基本上无立法权
地方立权的主体包括: 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 规;同级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的人大——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 27个省会市、18个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5个经济特区所在的市 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同级人民政府——地方政府 规章; 5个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 的授权,制定经济特区法规;所在地的省、市政府——制定经济 特区规章 香港、澳门立法会根据基本法的授权,制定特区法律;
【注;18个批准的较大的市:唐山(河北)、大同(山西)、包头(内蒙古 )、大连(辽宁)、鞍山(辽宁)、抚顺(辽宁)、吉林(吉林省)、齐 齐哈尔(黑龙江)、青岛(山东)、无锡(江苏)、淮南(安徽)、洛阳 (河南)、宁波(浙江)、淄博(山东)、邯郸(河北)、本溪(辽宁) 、苏州(江苏)、徐州(江苏) 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地方立法的适用范围: 地方立法只适用于本行政区域所辖的空间范围,包括领地、 领水、领空。 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立法适用于本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范围;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 立法适用于本市的范围;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立法适用于本自治地区的范围; 经济特区立法适用于经济特区的范围; 此外,地方特定产业或是行业立法,适用于特定产业行业领 域;地方特定时期立法,适用于特定时期范围。
立法特点:明显的“收权”性质 后果:这种收权性质的立法体制,使得中央统权过死,地 方立法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和挫伤,对于立法的民主化、 科学化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国家行政机关不再享有立法权,80年代之前的整整三十年 间,没有中央和地方行政立法的存在; 在中国国家法律体系中,除自治机关以外,大行政区、省、 市、县的人大立法权均被取消; (从1954~1979年间,中央立法文件为1115件,地方立法的记 录为0) 此时,唯有一种地方立法的形式得以合法的身份存在——民 族自治立法。
立法成果:
上海1950~1954年共制定暂行法令、条例等各种规范性文件799件; 浙江1950~1953年共制定暂行法令、条例等各种规范性文件653件; 内蒙古1950~1954年共制定暂行法令、条例等各种规范性文件368件。 ——对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管理地立法权具有分散性、暂行性、民主性; 立法的层级较多,县级人民政府也有行政性立法权; 地方立法活动具有较强的政策色彩; 立法机构体制不完备,没有专门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地方立法——特定的地方主体关于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 规章、自治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的活动。(P29) 《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阮荣祥 赵恺著 地方立法是指由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 的规定和授权,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 点,制定、修改、废止在本行政区域一定范围内适用的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P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