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四(二)】(8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不能称前时之闻.
B.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C.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先生坐.满坐.寂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仁以.为己任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以.其境过清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9.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
”你是怎样看待秦王
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
(2分)
【答案】
【益阳市,二(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蝉/则千转不穷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
(3分)
【答案】二、阅读(40分)
(一)(13分)
10、(2分)C11、(2分)B
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岳阳市,二(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文/欧阳修)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翼然临.于泉上()(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太守谓.谁()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9. 结合全文,说说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
(2分)。
10.从写景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2分)。
【答案】7. (共4分,每小题1分)
(1)靠近(2)寄托(3)离开(4)是
8. (2分)醉翁的情趣
..不在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
(答出“意”的意思1分,文意通顺1分)
9. (2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10. (2分)作者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糅合在一起,静的山景和动的酿泉,相映成趣。
(答出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这个写景的角度,即可得满分)
【枣庄市,二(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16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司马光《隆中对》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
(1)欲信.大义于天下
(2)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
(3)利.尽南海
10.下面加点“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2分)
A.挟天子而令诸侯 B.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C.国险而民附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2)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2.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
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1)曹操:
(2)孙权:
(3)荆州、益州:
(4)戎越:
13.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此时此刻刘备的心理活动。
(不超过40字。
3分)
【答案】二、阅读(共45分)
9.(1)通“伸”,伸张。
(2)同“猖獗”,颠覆,失败。
(3)物资。
(共3分,每空1分)
10.B和D(2分)
11.(1)刘备按此去拜见诸葛亮,总共三次前往,才得以见到。
(2)这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主人不善守治,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12.(1)此诚不可与争锋 (2)可以为援(结好) (3)夺取、占领(跨有) (4)抚和(共4分,每小题1分,意思到即可)
13.示例: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大业不成!
(共3分,意思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