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
云南宣威宛水一小符波
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音乐资源,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音乐
教育中并没有广泛地应用音乐资源,音乐教学资源单一,缺少适用性,大部分音乐教师将音
乐教学资源局限在课本、参考书、教学光碟上,教师除教科书外的音乐资源和音乐知识储备
并不充足,造成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质量不高,起不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课堂上并没有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而导致了音乐过程的缺
失和艺术偏差。

在音乐课上,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但未能享受音乐的核心。

从这个角度讲,
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到了音乐知识,却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目的。

所以,
作为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清楚应该教什么,学校也应注重教师培训,教师可以为教学
活动描述一个预期的目的。

如果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被动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不但应当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应当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在提高学生音乐基础水平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
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紧扣音乐这一主题确立教学目标。

音乐是一种艺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应当将音乐艺术渗透进教学目标之中,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引
起学生的情感呼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应当确立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确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
学目标,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优化音乐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堂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都是由课堂本身决定的。

所以,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抓住音乐课堂特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教
学课堂更加鲜活。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点拨者与引导者。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展现、表现自我。

在老师与
学生共同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让音乐知识得到升华。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能
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学《少先队员采茶歌》这
首歌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采茶画面,让学生根据采茶场景,设置采茶动作进行表演。

这种
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营造自由活动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机会
1、语言情境化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

要上好音乐课,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
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

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例如,在《渔夫的故事》一课的教
学中,笔者尝试以“营造情境——感受体验——启发想象”三个环节开展教学。

首先,课前利用课件引入故事情境。

通过播放海浪声来营造大海的情景,之后组织学生抖动手中蓝色的丝绸
表现壮阔的大海。

其次,在感受体验环节,让学生仔细听渔夫妻子的歌唱内容,让学生联想,之后学生看着曲线谱,最后,在启发想象环节,在学生再现场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
感受和收获。

2、示范性歌唱,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示范歌唱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的养成有帮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用优美动听的且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歌曲
演唱给学生听,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

每周音乐课,学生总是用渴望的眼光,期待老师为他
们演唱,教师演唱时,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在注重个体差异的同时,
让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发展。

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笔
者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剧中,在背景音乐的映衬下,学生深情地朗诵着台词,通过这种方
式旨在锻炼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使学生各方面有了更全面的发展。

例如,《花蛤蟆》一课
歌曲诙谐幽默,风格独特,节奏感强烈,具有舞蹈性,颇受学生欢迎。

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与荷花作伴并唱歌,你们能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
欢歌的景象吗?”,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组,有的小组用青蛙不同的叫声营造美丽的夏夜,有的小组用可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有的小组画出五颜六色的荷叶,绿色的荷叶衬着美丽的荷花,碧绿的湖水,简直妙极了!再加上美妙的童声,创设了天
籁般意境。

用学生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享受
音乐的乐趣,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丰富学校音乐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课时数较少,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导致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受到影响,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因此,学校要加
强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音乐教室以及对教学中应用到的乐器进行
添置。

同时要对音乐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音
乐教学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的音乐教学中,教
师可以将“母亲”设定为音乐主题,让学生搜集此首歌曲以外的关于歌颂母亲的歌曲,并在课
上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音乐资源,并让同学对歌曲进行演绎,明确自己的歌曲与课本歌曲
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小结: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邯郸学步,而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生成教学策略,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教
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国家的未来发
展必然会需要不同的人才,而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编排课程内容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
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编排学习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扩大教师教育的范围,这才是促进小学
音乐教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要音乐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