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结构: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图示与移经地区的温度比较低高湿度小大密度大小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25℃移动方向10℃17℃移动方向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锋面气旋冷气团暖气团暖锋冷锋准静止锋天气反气旋气旋低压槽低压高压天气项目详情图示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特别提醒:(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

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

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图示锋图天气图符号锋面坡度大小大小较小降水强度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和寒潮一场春雨一场暖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地区的阴雨天气;分布四季皆有,冬半年更常见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的华南准静止锋;夏初的江淮准静止锋;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冬季的天山准静止锋4、技巧掌握1)巧判冷暖锋①根据冷暖锋符号判断:冷锋三角符号“冷冰冰”,暖锋半圆符号“暖融融”。

②根据冷气团移动方向判断:若冷气团“勇往直前”,即为冷锋;若冷气团在锋面形成环流,则为暖锋。

③根据锋面坡度判断:冷锋锋面坡度陡,暖锋锋面坡度缓。

(如上图)④根据雨区位置、宽窄判断:冷锋降水在锋后,且雨区窄;暖锋降水在锋前,且雨区宽。

(如上图)⑤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的变化:2)巧判锋前和锋后“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来决定的,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

具体操作为:以锋线为界,在锋线上画出主动移动气团的前进方向,即为锋前;锋线后方即为锋后。

1、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冷锋的是()A.AB.BC.CD.D2、下列有关冷暖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过境前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B 过境后气温、气压都骤降C 过境时都会带来大风、暴雨天气D 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3、下面图中,a、b、c、d四地位于冷气团一侧的是()A.aB.bC.cD.d4、锋面性质不一样,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A 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B 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C 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D 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深度知识拓展1、锋一定会带来雨吗?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

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不能出现降水。

例如,我国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的大风、沙尘暴天气。

2、快行冷锋与慢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速度的快慢,冷锋又分为快行冷锋和慢行冷锋。

冷气团移动速度快时,为快行冷锋;冷气团移动速度慢时,为慢行冷锋。

快行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多为狂风暴雨天气或大风、沙尘暴天气;慢行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多为连续性降水天气。

3、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夏半年,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季节性北移,由冷暖气流在高压北侧交锋形成的雨带,进入我国大陆,并随之逐渐北上,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此后,随着冬季风势力增强,副热带高压势力消退,雨带又迅速南撤,结束对我国大陆天气的影响。

其大概雨带移动规律如右图所示:①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②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到华北、东北9月:雨带迅速南撤10月:雨季结束③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快,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若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偏慢,则会出现“南涝北旱”。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背景知识:①高气压:在闭合等压线图中,若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即为高气压;②低气压:在闭合等压线图中,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即为低气压;③高压脊:在闭合等压线图中,从高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④低压槽:在闭合等压线图中,从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气旋反气旋定义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图示北半球北半球特点气压状况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近地面)自四周流向中心(低空辐合)“北逆南顺”自中心流向四周(低空辐散)“北顺南逆”垂直气流辐合上升辐合下沉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提醒: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气压与高气压是相对于气压分布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拓展:气旋、反气旋在我国的典型天气实例气旋反气旋夏初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2、技巧掌握1)巧判气旋、反气旋①根据近地面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②根据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③根据天气状况④根据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气旋过境时,气压降低。

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升高。

2)巧判气旋、反气旋的南北半球关键是画出研究点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若风向右偏即为北半球;若风向左偏即为南半球。

(见下图)说明:图A为南半球的反气旋;图B为南半球的气旋;图C为北半球的反气旋;图D为北半球的气旋。

外向里:气旋里向外:反气旋辐合上升:气旋辐合下沉:反气旋阴雨天气:气旋晴朗干燥天气:反气旋典型例题:1、右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临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飓风所属的天气系统是()A 高压B 低压C 气旋D 反气旋(2)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 气流上升速度快B 形成锋面雨C 凝结核多D 气温较低点拨:(1)考查的是天气系统的类型。

图中飓风生成于低压系统中,但飓风是一种气流的运动方式,因此,属于气旋系统。

(2)考查天气现象成因分析及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书可知,飓风东北部等压线比其他区域密集,气压梯度里大,风速大,则气流上升速度快,降水多。

因此,降水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

答案:CA。

2、读下面四种天气系统剖面图,回答问题。

(1)给北京带来秋高气爽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 甲B 乙C丙 D 丁(2)秋末冬初,给我国华北一带带来降温和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参考:BD。

3、读图回答问题。

(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A. AB.BC.CD.D(2)图D所示天气系统易带来()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 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答案参考:DC。

甲乙丙丁专题——锋面气旋1、定义: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该天气系统在北半球温带地区较常见,因此,也叫做温带气旋,是高考重点之一。

2、锋面气旋结构图(由气旋(低压中心)和锋面构成)考点:1)判断锋面的位置关键是找到低压槽,因为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且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思考:为什么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而不是出现在高压脊中?点拨:首先,锋是由于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才能形成,若气团作背离运动则不会形成锋。

在高压脊处,由于气流由脊处流向两侧,即气流不会相遇,也不会形成锋面;而在低压槽处,由于气流由两侧流向槽处,即气流相遇,所以,锋面总是形成于低压槽中。

2)判断锋面类型(北半球)(结合下图理解分析)①找槽线(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②定半球(“北逆南顺”、“北右南左”)③定冷暖气流(“北冷南暖”、“高冷低暖”)④定前进方向(气流运动方向即为锋的前进方向)⑤定锋面类型(根据前面③④判断)尝试: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根据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判定方法及步骤,总结出南半球锋面气旋的判定方法及步骤。

思考:为什么锋面气旋多出现在中纬度地区?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

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天气。

(2)图中C、D两处,()处即将发生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

(3)目前,图中D处的天气特点是(),该地风向应为()。

(4)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因为()。

(5)请画出E、F两点的风向。

答案参考:(1):反气旋;晴朗干燥;气旋;云雨。

(2)C;冷锋。

(3)温暖晴朗;偏南风。

(4)F;F处等压线较密集。

(5)学会自己动手画。

拓展:请对比以下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结构图,并尝试找出特点及规律。

完成序号①②③④⑤⑥的冷暖气团判定。

①伏旱:指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每年7至8月出现降水量显著偏少的现象。

该现象一般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出现严重的干旱情况。

产生原因: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

此时,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

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

②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

③厄尔尼诺: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