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学习资料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学习资料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商学部工商管理系一、本专业近5 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1、物流人才需求状况作为与香港、澳门的联结,珠三角地域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带,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 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

在水运方面,广东省全省临海,有深圳港、黄埔港、南沙港、湛江港等都是一些国内甚至是同际的知名大港。

珠江的航运价值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

海运的巨大物流带动能力,使广东省成为国际货物的集散地。

在空运方面,北有白云国际机场,南有深圳机场。

去年,联邦快递宣布将把亚大转运中心迁到白云国际机场,这样广州将成为世界著名的航空物流中心,也必然带到广州市、广东省甚至全国的航空物流产业的巨大发展。

在陆上运输方面,广东省有京广、京九两条交通大动脉。

广东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位。

广州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的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等“三大港”和规划建设辐射全国及海外的东、南、西、北四大物流园区,计划把广州建成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

《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广州市将兴建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和白云、花都、芳村、番禺、增城五个区域物流园区,到2020 年,广州将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

按每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 个物流从业人员,则2005 年实际需要542532 人。

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极大,物流管理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 余万。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为600 余万;估计到2008 年奥运会的物流需求市场将达到432 亿元人民币;据预测,我国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到2010 年为40—50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 人左右。

物流技术操作营销人才每年需要近三万人,从全国来看,物流师这个职业的市场需求每年递增8000 到10000 人。

但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物流人才仍远远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

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2005 年物流业指数为1956.51,比2004年期336.84高5.8 倍。

2006 年市场营销类、物流类、房地产建筑专业类、咨询类、项目管理类、生产管理类、电子工程师类、质量管理工程师类、设计类、IT软件研发测试类等是人才市场10大需求旺点。

其中物流类人才主要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销售类的专业人才。

根据深圳市举行的现代物流发展暨首届物流人才培养研讨会透露出的信息“到2010年,深圳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I〜2万人,对中初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深圳市将在今后的几年里紧缺12万物流人才,整个广东省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量则至少在20 万以上。

智通人才连锁对2006 年上半年东莞用工市场职位需求进行了统计。

统计数据显示,东莞人才市场上工厂的技术、技工类职位与2005 年同期相比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物流贸易类职位需求上升,文职类职位供大于求。

2、物流就业职位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物流行业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现有的物流公司很大部分是以前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或搬家公司,人才需求层次地,而单一基本上招来做苦力的工种,如搬运工、司机等。

从近几年看,物流就业岗位中仍然集中在基本操作工:如点货员、司机、仓管员、叉车驾驶员、分拣员、搬运员需求旺盛;但也可以看到物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开始升温:如具备使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仓管员、订单处理员、国际物流销售员、物流营销员等。

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物流行业、一般企业物流部门。

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流认识理解深入,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1)第三方物流方面的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快递企业(保管养护员、配载、揽货、送货、报关、报检、运输协调、业务查询)。

(2)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如制造企业采购、仓储和销售部门;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部门(采购员、订单管理、拣选、配载、线路调度、保管员、物流加工管理)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3 年计划)1、师资队伍现状分析我系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1 人,在读博士2 人;硕士研究生4 人,在读硕士学位3 人,具有“双师”型教师4 人;平均年龄36 岁。

优势:教师结构合理,目前有院级精品课程三个,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大。

劣势:具有物流行业工作经验教师较少,仅两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物流专业建设交流。

根据情况参加每年一度的中国物流学会的年会或广东省物流协会年会。

中国物流学会每年举行一次物流论文评选,另外,每年一次的年会,我们也应该派一名老师参加,以掌握全国或广东省物流界的最新动态。

2008 年建议学院对现有教师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为重点,选派教师(2-3名)去物流企业锻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争取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

2009 年选派教师(2-3 名)去物流企业锻炼和培训,争取双师型教师达100% ;建议学院派送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职院进行项目培训,使教师具有国际意识和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准。

2010 年:计划专任教师高、中职称的结构为:1:1。

三、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现状和建设计划(3 年计划)(一)现状校内专业实训室:物流软件实验室,有62 台电脑,2 台教师机、1服务器。

教学软件物流专业现有1 个物流实验室,拥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报关管理信息系统》、《堆场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仿真系统》、《连锁物流系统》、《GPS》、《统计软件》等。

校外实训基地:广州商业储运公司、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2008 年底前,物流实训实验室初步建立,实验室将达到省内同行或领先水平。

实验室有基本的生产车间、仓库、仓库设备为叉车、中层货架和低层货架、条码技术等。

2009 年底前,物流实训实验室初步完善,实验室将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同行水平。

实验室不但拥有传统的物流企业设施设备,也具备现代化的设备,生产线变得更柔性。

仓库为自动化仓库,用于自动堆垛机、重力式货架与自动分拣机、吊车装卸设备、集装箱海港装卸设备,物流实训室与软件实训室初步实现对接,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控制仓库作业。

2010 年左右物流实验室建立,物流实验室完全自动化,物流仓库、物料流转、仓库作业、运输作业全程进行计算机监控,物流运作按照国际最先进的物流企业运作。

物流实训基地预计未来3年有3 家左右的实训基地建立。

四、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设想(3 年计划)(一)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1.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充分体现地方产业的特殊要求,办出广东地方特色物流管理专业。

然而目前我系的旅游管理专业在05 、06、07 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没能真正体现出广东物流行业和广东经济的港口型和对外贸易发达的物流管理专业特色。

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一是在课程设置中,教师定额教学工作量较大,课程设置中有一定的本位主义。

同时,由于系部割裂严重,怕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要求难以落实。

二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中,校外第一个实习基地也是在今年的11 月份开始建立。

主观原因:我们的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更缺乏物流行业和广东经济的港口型和对外贸易企业实战经验。

2.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之中。

构建07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只关注岗位特征性,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有其基本的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如果仅注重在培养模式上求“特” 求“异”,而不致力于主导模式的构建,就容易引起教育内涵的异化与人才培养上的大偏差。

如“订单式”常会导致学生就业面狭窄,教学中过分偏重企业“订单”将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可持续发展,甚至由于“下单企业” 难以预测的变化反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困难。

因此,如何构建符合广东地方经济需求的、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改革设想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以及参考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业物流管理,广东外向型经济特色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具报检、货物通关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的改革设想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国际化企业基层物流操作人才和中小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走具有地方产业特色之路。

1.课程设计上体现地方经济特色。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信用意识,提高学生物流专业素养。

在08 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中,为适应经济外向型特色设置了《物流英语》、《货物保险》、《国际物流与报关》、《集装箱多式联运》、《港口物流管理》等课程;为适应企业物流管理需要设置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等课程。

2.教学手段模拟化,教学设备模型化。

争取在2010 年之前,我们物流模拟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

使其能模拟大型物流设施设备的运行。

并在校内开设《物流需求调查》《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及招投标模拟》《物流企业创业设计》《制造业物流运作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拟》等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前有机会接触社会。

五、专业特色建设说明计划在3-5 年内,将我们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具有地方经济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

并争取在教学、教师条件具备时,开设港航专业方向。

(一)建设具有广州地域经济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1.教学理念转变。

首先是教学组织意识变革,即“先把学生的出路想好,再进行课程设计等”。

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清楚自己3 年后可以选择就业的方向。

其次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即教会学生做什么应成为教师第一要务。

再次是学生目标定位。

许多学生随着物流热进入本专业学习,入学分数较高,并不满足大专教育,许多学生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

因此,通过第一年学习,确立目标定位,做好升本生与就业生分离。

2.教学内容、手段变革。

通过建设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以及我们的课程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专业特色。

(1)第一年,突出进行物流职业素质意识教育(如信用、责任心、细致、艰苦、知识面广、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特质);其次,专业基本能力课程的教学及进行职业视野拓展(物流经济地理、物流经济法规等)。

(2)第二年,分方向分模块课程教学,每个专业方向重点培养三个专业能力模块的教学(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仓储管理能力、物流运输能力、货运代理与快递管理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