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范、诚信、专业、创新、共赢

规范、诚信、专业、创新、共赢

“规范、诚信、专业、创新、共赢”卓越企业共具的文化特质——从“贝尔斯登们”倒闭谈期货公司文化建设近期国际国内两个行业的遭遇引起大家共同的关注。

中国奶制品业因三氯氰胺事件经历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有的企业彻底倒下了,一些企业销售量下滑,股价大幅缩水,而三元牛奶因为没有检测出三氯氰胺销售量大幅增长,股价连续涨停板;因“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排名第四的美联银行与排名第十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已先后于我们国庆长假前后破产,在中国同行耳中鼎鼎大名的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也相继破产或被收购,此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破产。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局?乍一看两个国家两个行业的企业好像没有多少关联,他们破产倒闭的原因各不相同。

但这背后有没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导演这一切?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缺失?如何才能避免这一切呢?如何使我们经营的企业从优秀到卓越,能够保持基业常青?不同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与行业特性不一样,也决定不同行业企业有着不同的行业文化特征,但那些卓越的企业,必定具有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征,我把这些共性企业文化精髓归纳为:规范、诚信、专业、创新、共赢。

期货行业时刻面对着风险,期货公司要赢得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要认识到那些卓越企业共具的文化特质,因此,我认为“规范、诚信、专业、创新、共赢”五个文化特质是值得我们在探索期货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借鉴的。

一、企业文化建设事关企业命运一段时间以来,有很多人在讨论美国金融界一系列破产事件时候,总是试图把问题归结到美国从“911”后实行的以刺激经济为主旨的激进政策上。

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还远远不是“贝尔斯登们”倒闭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美国经济政策始终也只是外因的一种,或者是各种外因的一个集合,是一个大环境。

“贝尔斯登们”遇到的,他的许多同行们,也同样经历着,但是,“贝尔斯登们”倒闭了,许多同行却没有倒掉,这说明了什么?内因!还是企业内部自身问题。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使用诸如“素质”这样的词语来归类这个人,区别就是再冠以“好”、“差”这样的定语。

其实,我们常听到的对企业评价也是一样的,无论好还是坏,最终评价的是企业素质。

企业素质,就像人的性格,是长期的习惯成自然而形成的,它另有一个更为专业的名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什么?世界各地经济学家有着各不相同的阐述,笔者比较认同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的看法:企业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它应是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文化现象。

当然,企业文化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上的企业文化,另一种是狭义的。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广义的企业文化涉及面较广,我们只讨论狭义上的。

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的文化,我认为: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命运,一个企业具备怎样的文化特质才能够做到优秀卓越,保持基业常青?我们可以看到,倒闭的“贝尔斯登们”企业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断代或者变质——无论之前他们曾经是如何的优异。

这些企业的灭亡,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经营管理者们为了一己之私,急功近利替代了投行原有的审慎稳健经营文化,盲目放大的“杠杆”使企业处于巨大风险之中,事关企业命运的经营战略变成少数人拍脑门的决定,失去了对投资者应有的负责任态度,这种文化——注定了他们迟早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同样再看看有的奶企业,为了一己之私利,对我们孩子生命安全置之不顾,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更谈不上什么社会责任,这种文化――注定了他们在事实真相告知天下的一瞬间,就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二、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一个企业,只有拥有相对成熟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的综合,我们才能称其为一套完整的、具有研究价值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类似我们人的性格,而性格的形成又来自于日常习惯的累积,习惯的不断重复,就形成了性格。

从这点上来看,企业文化的形成有着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时间和实践。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它包含一个意义深远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贯穿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是指导企业制定各种政策的宗旨,是员工参与公司生活的原则,是新员工得以加入的标准。

企业文化同时甚至也规定公司、员工与外界发生接触、交往的方式。

这样的一系列规范,还应该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通过老员工对新员工的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仅以我所在的期货公司建立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为例。

16年来,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经纪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公司之一,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是伴随我们公司发展历程逐步深化的。

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品牌创立阶段,二是探索积累阶段,第三是稳定发展阶段。

1992年12月28日,CIFCO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的一个期货品牌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当时期货市场是:“专业人才没有、行业标准没有、企业规范没有”的“三没有”行业。

我们从国内外引入“带头人”,再由他们“传帮带”,迅速培养起优秀的员工。

所以在当时期货行业中其他企业还为人才匮乏而头疼时,我们就培养出一批核心骨干。

这些核心骨干至今仍有不少服务于公司的领导岗位,他们也是公司在后两个阶段获得发展壮大的核心内因。

当然,从现在看起来,我们那时候的企业文化略显粗糙,但这是我们“始于梦想、止于至善”的开始。

从1999年10月到2005年8月的探索积累阶段。

在这六年时间里,前期提拔的核心骨干逐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优秀员工的不断培养,使得公司在品牌创立期积累下来经验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公司总结并提出了杰出人才成长的共有特质即“三信五精神”,并将之作为每一位员工都要遵循的工作规范和自我约束。

从2005年开始,公司步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

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在这一阶段中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并积极抓住中国期货市场即将起飞的历史性机遇,丰富和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

在实践和积累中我们对“三信五精神”进行了补充,建立了核心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即公司经营要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为行业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五个创造价值理论。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实践、传承、发展、完善,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这样一个永不休止的循环中不断探索。

三、期货公司需要怎样的企业文化就像哲学上讲的那样: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物体。

同样,行业与行业之间,甚至是在同一个行业两家企业之间,其企业文化的细节也会存在差异。

我们承认差异的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优秀公司中总有一些相同的企业文化。

从文化特质方面来分析众多卓越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企业的教训,我认为卓越企业往往有共性的五个文化特质:规范文化、诚信文化、专业文化、创新文化和共赢文化。

我们注重研究卓越企业必须具备的五个文化特质,是因为:期货行业属于利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金融服务行业,由于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放大作用,使期货交易的风险也随之放大,期货公司经营时刻面对着风险。

因此期货行业有着比其他行业更严谨的法规、更严格负责的监管部门、相对更容易受到风险伤害的投资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期货公司经营管理者有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

为了期货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认为公司经营管理者应该按照卓越企业共具的文化特质来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文化体系。

这五个文化特质内涵主要有:1.规范文化。

规范是什么?规范就是公司经营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行业自律规则等,规范是让大家遵守的最低标准,它是“底线”而不是“高限”。

那些毅然决然抛弃底线、挑战规范企业的结局,就说最近国内因为信誉危机倒闭的那家企业,倒闭、被兼并成了它目前唯一的出路。

同样,这十几年来,我们身边也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出问题期货公司,它们首先都是在规范运作方面出了问题。

只要公司遵循规范,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不会落到你的头上的——因为你做的是监管机构、投资者、行业同仁所希望看到的,你没有将自己置于“危墙”之下。

规范是企业经营重要的生存法则,只有规范经营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和公司利益。

2.诚信文化。

企业要诚信,这是一个天经地义的命题。

古人云:人生于天地,无信则不立。

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人之间一切良好而长久关系的基础。

诚信的缺失,对任何人、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种不可逆的损失。

据统计我国每年各行业订立的合同,其履约率仅50%左右,这是中国企业的整体诚信的一个反映。

另有一个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五年!这些足可以说明,诚信对于企业,是意味着:生存或是毁灭,发展或是淘汰,是头等大事!难道那些出了问题的企业都不知道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吗?他们当然知道,至少说他们在面临因诚信问题而濒临倒闭时候都切身感受到了。

但是,他们的思维存在着误区,他们是在把诚信当负担,把遵循诚信原则当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额外高成本。

诚然,企业要做到诚信,其成本肯定比一般的“三无”或者“假冒伪劣”要高,最起码,三聚氰胺这种除了提高产品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数据之外,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有的企业就会“义无反顾”地去添加,去欺骗消费者,去降低成本。

但是,结果是弄虚作假的企业倒了。

企业坚守诚信准则,非但不是企业负担、不是额外成本,里面甚至蕴含着企业大发展的契机,蕴含着一个建立百年品牌的前提,蕴含着企业基业常青的奥秘。

这次的“奶事件”给我们上了新的生动一课。

企业诚信首先是内部建立诚信文化,内部都没有诚信,公司诚信如何谈起?对于期货公司而言首先应该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和内控机制,比如将风险与稽核相分离,将其他二线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化,将开发部门职业道德与责任进一步明晰,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公司组织结构,确保了有问题及时反应、有风险及时处理,确保了公司诚信工作的推进。

公司诚信文化还体现在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公司品牌宣传、信息公示、员工行为、危机处理方面、在面对监管部门的各项检查及申报各种资格以及在开发客户环节乃至交易服务过程等方面,都不能够弄虚作假,要体现实事求是的诚信文化。

公司品牌是诚信工作的最直接“抵押品”,诚信工作做不好,绝不是“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那么简单。

品牌倒了,再想重现辉煌那可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诚信工作做得好,则品牌熠熠生辉,为客户、为员工、为行业、为社会、为股东都能带来额外的收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