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
预算管理的功能
公司治理职能; 预算管理强调由出资者参与制定预算目标、 控制预算执行中的关键指标、确定预算评价 方法和奖惩措施,一方面保障了出资人的权 益,另一方面促进了决策科学性和战略导向 性。
公司管理职能; 预算管理通过划分预算责任单位、确定 各责任单位的预算目标以及对目标完成的奖 惩措施,用财务语言对组织的重新诠释, 目的是使各责任单位的责、权、利更为明确、 可衡量、可控制。
2,企业经营业绩内涵的明确,即评价什么。 一般是指效果、效率和效益三个方面。 通常是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3,企业业绩评价主体的界定,即研究谁对企 业的评价。 股东对企业及其管理者进行的评价; 经营管理者所进行的经营管理业绩评价。
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导 向。 确定业绩评价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业 绩评价系统; 建立评价的参照系统——设置评价标准; 获取评价信息——确定业绩评价指标; 形成价值判断——分析影响业绩的有关因 素,得出业绩结论。
平衡计分卡
绩效衡量
战略执行
沟通
记录表格
管理方法——企求平衡与聚焦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目的: 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 具体的行动,以创造企业 的竞争优势。
平 衡 计 财务
价赢 值得 定顾 位客 的
顾 客
远景与战略
流 程
学习/成长
饭店创新与发展
高改 顾进 客业 满务 意流 度程 提
股东会
部门收入 部门费用、成本 部门毛利润 行政、能源费用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 部门经理
营销推广费用
GOP 折旧与摊销 财产保险费、租金 净利润
财务决策权的分层配置
预算与饭店生命周期
⑴在饭店初创时期,以资本预算为重点
⑵饭店进入成长期,以销售预算为重点 ⑶饭店进入成熟期,以成本控制为重点。
⑷饭店进入衰退期,以现金流量控制为重点
预算目标的确定原则
1、市场原则 2、所有者或股东期望原则 3、以资产盈利能力挖潜为最高上限原则 资本报酬率=[资产收益率+负债/股权资本×(资 产收益率—负债利息率)]×(1—所得率)
预算目标确定的三种有效方法
1、标杆法 2、持续改善法 3、创新性持续改善法
采用“超越预算”方法的企业应遵循 的一些基本原理。
1、公司治理:明确企业的价值观,为战略描述、计 划和行动提供依据。 2、业绩责任:管理者对具有竞争性的结果负责,而 不是对固定预算负责。 3、分权授权:给员工更多行动的自由和责任,而不 是控制和约束他们。 4、结构控制:组织结构是流程化或网络化的,不是 过去的职能部门式。 5、系统协调:通过流程设计和快速的信息系统来协 调公司间的事务,而不是通过预算详细列出的各种 行动。
战略主题:提高运作效率
财务: 利润
增加收入
客户: 准时服务 内部运作: 学习与发展: 有效的运转 提高员工效率 了解宾客信息 吸引、留住客户
较少投入
物有所值
培养技能
团队建设
国际饭店考核指标
营业收入 平均每间客房收入 经营毛利润 宾客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
指标设计
(1)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 资产利润率 股票价格 收入 综合增长率 毛利 现金流量 净收益 资产负债率 人均收益 信用等级 资本收益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经济附加值 利息保障倍数
职 能
经营战略 子公司层面;解决既定产业内 的竞争战略问题,如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等。 研发战略 财务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战 略
战略层次
预算管理的目标
通过不断的分析组织资源是否被有效地利 用、现存的作业、流程是否带来了增值,通 过不断地从预算系统中消除非增值作业、流 程而直接为股东、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增 加和创造价值。
(2)顾客维度的各项指标
顾客满意度 访问顾客的次数 市场份额 营销费占销售额% 顾客投诉 推广活动次数 顾客流失 品牌认同度 顾客数量 每个员工的客户数 每个顾客的年销售额 来自新顾客的收入%
(3)内部业务流程的各项指标
顾客数据库 每笔交易平均成本 顾客需求反应时间 劳动效率 新产品占全部产品% 及时服务 研究与开发费用 缺货 新产品 新产品/服务进入 市场时间 计划准确性 正面的媒体报道 环境影响 社区参与
关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有三个 前提需要澄清: 1,业绩评价客体的设定,即研究对谁的业绩评 价。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有两个评价对象, 一是企业,二是企业管理者,两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如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要考虑要 考虑其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对业绩的影响;而 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既要看企业的过去, 又要看其现在,特别是要看其未来。
超越预算
“超越预算”主张是将预算的作用、内容和 范围局限在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划上,而 传统预算的控制与激励作用则由其他业绩管 理制度来替代。
因此他们将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分为三个 部分: 1、财务预测和计划,主要是通过预算预测组织 未来的短期财务业绩,并设置财务业绩目标。 2、以综合指标为基础的业绩评估系统,明确关 键成功因素及目标(KPI) 3、以相对标准为基础设计激励机制:杠杆法
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
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 当一种在企业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 工具。 预算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主要用 于衡量与监控企业及各部门的经营绩效, 以确保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战略分析与预算规划
集团层面;产业发展方向及 公司战略 选择问题;如多元化与单一化, 核心产业如何定位等。
会计系统所承担的传统业绩评价有四大难 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是什么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准确; 二、是用多少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合适; 三、是业绩评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行业平 均标准、行业先进水平、还是竞争对手水平、 公司战略标准是股东满意、顾客满意、还是 成本效益、投资效益; 四、是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依据什么以 及如何分配。
又称综合计分卡,提供了一个将宏观的、 抽象的战略如何转换成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 的思维模式,同时平衡计分卡已逐渐发展成 一项战略执行与控制的管理工具,并结合战 略与绩效管理协助企业实现远景。
1990年:卡普兰教授、诺顿研究“企业未来绩效 平衡方法”; 1992年:《平衡计分卡—促进绩效的提升》在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 1996年《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工具》出版; 2000年在深圳召开第一次讨论会; 2003年第一本介绍平衡计分卡; 目前,全球500强企业约有70%,世界最大的 300家银行中约有200家在使用平衡计分卡。
(4)员工学习与成长维度的各项指标
每位员工培训投入 平均服务年限 高等学历员工比例 交叉培训员工数 流动比例 员工建议 员工满意度 参与股权计划 员工生产力 健康保健 培训时数 个人目标实现度 交叉职能安排 知识管理 缺勤情况 报告的事故
6、指导帮助:指导并赋予员工具有挑战性的工 作,而不是命令和控制他们。 7、目标设定:在竞争中胜出,而不是达到预算 数字。 8、评价和控制:是使用几年关键业绩指标控制 经营活动,而不是大量的繁琐的报告。 9、激励和报酬:以公司或部门的竞争业绩来实 施奖励,而不是依据预算确定的数值。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