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第五节至第八节
脑脊液原始淋巴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脑脊液肿瘤细胞(胃癌转移)
四、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三)病原生物学检查
脑脊液中的病原生物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病因学依据, 有确诊价值
墨汁染色见到未着色的新型隐球菌荚膜可诊断为新型
隐球菌性脑膜炎 如发现寄生虫则可诊断为脑寄生虫病
五、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二)其他
1.寄生虫虫卵 粪便检查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最直接和最
可靠的方法。粪便涂片中可见到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如蛔
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肺吸虫卵、肝吸虫卵、
血吸虫卵、姜片虫卵等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寄生虫虫卵-1
A感染性蛔虫卵 B受精型蛔虫卵 C未受精型蛔虫卵
寄生虫虫卵-2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清、球蛋白比值
参考值。成人TP:65~85g/L;A:40~55g/L;G:20~
40g/L;A/G:(1.2~2.4)∶1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8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此时 总蛋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 血清总蛋白<65g/L称为低蛋白血症,此时总蛋白减低 主要是清蛋白减低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二)血清蛋白电泳
参考值。乙酸纤维素薄膜法
清蛋白0.62~0.71
α 1球蛋白0.03~0.04 α 2球蛋白0.06~0.10 β 球蛋白0.07~0.11 γ 球蛋白0.09~0.18
临床意义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一)血清胆红素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三、血清酶学
(一)血清转氨酶 转氨酶测定的适应证:①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胆疾病、
心肌梗死、骨骼肌损伤。②作为临床用药的监测指标。③
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ALT与AST的比较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三、血清酶学
三、血清酶学
三、血清酶学
三、血清酶学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与监测、骨病的诊断与监测
健 康 评 估
健康评估(第3版)
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第八节)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纪云
第五节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有:①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 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②根据粪便的性状和
组成,间接地判断消化系统器官的功能状况。③检查有
无病原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A鞭虫卵 B肺吸虫卵 C肝吸虫卵 D钩虫卵
寄生虫虫卵-3
A姜片虫卵 B血吸虫卵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2.肠道原虫
(1)溶组织阿米巴:取新鲜粪便的脓血黏液部分进行显微镜
检查可见到滋养体,或找到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2)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 体的形态如纵切的半个去 核的梨,前端钝圆,后端 尖细,背面隆起而腹面凹 陷,两侧对称形似勺形,
腹部前半部有吸盘,借此
可吸附于肠黏膜上
蓝氏贾第鞭毛虫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3.细菌 大肠埃希菌、厌氧杆菌、肠球菌为成人粪便中的 主要细菌;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
为过路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为婴
儿粪便中的主要细菌 4.真菌 正常粪便中极少见假丝酵母菌,且多为外源性污 染所致。病理情况下,粪便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多见
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一、肾小球功能
参考值:以1.73m2体表面积计,成人Ccr为80~
120ml/min
临床意义:Ccr测定的临床意义与评价
一、肾小球功能
一、肾小球功能
(二)血清尿素氮
参考值。成人:3.2~7.1mmol/L,儿童:1.8~
6.5m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对慢性肾衰竭(特别是尿毒症) 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有价值。①肾衰竭代偿期BUN< 9mmol/L。②肾衰竭失代偿期BUN>9mmol/L。③肾衰竭
期BUN>20mmol/L
2.评价蛋白质摄入或分解情况 Nhomakorabea一、肾小球功能
(三)肌酐
参考值:男性53~106μ mol/L,女性44~
97μ mol/L
临床意义:血肌酐(Cr)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 标,检查的灵敏度较BUN好,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
一、肾小球功能
二、肾小管功能
(一)尿浓缩稀释试验
二、脑脊液理学检查
二、脑脊液理学检查
(三)凝块或薄膜
参考值:放置24小时不发生凝固,也不形成薄膜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CSF静置1~2小时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 结核性脑膜炎:CSF静置12~24小时可在表面形成薄膜 神经梅毒:CSF可出现小絮状凝块 蛛网膜下腔梗阻:CSF呈黄色胶冻状
GGT测定主要用于:①肝胆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
断与监测。②结合其他检查进行慢性乙醇中毒(长
期酗酒)的监测 参考值:速率法
男:10~60U/L 女:7~45U/L
三、血清酶学
临床意义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2.胆汁淤积性黄疸 3.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4.其他 GGT对乙醇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检查肝脏功能的主要目的在于诊断肝脏有无疾病及其 病因、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观察病情、判断预后、
鉴别黄疸类型等
常见肝脏疾病检查项目选择与意义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 液体,主要由脑室脉络丛细胞主动分泌和超滤形成,经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不同疾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
一、脑脊液标本采集
一、脑脊液标本采集
二、脑脊液理学检查
(一)颜色
参考值:无色、清晰透明的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二)透明度
参考值: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CSF清晰透明或
轻微浑浊;结核性脑膜炎CSF呈毛玻璃样浑浊;化脓 性脑膜炎CSF呈脓性或块样浑浊
参考值: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与非
结合胆红素(UCB)的参考值
临床意义:STB、CB、UCB测定的临床意义与评价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二)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参考值:尿胆红素定性为阴性,定量≤2mg/L;尿
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通过血清胆红素、尿液胆红 素和尿胆原等检查对黄疸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3.颅内寄生虫病 嗜酸粒细胞增多
4.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量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四、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二)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白 血病等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进行 预后判断等
四、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脑脊液原始细胞团
脑脊液原始粒细胞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五、粪便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粪便理学检查只能粗略推断病因,对各种原因引起 的腹泻及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显微镜检查是必不可少 的,FOB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消化道肿瘤 的筛检有重要价值
第六节
肾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
部清除出去的能力,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评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1.肝脏损害 急性肝炎早期或局灶性肝损害时,血清总蛋 白、清蛋白、球蛋白及A/G均可正常
中度以上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慢性肝脏
损害时,常有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更 加明显 严重肝功能损害时,清蛋白和球蛋白变化更明显,可出 现A/G倒置
2.其他 肝外及其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血清蛋白质的变化
三、脑脊液化学检查
(二)葡萄糖
参考值:成人2.5~4.5mmol/L,儿童3.1~4.5mmol/L
临床意义
1.葡萄糖减低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化脓性脑 膜炎早期葡萄糖减低最明显。②脑部寄生虫感染。③脑 肿瘤、神经梅毒等。④低血糖 2.葡萄糖增高 ①新生儿、早产儿。②糖尿病、脑外伤等
一、粪便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与要求 粪便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一、粪便标本采集
一、粪便标本采集
二、粪便理学检查
1.量 粪便量与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 有直接关系。健康成人每天的粪便量约100~300g。在病
理情况下,粪便的量可发生改变
2.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为成形、黄褐色软便,婴儿呈黄 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肾小管浓缩功能差,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慢性 肾盂肾炎或尿崩症等
二、肾小管功能
(二)尿渗量
参考值。禁饮后尿渗量(Uosm):600~1000mOsm/ (kg·H2O),平均800mOsm/(kg·H2O),24小时内 最大范围为40~1400mOsm/(kg·H2O) 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为(3~4.5)∶1
临床意义:尿渗量高于血浆渗量时,表示尿液浓缩,
称为高渗尿;低于血浆渗量时表示尿液稀释,称为低 渗尿;若与血浆渗量相等则为等渗尿,提示肾脏浓缩 功能受损
三、肾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1.内生肌酐清除率 2.尿浓缩稀释试验
3.尿素氮和肌酐
4.血液pH和血浆CO2
第七节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参考值: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昼尿量与夜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