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摘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学,使学习具有更高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以更为民主的工作方式增强自己对学生的亲和力,把学生放在学生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的地位,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更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主动性民主尊重教学艺术
传统的教育是教师作讲解,学生记笔记,教师奉送真理,学生遵照执行,是一个静态接受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自主,只能是被动接收教师的讲解,学习枯燥,缺乏活力,如同一潭死水,课堂教学沉闷无趣,学生在其中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而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毫无主动性可言。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转变,要把自己由过去传授者变为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使自己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良师益友。

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过程,所谓教学相长,也就源于此。

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相同价值的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与学是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愉快、和谐的,从而使教学
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有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但更为重要的是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也只有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使所要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所掌握和接受。

教学才能达到他应有的效果。

要做到这点,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真吃透教材,力求在最大的程度上把握好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

只有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在此基础上为激发学生主动性而选择更为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敢想象,一个连上课想达到什么目的都不明白的教师,从何谈起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只有吃透教材,也才能使我们教师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的进程,理清教学内容相互之间的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思路更清晰、更条理。

学生也才能更好的把握学习内容,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零乱甚至是糊涂的教学思路是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其次要尊重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非是知识内容的简单存储器,我在教学中,常听到很多老师说,我们上课效果好与不好,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配合。

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误区——教学的目的问题。

教学效果的好与不好,不是只看这位老师上课时如何表演得好,如何课堂活跃,学生如何积极回答问题,当然,一节好课肯定是少不了这些的,但这并不是教学的目的,他
只是教学良好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如果我们把教师表演得好与不好看成了教学的目的,那就偏离了教学的根本方向。

真正要学习的是学生,他们才是学习中的主体,老师只能是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是教学的配角,只能是我们去配合学生,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去找到真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会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也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因为他们自身的因素,难免有时会出现一些回答偏离问题的情况,甚至有时会有一些跟教师之前设想的预期回答不一样的内容,这种情况下,是需要我们当教师的要抱着一颗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的心,要从善意的角度去体量学生,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点评,帮助他调整好自己的认识,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回答内容,不管他们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我们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忌不能只要是回答得不正确就一刀切,作出全盘的否定。

要知道,也许是你不经意的一句不尊重的甚至是有讽刺意味的话语,就从此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第三,认真备课,从中去寻找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结合点。

教师在上一节课之前,需要认真的研究教材,在深刻领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重新消化,把教学的要求内化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

我们不可能,也不可以完全照着教学目标的要求,生
拉硬套的进行教学,那样教师就不在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变成了教学内容的复制者,没有了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那就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的升华。

如在上陕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弹奏青春的和弦》一目中,我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联系到学生这个阶段的认识,把教学内容进一步延伸,结合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与成长,影响到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会使双方都受到伤害,事例一出,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课堂讨论变得更加热烈。

课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们还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在进行探讨,这样既使教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伸入,同时又使学生强化了法制观念,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灵活的教学艺术也是不可缺少的。

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教学知识,形成能力,是一节课的生命,但灵活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可少的,它是我们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是需要用一定的方式去与学生交流的,它决定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积极性,有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必然就会更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

我在进行陕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理解老师》一目的教学内容时,在引导学生讨论书本上给予设定的四个情境时,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在发言的过程中,由于举手的学生太多,无法给予所有学生表达的时间,课堂进程中就发现举手的人在慢慢减少,我根据当时的情况,就临时加
设了一个情境:“当我们举手,老师没有让我发言,我能不能理解。

”在请同学回答的时候,我也注意让那些前面没有发言但举手的同学发言,这一情境,契合了他们当时的心景,学生发言更为积极,我根据他们发言的内容加以点评,同时也把自己的想法跟学生进行交流。

既达到教学的目的,也让学生更理解老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要达此目的,只做到以上几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学习,以时倶进,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