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葡萄沟文本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
第2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秋天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
第3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作,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
第4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
在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句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骄傲。
教学目标:1.认识“沟、产”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4.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教学重点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沟、产”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
1.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激起学生的兴趣。
导语: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音乐,现在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首歌曲,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听的时候可以拍手打节奏,也可以跟着一起唱。
大家知道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吗?(生答:新疆。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雅克西”是什么意思?(生答:好。
)你们能不能做一下这个动作?(生做动作)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简介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为乌鲁木齐,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新疆最有名的特产是葡萄。
3.课件出示葡萄的图片,向学生简介葡萄。
相机板书“葡萄”,指导学生读准“葡萄”的读音。
4.补充板书“沟”,指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三点水加“勾”就是“沟”,“沟”在这里表示地方。
(齐读课题)过渡: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葡萄沟是个出产葡萄的地方。
那么,葡萄沟在哪里呢?那里的景色怎么样呢?风土人情又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一)学习会认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认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圈出生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多读几遍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识记。
葡萄沟出产香梨月份枝叶搭起好客足够丰收城市葡萄干留下钉架子利用水分味道淡绿(2)正音。
◆读准“l”音:梨、利◆读准“sh”音:收、市◆读准后鼻韵母:城、钉◆读准前鼻韵母:份、分(3)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补充。
◆去偏旁识字:梨——利枝——支◆联系生活识字:香梨、鸭梨、树枝、收衣服、城市、留下、口味。
◆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区分“分”与“份”两个字。
它们意思不同,“分”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成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如分成三份、年份、月份、省份。
◆掌握多音字[好]hào(好客)(爱好)hǎo(好人)(好坏)[干]ɡān(干净)(吹干)ɡàn(干活)(能干)[分]fèn(水分)(成分)fēn(分开)(分别)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好、干、分”。
3.识字小游戏:看谁摘的葡萄多。
在黑板上贴上葡萄式样的卡片,卡片背面写有生字新词和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学生上台摘“葡萄”,谁认对了卡片后的词语,这串“葡萄”就归谁。
4.巩固生字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5.请4名学生接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教师相机指导。
(二)学习会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结构。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1)对比识记:份和分,坡和披。
(引导学生说说两组字的差别,并通过组词的方式区分它们)(2)分类识记:“枝、收、城、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教师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的要点。
(3)编字谜、猜字谜识记。
如:①技术不留一手,不留一点。
(枝)②自己走。
(起)3.重点字指导书写。
份左窄右宽。
“分”的横折钩钩段左拐,钩尖贴近竖中线,撇从竖中线上起笔。
坡左窄右宽。
“土”横在横中线上起笔,最后一笔写成提;“又”横撇的撇尖过竖中线,捺脚略低于撇尖。
注意右边的笔顺是横钩、撇、竖、横撇、捺。
起半包围结构,第七笔捺要托住“己”。
客上部扁、窄,下部大、宽。
宝盖要写得扁、窄;“各”的横撇和捺要罩住“口”,“口”居竖中线偏左部位。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2.汇报交流。
(1)找出课文中提到葡萄沟方位的句子。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2)课件出示吐鲁番葡萄沟的图片,补充相关资料。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
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吐鲁番市的旅游胜地。
3.教师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有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并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果不理解,可以用铅笔画个记号。
(3)读完后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4.检查读书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5.组织学生交流,感知课文大意。
(1)交流:读了课文后,你对葡萄沟的了解有哪些?小结: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
葡萄的品种多、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第1自然段:葡萄沟水果多,人们最喜欢葡萄。
第2自然段: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
第3自然段: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及它的特点。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觉得葡萄沟的葡萄太诱人了,怪不得叫葡萄沟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夸一夸葡萄沟吗?6.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指导:读出赞美和喜爱的语气,重读“真”。
7.整体感知葡萄沟的特点,快速默读课文,用“这是的葡萄沟”说话。
示例:这是美丽的葡萄沟。
这是有名的葡萄沟。
这是出产水果的葡萄沟。
8.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这是出产水果的葡萄沟。
你是从哪里读出这是“出产水果”的葡萄沟的?(指名回答)(1)交流相关句子。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时间顺序)过渡:不同的月份都有水果成熟,可见葡萄沟的水果真多啊!①说说句子中提到的水果,说明了什么?(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水果品种繁多。
)②结合图片,认识相关水果。
(学生可能不认识沙果,可做简单介绍)③辨析生字“蜜”和“密”,引导学生组词,注意两个字的区别。
(2)朗读指导。
①指名读。
②指导学生读好顿号,读出十分喜爱、富于变化的语气。
“五月的杏子”语调自然,“香梨、蜜桃、沙果”要语速适中,列举清晰,而“最喜爱的葡萄”要重读,“成熟了”语调上扬,充满喜悦之情。
小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的“最”字?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葡萄沟的葡萄到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些疑问,我们要留到下节课再去细细探究。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加以背诵。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重点词语并检查,强调易错笔画。
2.复习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填空,学生回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葡萄沟在________,那里出产______,五月有__________,七八月有________。
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_____成熟了。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齐读。
过渡: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这节课,老师继续带领同学们去葡萄沟玩儿,好不好?下面就让我们坐车去葡萄沟看一看。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葡萄园到了。
请同学们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葡萄种在什么地方。
2.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知道梯田和山坡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学生先结合字面来理解,教师再出示梯田和山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3.学生交流描写葡萄枝叶的样子的语句。
过渡:我们快登上山坡看看葡萄的枝叶长什么样儿吧!请同学们再读第2自然段,说说茂密的葡萄枝叶是怎样的。
预设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教师画葡萄藤,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的枝叶才算茂密。
(叶子和叶子紧挨在一起,密密麻麻的)然后再画一画茂密的枝叶。
(2)引导学生读一读,展开想象:这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什么?(绿色的凉棚)这凉棚有多大?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演。
过渡:(课件出示由葡萄枝叶形成的凉棚图)这就是由茂密的枝叶搭起的凉棚。
吐鲁番有“火州”之称,温度最高时可达49℃。
这个时候,你钻到凉棚下会感到怎样?这份凉爽是那茂密的枝叶带给我们的,谁来读一读?(学生配乐朗读、齐读)4.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交流葡萄的特点。
预设2: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学生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2)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展示课前准备的一串葡萄实物,让学生数一数葡萄有多少颗,体会葡萄数量之多,理解“一大串”。
想一想,“一大串一大串”可以改为“一串一串”吗?(3)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他们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