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长三角乡村旅游现状及趋势分析
长三角乡村旅游现状及趋势分析
LOGO
2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 1)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台湾休闲农业从萌芽至今,经过 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快速 发展阶段,其管理体制和机制正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台湾发展前景 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
❖ 台湾现有上规模的休闲农场1100余家,占地总面积为 6589 公顷, 每年有5000万人次的游客量,平均每个农场全年接待游客约 4.5 万人次
3)启示:
LOGO
❖ 重视科技支农, 发挥科技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想在
竞争中生存, 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产品的质量要好, 要有特色尤其是对于要求质精并
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来说。
❖ 健全法规制度,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休闲农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 保证了 这一项产业的可操作性。如 1983 年制定 《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
现代农庄:
LOGO
朝未来趋势发展采取的措施:
❖ 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 进一步引导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推广 ❖ 进一步增进农业与旅游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的合作意识和发展机会 ❖ 长三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应秉持科学发展、三效平衡、国际化思维、本
土化行动等理念实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 从应用绿色低碳的资源开发模式做起,将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作为
LOGO
2)长三角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农业生态旅游类型
❖ 将生态环境与农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 ,这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种典型做法。如:“桃花岛”
❖ 农村民俗、节庆活动等人文类型
❖ 将传统的人文活动与农村结合起来,开发出农村人文活动景观,这应该 是当前长三角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如:中国嘉善·渔文化节
长三角乡村旅游现状及趋势分析
汇报人:
提纲
1 基本概念界定 2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3 长三角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4 长三角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5 上海乡村旅游—金山模式 6 浙江安吉乡村旅游
LOGO
1 基本概念界定
❖ 1)什么是乡村旅游?
❖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 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 游活动。
❖ 农民式休闲娱乐类型
❖ 将农村中农民生活(劳作)方式与旅游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对接,是当下乡 村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创新。如:采摘类旅游,“农家乐”旅游
LOGO
3)长三角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现有乡村旅游规划滞后
LOGO
❖ 现有的乡村旅游景点往往是经营到有一定规模与市场之后,才来规划、规范,基本 处于经营者拍脑袋作决策的状态。因此乡村旅游风貌变更频繁,总体品味不高,市 场生存能力弱,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3)长三角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挑战
LOGO
❖ 景点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特色不明,经营方法、主打产品包括环境营造等等基 本雷同,无特征优势。因此对游客难以形成特殊的吸引力。
4)长三角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现有 的乡村旅游——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在形式、内 容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1.乡土特色不明显。 2.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 3.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4.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LOGO
1 基本概念界定
❖ 2)长三角范围的界定?
❖ 此处引用的是城市经济概念:指苏浙沪毗邻地 区的16个市组成的都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 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 南通,泰州( 即 “苏南” 地区 ),浙江省的杭 州、宁波、 湖州、嘉兴、绍兴、舟山( 即浙东 北地区),共计16个城市。
为了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研订了“发展休闲农业示范计划”和“ 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并把这些计划列入全面的综合规划之中。 ❖ 鼓励合作经营与策略联盟 ❖ 休闲农业区欲结盟经营必须成立 “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委 员会由休闲农业区内休闲农场经营者组成,在县市政府、乡镇市公 所,农渔会共同辅导下运作。
LOGO
并高度重视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引导, 把此作为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 有关规定指导休闲农业发展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依据是 “农业发展条例”和“休闲农业辅导 管理办法”。
LOGO
2)发展策略
❖ 对休闲农业发展做出规划与评证 ❖ 台湾农政部门为防止休闲农业区偏离农业本质而趋向纯粹娱乐以及
平行目标,使乡村旅游业得到文明健康的发展
LOGO
5 上海乡村旅游—金山模式
❖ 1)何为金山模式?
❖ 即“政府主导、品牌企业引领、当地农民参与”的模式。由旅 游企业租赁农民闲置农宅,参照星级酒店标准统一装修,统一 经营,同时兼顾当地居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改 善,农民出租闲置房屋不仅可获得租金收入,同时还可在农家 乐做服务员打工,获得一份工资收入。政府在基础设施改善、 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使企业和农民双双获利 ,从而调动了双方在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方面的积极性,这一模 式被业内称为“金山模式”。
优势。
25.6亿
突出“滨海、 乡情”特色 (现状)
不明晰
金山区乡村旅游需打破资源瓶颈,以市场为导向, 提升现状旅游产品定位,在避免与周围区“撞车” 的同时,找准定位,树立自己的个性。
LOGO
4)金山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措施: 打造成为”长三角知名滨海乡村旅游目的地”
LOGO
❖更大融资渠道
政府大力扶持,除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开拓国有企业为主 导,集体以及民营企业为依托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
LOGO
2)上海金山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2005年5月,枫泾镇启动农民画村建设。 2006年,上海金山的廊下镇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8年,前金山农民画村正式更名为中国农民画村。 2009年1—8月,仅廊下农业旅游景点已接待游客24.4万人次,同比增
长30%。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使得金山乡村旅游进一步的发展。在世博会期间
强,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新型自助式“旅游超市”——现代农庄。
❖ 所谓“旅游超市”即把农民生产生活区规划为景区,改造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旅游服务功能,在这景区中有“野导”——经过培训的乡村旅游示范区讲解员,包装 精美的农副产品。游客也可以在其中享受“休闲、劳作、收获”回归田园的休闲方式
❖ 它将以可选择的多样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来满足人们的个性追求。其开放式的环境, 可使旅游者利用乡村环境和资源开展自娱自乐活动。这种满足现代都市居民健康需求 、心理需求、文化需求、审美需求和价值需求的休闲旅游模式必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 新宠
2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 3)启示:
LOGO
❖ 转变观念, 开拓思路, 加快农业转型, 开发农业功能:20 世纪 60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 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 调整农业结 构,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
❖ 鼓励支持农业组织化发展, 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台湾当局在六七十年代面对农业 不断衰退的趋势, 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组织化的支持力度,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的 相关条例,使农业组织获得了快速发展。
2.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
❖ 究竟本地区乡村游的特色在哪,规划部门很色农产品、农业观光园的名称,这样就很难 对该地区的整个乡村旅游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
3.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 农业观光园、采摘节等都具有季节性
LOGO
❖ 大部分地区的经营内容也只是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 牌、度假、休闲等服务
❖ 2004 年营业总收人超过45亿新台币,其中住宿 l74933万元新台币 、门票收入1910 万元新台币、产品销售l07580万元新台币、餐饮 125280万元新台币、其他收人4l300万元新台币
LOGO
2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 2)发展策略
❖ 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 ❖ 休闲农业自发展兴起后, 台湾相关单位便一直直接参与规划,
❖统一标准规划
制定金山区乡村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然后各镇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宣传力度的加强
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特别是与旅行社进行合作,让金山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特 色旅游产品,而不是停留在被推荐的位置。
4)金山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专业化人才管理
LOGO
引进专业人才,让金山乡村旅游在人才的带动和真确规划的引导下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
3)长三角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挑战
LOGO
❖ 乡村旅游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大多数是赤脚下田、穿鞋服务的模式,对于旅游接 待服务理念薄弱,技能低下,与市场真实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乡村旅游的迅速发 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之间矛盾突出。乡村旅游处于粗放 经营,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现象比较普遍。
❖ 现有乡村旅游多头管理的挑战
❖ 目前我们的乡村旅游是不同的部门抓不同的点:县农经部门抓“休闲观光农业”、 县委农办抓“农家乐”、旅游部门抓“乡村旅游”,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单个 业务部门难以牵头组织实施综合有效管理。
3)长三角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挑战
LOGO
❖ 江南水乡的乡村旅游最大的亮点是亲水性,但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居民生活 污水以及家禽饲养污染物大都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致使河道污染严重,水 质标准低
突出乡村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
首先,以金山农民画为核心,重点将中国农民画村打造成为国际品牌。其次,对已有文化 的利用和整合则是旅游要做的一个创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