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IPM在现代植保中的作用

浅议IPM在现代植保中的作用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扩控系统团队,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大户,从而组建技术团队。

4.3.3认真做好马铃薯晚疫病观测工作
做好马铃
薯晚疫病的观测工作,关键是组织工作要作好,同时做到数据准确无误,要求观测人员要有责任心,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4.3.4科学用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生产
上仍离不开化学药剂,科学喷施有效杀菌剂仍是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关键有效措施[1-2]。

要跟踪市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农药,指导农民用药方法,最大限度做到经济、高效。

5技术创新能力
在3年内,每年培训入社农民50~100名,3年共
吸纳10~15名农民大户和500名种植散户农民加入马铃薯晚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他们将成为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思想、懂管理、懂市场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排头兵。

6技术指标
在3年内,在围场县、丰宁县建立气象观测站3~
5个,建设马铃薯生产标准化基地15000~30000亩,
吸纳种植大户10~15名,组成预报科技小组,培养农民观测员5~10名。

7经济指标
在3年内,建立标准化马铃薯种植基地15000~
30000亩,辐射种植面积100000亩,亩增产马铃薯250kg,按1元/kg 来计算,从而带动周边农民增加纯
收入750万~2500万元。

8社会效益
力争3年在承德马铃薯种植区建立和使用马铃
薯晚疫病预警监测防控系统,为马铃薯种植农民提供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预报,从而指导农民对晚疫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赵中华,朱杰华,朱晓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4(4):16-17.
[2]王利亚,孙茂林,杨艳丽,等.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2):157-162.
IPM (I ntegrated P est M anagement )即有害生物综
合治理,就是根据有害生物与有益生物、不同作物与
耕作制度、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作物的自我补偿能力
浅议IPM 在现代植保中的作用
项目资金:农业部粮油棉高产创建项目。

作者简介:刘道贵(1973-),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刘道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池州247000)
摘要: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如何开展植保工作,如何发挥IPM 在植保工作中的作用,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和生态也甚为重要。

阐述了
IPM 的技术特点及其“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并结合当前农村农业的生产现状及“科学植保、公共
植保、绿色植保”的现代植保要求,强调了IPM 在现代植保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

关键词:IPM ;技术特点;农业现状;现代植保
1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