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化建设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化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学术界中,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整个银行业,单独以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就少了一些,而具体针对单一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就更少。研究对象数量过多容易导致研究无法深入与细化。同时,以银行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竞争力分析主要针对商业银行共同拥有的特征和状况加以分析,而单一商业银行所具有的特色的竞争力,往往可能被忽略,从而无法准确的评价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态。因此,本文选择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试图构建完整的单一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从2004年开始,中国建设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剥离不良资产,以及H股上市和A股上市,已经基本建立起了现代金融企业的架构,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发生比较大的飞跃与提高。中国建设银行不仅代表着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更代表着在中国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4.学位论文王玮中国建设银行竞争力研究2007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日趋发展的今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强弱无疑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强大的根本要素。要使我国成为经济强国和金融强国,立于世界经济金融强国之林,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006年末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务全面保护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至此置身于一个更加开放和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回顾过去5年过渡期,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五年间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是显著的,但当前剧变的金融环境,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强的扩张和攻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外资银行的挑战,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中获得综合、持久的竞争力以适应并应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变化及其带来的新挑战,是中国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因此,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银行竞争力之强弱,对于我们可以科学客观地认识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制定竞争策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期刊论文寇宁.王中华对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思考——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战略合作案例-当
代经济2009,""(8)
自从2005年6月17日,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信用卡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文章通过对建行和美银合作历程的回顾,分析了合作对建行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探讨了合作对我国未来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启示.
本文构建的中国建设银行的竞争力评价体系,遵循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全文紧紧围绕中国建设银行这一个体,不仅运用SWOT分析法,将中国建设银行各主要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列举出来,对中国建设银行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表述,同时,在分析中国建设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时,强调从建设银行自身内在的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形成建设银行竞争力的深层次来源。在国际上主流的三类竞争力理论中,本文选择了以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加以分析,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能力体系;企业的能力的差异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同时,能力是企业有效使用资源,并使其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能力与资源的能力,其本质是企业的知识要素,是确定资源组合的生产力;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中蕴涵着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确保企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更有效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据这一理论,本文将商业银行竞争力构成要素分为以下两个大类:组织能力要素和知识要素,即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包括组织能力和知识的综合系统。组织能力是商业银行实现其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体和外在表现。
湖南大学
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位论文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化建设问题
姓名:李京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贺学会
20080501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化建设问题
作者:李京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1.期刊论文建设银行被评为中国内地银行中最具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同时荣获2006年度亚洲商业银行成长性十佳及
最佳投资者关系奖-中国城市经济2007,""(1)
首次由中国境内媒体和学术研究机构联手进行的"2006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在北京揭晓,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入围排行榜50强.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名列亚洲第四位,在入选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被评为中国内地银行中最具竞争力的商业银行.此外,建行还被评选为"2006年度亚洲商业银行成长性十佳",并荣获"最佳投资者关系奖".
2.期刊论文邵波中国建设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7,""(12)
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其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全方位展开.中国建设银行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已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辟新的利润来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利率不断面向市场化.中国建设银行必须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本文以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围绕商业银行竞争力构成要素这条理论主线,将组织能力要素和知识要素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反映银行竞争力的一个侧面,采用多级评价,比较分析的方法构建中国建设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全文采用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述,对数据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统一的处理方法。具体而言,组织能力要素分析中,本文选取了我国五家在《银行家》杂志排名前列的商业银行,作为与中国建设银行进行比较分析的对象,通过反映商业银行组织盈利能力、安全管理能力、流动管理能力和组织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的比较,力图揭示中国建设银行在组织能力要素方面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以明确中国建设银行在当前竞争中的优势与不足。知识要素分析中,本文分别通过波士顿矩阵法、股权结构分析、业务贡献率分析、人力资本结构分析等方法完成对中国建设银行的战略管理能力、公司治理能力、业务体系及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要素的衡量,以揭示建设银行的竞争力的来源与持续能力。最后,通过总结分析当前中国建设银行竞争力中存在的软肋
本文大体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组织能力要素分解为四个方面,即组织盈利能力、安全管理能力、流动管理能力和组织发展能力,并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对中国建设银行的竞争力表现加以评价分析。这些要素是商业银行在市场中与对手竞争所体现出的决定性的能力差异,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在当下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而知识要素则是确保商业银行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作为隐藏于商业银行内部对商业银行的表层要素发挥着决定和支撑作用的深层要素,他们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公司治理能力、业务体系及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等。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都在于运用知识来实现其功能,他们决定着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