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管理制度
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内部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股份公司及子公司。
第二章财务报告编制
第四条财务报告的内容
(一)财务报告应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公司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编制附注。
(二)会计报表包括:
1.资产负债表,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2.损益表,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
3.现金流量表,真实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划清各类交易和事项现金流量的界限;
4.其他报表。
(三)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主要会计政策;
2.关联方的关系及交易说明;
3.重大资产的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4.重大投资和融资活动;
5.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
6.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的其他说明。
(四)财务情况说明书
1.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2.资金的增减和周转情况;
3.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
4.重大采购合同的审定和执行情况;
5.重大工程发包合同的审定和执行情况;
6.其他重大事项的说明。
第五条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
编制财务报表要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进行取舍。
(一)真实可靠
1.涵义:会计报表指标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需做的准备工作
(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4)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5)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6)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全面完整
1.涵义:会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全面完整的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会计报表。
企业应按规定编报国家要求提供的各种会计报表,对于国家要求填报的有关指标和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填列。
(三)前后一致
1.涵义:编制会计报表依据的会计方法,前后期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不能随意变更。
2.如果确需改变某些会计方法,应报表附注中说明改变的原因及改变后对报表指标的影响。
(四)编报及时
1.涵义: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及时对外报送会计报表。
2.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限
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限,由国家统一加以规定。
(1)月报应于月度终了后15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
(2)季报应于季度终了后20天内对外提供;
(3)半年度报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
(4)年报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五)相关可比
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可比,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并且便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在不同企业之间及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之间进行比较。
(六)便于理解
便于理解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第六条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步骤
(一)核实资产
核实资产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前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且工作量大。
主要包括:
1.清点现金。
2.核对银行存款,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核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4.与其他债权、债务人核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5.检查各项投资的回收利润分配情况。
6.清查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清理债务
企业与外单位的各种经济往来中形成的债务也要认真清理及时处理。
对已经到期的负债,要及时偿还,以保持企业的信誉,特别是不能拖欠税款;其他应付款中要注意是否有不正常的款项。
(三)复核成本
编制财务报表前,要认真复核各项成本结转情况。
检查核对是否有少转、多转、漏转、错转成本,这些直接影响企业盈亏的真实,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如多交税金、多分利润,使企业资产流失等。
(四)内部调账
编制财务报表前还应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
1.计提坏账准备,应按规定比例计算本期坏账准备,并及时调整入账。
2.摊销待摊费用,凡本期负担的待摊费用应在本期摊销。
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4.计提无形资产摊销。
5.按规定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6.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有关规定,预提利息和费用。
7.有外币业务的企业,还应计算汇兑损益。
(五)试算平衡。
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之后,还应进行一次试算平衡,检查账务处理是否无误。
(六)结账
试算平衡后的结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将损益类账户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2.进行利润分配后,编制财务报表。
第七条合并会计报表管理
(一)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应包括股份公司及子公司。
编制合并报表前,股份公司财务部门人员应根据股份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实际控制权确定合并范围,财务部门负责人对合并范围进行复核。
(二)企业合并会计报表都必须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期间,并执行公司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
(三)在途发票和在途资金,公司的子公司期末要核对往来款余额,一方应收必须和另一方应付核对相符,尽量杜绝未达账项的发生。
(四)公司各企业内部相互之间业务往来的会计处理应严格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的账务处理必须符合公司相关制度的规定。
(五)子公司应按股份公司规定的时间和统一规定的表格上报合并报表资料。
股份公司财务部门由专人收集、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并汇总出本级次的财务报告。
股份公司财务部门人员根据子公司核对后的内部购销明细表编制合并抵销分录,财务部门人员对合并报表及合并抵销分录交叉复核,并经过相关人员审核、确认。
第三章财务报告报送与披露
第八条子公司财务部门须在每月按公司规定的内容、格式、编制方法、报送要求等向上级财务部门报送经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的财务报表、财务报告。
第九条财务报告报送
(一)股份公司及子公司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二)子公司财务部门编制月度财务报告,经子公司总经理审核后,于次月15日内上报至股份公司。
(三)股份公司财务部门编制月度财务报告,于次月20日内上报至股份公司管理层。
(四)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年度审计报告的报送时间和要求,每年由公司财务部另行通知。
第十条公司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股份公司及子公司财务部门应与注册会计师就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进行沟通、协调、确认。
公司年度审计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对外报出。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在董事会授权下,本制度由股份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股份公司董事会审批通过之日起实施。
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