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省赣北地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C. 加强思想控制D.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2.如图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录用人才的分布比例图,与该图吻合的结论是()A. 科举制实行目的是巩固士族(豪门贵族)的地位B. 科举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完全没有作用C. 科举制一定程度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D. 科举制的负面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3.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4.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A. 淮海战役B. 渡江战役C. 辽沈战役D. 挺进大别山6.阅读历史书籍,整合历史阶段主题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根据如图内容,你认为最适合的主题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7.在江西南昌市郊有一条用炉渣铺成的小道,邓小平在此路上行走了三年零四个月。
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小平小道”。
邓小平的夫人说:“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事实证明,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
奏响改革序曲的是()A. 南昌--八一南昌起义B. 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D. 香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8.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克利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A. 农耕文明发达B.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 对外交流频繁D.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9.步入18世纪,法国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扫清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
这两场运动是法国的,更是全世界的。
材料中的“这两场运动”是()A. 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B. 启蒙运动、巴黎公社运动C.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D. 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1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当裴多斐的自由宣言回荡在历史的空间,我们可曾思考过“自由”的含义?让我们打开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的历史画卷,去感悟自由的真正含义吧!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①章西女王②屋大维③玻利瓦尔④克伦威尔⑤华盛顿A. ①③⑤B. ①②③C. ②④⑤D. ②③④11.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两位杰出的领导人,列宁和罗斯福在其执政期间分别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下列对两项政策相同点归纳错误的是()A. 都有借鉴彼此国家的方面B. 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 都使本国从经济大危机中缓慢恢复D. 都巩固了本国的政权12.2016年英国公投数据显示,51.9%的人同意“脱欧”,2017年全民公决,决定“脱欧”;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
上述材料表明()A.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 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D. 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3.元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主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______(判断对错)14.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此次会议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错误。
确立了邓小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______(判断对错)15.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废除了日本的农奴制,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______(判断对错)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材料中鲁滨逊的经历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哪些重大历史现象?任选一个历史现象,简述其影响。
17.从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
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中国人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抗争。
材料一“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这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二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
这一天,民族迎来新生。
--新华社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民族迎来新生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新生”的理解。
材料三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节选列举在这三十年期间,为争得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一位人民英雄。
18.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依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对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你有什么建议?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推恩令,可知这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侯国的举措。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推恩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武帝与推恩令的相关史实.2.【答案】C【解析】据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录用人才的分布比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该图吻合的结论是科举制一定程度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故选:C。
本题以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录用人才的分布比例图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3.【答案】C【解析】据题干“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故“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贡献。
①明显合理:②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的抗战定基础,符合题意:③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敌后抗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不直接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与题意无关。
故选:A。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贡献。
注意识记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5.【答案】D【解析】由“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结合所学,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可知,“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故选:D。
本题以刘伯承的话为切入点,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本题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建国初期开展的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有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国民经济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