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第四季度《基础护理学》1--3章试题(A卷)

2018年第四季度《基础护理学》1--3章试题(A卷)

2018年第四季度《基础护理学》
1--3章试题(A卷)
科室: 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二、单选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医院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 B )
A.0.5m
B. 1m
C.1.5m
D. 2m
E. 3m
2、病室的湿度过低病人会出现( A)
A、口渴咽痛 B.烦燥不安 C.肌肉紧张 D.头晕头痛 E.胸闷咳嗽
3、下列病室通风的目的中不合适的是( D )
A.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B.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
C.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的密度 D.减少热量散失 E.增加病人舒适感4、下列不属于医院社会环境调控范畴的是 ( E )
A.人际关系 B.工作态度 C.病友关系 D.医院规则 E.病室装饰5、某病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行气管切开术,则病室环境应特别注意( E )
A.保持安静 B.合理采光 C.加强通风 D.适当绿化 E.调节适宜的温、湿度6、某破伤风病人,阵发性全身肌肉痉挛、抽摘,有关病室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B )
A.加用床档 B.光线明亮 C.室内温度18~22℃
D.室内相对湿度50%~60% E.护士操作轻、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
7、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D )
A.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诊断为弓形体病
B.肺炎病人原有的慢性阑尾炎症在住院期间急性发作
C.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入院2天后查出并发结核性脓胸
D.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输血治疗四个月后诊断为“丙型肝炎”
E.直肠癌病人手术后5天见切口缝合针眼处有少许分泌物
8、关于内源性医院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又称自身感染,感染源是病人自身 B.病原体主要来自病人的周围环境
C.引起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 D.病人虽然是感染源但却不是易感宿主E.总是见于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
9、临床应用最广、效果最可靠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是( B )
A.燃烧法 B.压力蒸汽灭菌法 C.干烤法 D.煮沸法 E.电离辐射灭菌法10、能够杀灭芽胞的化学消毒剂是( A )
A.过氧乙酸 B.乙醇 C. 碘酊 D.碘伏 E.氯己定
11、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的时机是( C )
A.接触病人前 B.接触病人后 C.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D.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E.进行无菌操作前
12、下列无菌物品的保管方法,错误的是( E )
A.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包内 B.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C.无菌包必须注明灭菌日期 D.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
E.无菌包内物品打开48小时后重新灭菌
13、关于无菌持物钳的保存和使用,错误的是( D )
A.每个容器只放一把无菌持物钳 B.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闭合钳端
C.使用时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 D.将无菌持物钳取出,拿到远处夹取物品E.不可夹取油纱布和消毒皮肤
14、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时,正确的是( C )
A.手套内面为无菌区,应保持其无菌 B.未戴手套的手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C.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另一手套的内面 D.戴手套前可不必洗手,但要修剪指甲E.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于胸部以上水平
15、属于潜在污染区的区域为( D )
A.储物间 B.处置室 C.病房浴室 D.内走廊 E.病室
16、需采用保护性隔离的病人是( C )
A.感冒病人 B.破伤风病人 C.早产儿 D.伤寒病人 E.肺结核病人17、挂在衣钩上已穿过的隔离衣,被视为清洁的部位是( A )
A.衣领 B.袖口 C.腰部以上 D.腰部以下 E.胸部以上
18、护士周某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血压计袖带时,悬吊的灯管与消毒物品之间的合适距离是( B )
A.20cm
B.50cm
C.80cm
D.100cm
E.120cm
19、护土小李使用2%度二醛浸泡手术刀片时,为了防锈,在使用前可加入( B )
A.碳酸氢钠 B.亚硝酸钠 C.醋酸钠 D.氢氧化钠 E.过氧乙酸
D.含氯消毒剂喷酒法 E.微波消毒法
20、李先生,39岁,诊断为“甲型肝炎”。

对她所用的票证和纸币进行消毒,合适的方法是(B )
A.压力蒸汽灭菌 B.微波消毒 C.过滤除菌 D.过氧乙酸擦拭 E.液氯喷酒21、吴先生,58岁,诊断为“肝硬化”,曾有乙肝病史20年。

护土王某在给吴先生换药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她正确的做法是( E )
A.加戴一副手套 B.用消毒液消毒破损处 C.用胶布粘贴破损处
D.用无菌纱布覆盖破损处 E.立即更换手套
22、周先生,48岁,诊断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对于隔离区域的划分,属于污染区的区域为(E )
A.储物间 B.治疗室 C.医务人员值班室 D.内走廊 E.病室23、患儿,8岁。

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护土小李为患儿吸痰,做法错误的是( D )
A.吸痰前洗手、戴手套 B.吸痰前需穿好防护服 C.吸痰前戴好护目镜
D.吸痰前戴好帽子、外科口罩 E.用后的吸痰管及纱布放入高危品袋中焚烧
李先生,27岁,因气急、咳嗽、咳痰1年半,痰中带血1周,时有胸闷,晚间盗汗,胸片示锁骨下片
状、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拟诊为“肺结核”。

24、对病人应采取的隔离种类是( B )
A.接触传播的隔离 B.空气传播的隔离 C.飞沫传播的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生物媒介传播的隔离
25、护士为该病人吸痰,穿脱防护服的正确操作是( A )
A.防护服只能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B.穿分体式防护服的顺序是:穿上衣→戴帽子→拉拉链→穿下衣
C.脱连体防护服:先脱帽子再拉开拉链,最后由上向下脱衣服
D.脱分体防护服:先拉开拉链再脱帽子,脱下衣后再脱上衣
E.脱防护服时污染面向外,卷成包裹状,置于医疗垃圾袋内
三、填空题:(每空 0.5分共 20分)
1、护理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

2、病房“六轻”守则,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传呼)轻和(打电话)轻。

3、一般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

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

4、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5、构成感染链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6、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7、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8、卫生手消毒后,监测的细菌菌落数≤(10) CFU/cm2;外科手消毒后,监测的细菌菌落数≤( 5)CFU/cm
9、取用无菌溶液时需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

10、无菌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好,有效期为(24)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的瓶内溶液,可保存时间是(24)小时。

11、接触传播的隔离病室使用(蓝)色隔离标志,空气传播的隔离病室使用(黄)色隔离标志,飞沫传播的隔离病室使用(粉)色隔离标志。

12、护理“三前”服务,即(走在红灯呼叫)之前、(想在病人需要)之前、(做在病人开口)之前。

13、护士应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2)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14、抢救创伤性休克期间应每(15~30min)测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2h)一次,同时应用心电监护。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紫外线灯消毒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①保持灯管清洁,定期擦拭;の消毒环境清洁干燥,温湿度合适;③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若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需更换灯管;④加强防护,照射时人应离开房间;⑤定期监测:至少每年标定1次灯管照射强度,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监测消毒效果。

2、简述无菌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无菌原则。

(1)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2)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3)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4)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5)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