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学习兴趣是诸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由于教
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
一进校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

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数
学兴趣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
现在普通中学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生活经历和知识掌握程序都各不相同。

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应是每个学生兴趣的总和。

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始业课和序言课
的设计,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
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一次在侦破
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
人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

那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
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
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印证。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讲授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例要生动有趣,为学生铺设好通向数学宫殿的桥梁,
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且能学好。

如在等比数列这单元,我讲了借羊分羊的故事:古代一农
夫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头羊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
三得九分之一,讲完就去世了,怎么分呢?难倒了兄弟三人。

这时来了一老农,手牵一头羊,思索了片刻说:我把这头羊先借给你们,这样一共18头羊,按比例不是好分了,老大得九头,老二得六头,老三得二头,还剩下一头仍还给我。

这样分对吗?似对又不对,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等比数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紧迫感。

学完等比数列,学生纷纷证明这样分的方法是正确的,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数学兴趣也明显提高。

第三,教法要多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局面。

固定一种形式容易使学
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

围绕中心,读读议议,自学讨论不失为一
好方法。

如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课本上有这样一题:解方程:A,我让学生自解、互议、互评,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摆事实,找论据,在比较中取
长补短。

有个学生别出心裁,把原式配成A的形式,得A,所以A。

这种多向信息交流,有
利于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上的探索和进取心。

数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抽象,普通中学的学生解题时模仿老师的多,因而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是提
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我在讲完二次式定理后说:今天是星期一,从今天算起第50天是星
期几?学生的思维一下凝滞住了,我接着在关键处诱发了一下:一个星期有七天,50天有多少
个七天,还余几天?茅塞顿开:求余数,迅即有学生列出。

前50项都含有7的因数,所以50
除以7的余数是1。

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仍是星期一!这种获得成功的激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平面几何里黄金分割这一节,学生对它的背景了解甚少,
我给学生指出这不是数学游戏,而是科学的结晶,自古到今为什么这样受人重视,发动学生
去问、去找。

从.618在人体结构美中的价值、到大自然中植物叶序现象,如向日葵花序中小
花的排列,其顺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与逆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之比为:12/21、34/55、89/144;从
人体最佳室温23摄氏度到华罗庚的优选方法;直到最近由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思维活动的心脑
最佳频率耦合系数也含有0.618,应有尽有。

还有个学生从辞海中查到1:1.618可有数列2,3,5,8,12,21……相邻两项之比来表示,不仅大开眼界,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趣味骤增。

此后,学生经常注意自己周围的数学问题。

并能从报刊上吸取养料。

一学生看到介绍用设辅助
求知数的方法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等等,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他兴奋不已,更刻
苦学习数学。

第四,标新立异,留下悬念。

中学生心理有一个特点:好奇。

它往往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以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处处给予新鲜感。

1、探求解题的捷径。

乘法公式A学生都能背出,但它的变形就不一定知晓,为灵活掌握这
一公式,在新年到来之际,请学生计算A学生粗一看,从数字关系总觉得有捷径可走,但怎
么走捉摸不定,当点出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A后,学生一眼就看出,原式等于199。

一学生说:“我明年也会编了。

”他列出了算式,提高了兴趣,又活用了公式。

2、培养发散性思维,探求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模仿教师的多,摆脱不了常规,解题有时就会遇到困难,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探索。

如化简
A学生一见分母中含有根号,就想到有理化分母,花费了很多时间,若注意到A就很简便了。

3、留下悬念。

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靠问题来激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

教学过
程中,总是不断设问,不断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中留下悬念,会引起思索,产生刺激,调动学习情绪。

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留下二个问题:(1)若a、b、c成勾股数,那a:b:c是多少?当场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3:4:5,我进一步指出;3、4、5是构成勾股数,但勾股数是不是
一定为3:4:5,如9、40、41。

(2)给你一个正整数a(a>0),你能不能写出另两个整数,使其组
成勾股数,如课后议论纷纷,各叙已见,最终统一了认识,送来了答案,学生说:有味,印象深。

学习数学的空气浓厚。

此外,数学用语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通过公式则更简明。

教师的用语也是激发学习兴趣
所不可忽视的,美好的语言,能诱发思考,掀动心绪,振奋精神,切忌罗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