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知识提纲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③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最惨烈的战役一战的转折点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警示后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
死亡达6000万。
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
4.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
----德、意、日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得到改造,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5.课本中的母女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推积如山,造成浪费。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一、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国处在沙皇统治下,是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过程:(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①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
②性质:社会主义革命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俄国。
他们代表了俄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④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施政措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⑤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
⑥十月革命的意义: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西亚病夫”的崛起——土耳其的革命和改革1.“西亚病夫”是指哪个国家?——土耳其2.为什么被称为“西亚病夫”?土耳其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自认为自己的文明最优越,轻视工业和贸易。
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3.“西亚病夫”的崛起是指什么?①土耳其的革命:20世纪初,参加一战失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
为挽救民族危机,在凯末尔领导下,成立了新的政府,发表了“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与侵略军展开了武装斗争。
1922年,终于赶走了外国侵略军,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②土耳其改革: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
他采取了各种措施,破除了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三、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①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行经济复兴。
②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③内容:①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②政府规定了企业必须遵守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工人有权和雇主集体谈判。
(作用:减轻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局部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
它也是政府对雇员集体议价的支持。
③政府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有国家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
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补助。
④意义:罗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
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思考题:1、罗斯福新政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视农业,关注“三农”问题;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再就业工程。
2、20世纪,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方面,各国呈现出不同的选择,请根据所学内容说出三个事例?俄国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民族振兴的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改造了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一、中华民族的觉醒(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
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举起“科学”“民主”的大旗,号召青年争取自由平等,以科学的方法认识新事物。
(3)代表人物及贡献: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胡适----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还试做白话诗鲁迅 --《狂人日记》李大钊----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4)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②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③提倡白话文④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5)意义:唤醒民众,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促进了中国人们的觉醒。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五四运动: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镇压。
——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人们纷纷响应。
③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④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⑤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二、历史性的转折: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②向俄国学习,走革命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党成立的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陈独秀 1920年上海)3.党的成立:(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内容: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党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上海内容:①最终奋斗目标: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②近期奋斗目标: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③要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新的表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1、第一次国共合作:(1)过程:中共三大:1924年,广州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年,广州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共产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成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2.北伐:①目的:1926年,为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②迅猛发展:共产党人的勇猛作战,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③胜利发展的意义:极大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④结果: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失败。
3.中国共产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③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最巩固的。
(这些革命根据地都分布在各省的交界处,那里敌人力量薄弱,革命基础较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些地区农特产比较丰富,便于筹集粮食,所以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在与发展)。